《黄山记》阅读答案

2022-12-22 阅读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山记》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山记》阅读答案 篇1

  由祥符寺度石桥而北,逾慈光寺,行数里,径朱砂庵而上,其东曰紫石峰,三十六峰之第四峰,与青鸾、天都,皆峄山也。过此,取道钵盂、老人两峰之间,峰趾相并,两崖合沓,弥望削成,不见罅缝,扪壁而往,呀然洞开,轩豁呈露,如辟门阖。登山者盖发轫于此。

  里许,憩观音崖。崖欹立如侧盖。迳老人峰,立石如老人伛偻,县崖多奇松[1],裂石迸出,纠枝覆盖,白云蓬冒松起。僧曰:“云将铺海,盖少待诸[2]?”遂憩于面峰之亭[3]。登山极望,山河大地,皆海也。天将雨,则云族而聚山;将晴,则云解而归于山。山河大地,其聚其归,皆所谓铺海也。云初起如冒絮,盘旋老人腰膂间,俄而没顶及足,却迎凌乱,迫遽回合,弥漫匼匝[4],海亦云也,云亦海也,穿漏荡摩,如百千楼阁,如奔马,如风樯,奔踊却会,不可名状。荡胸扑面,身在层云中,亦一老人峰也。久之,云气解驳,如浪丈水势;络绎四散,又如归师班马;倏然崩溃,窅然不可复迹矣。回望老人峰,伛偻如故,若迟而肃客者。缘天都趾而西,至文殊院宿焉。

  黄山自观音崖而上,老木搘径,寿藤冒石,青竹绿莎,蒙落摇缀,日影乍穿,飞泉忽洒,阴沉窅窱[5],非复人世。山未及上曰翠微。其此之谓乎?升老人峰,天宇恢廓,云物在下,三十六峰,参错涌现,怳怳[6]然又度一世矣。吾至此而后乃知黄山也。

  (节选自《游黄山记》清·钱谦益)

  [注]:

  [1] “县”,同“悬”。

  [2] “盖”,同“盍”。

  [3]面峰之亭:背靠着山峰的亭子。

  [4]匼匝(ǎn zā)周匝,环绕。

  [5] “窅窱”,同“窈窕”。

  [6] “怳”同“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辟门阖辟:开

  B.则云族而聚山族:丛聚,簇拥

  C.则云解而归于山归:返回

  D.却迎凌乱却:但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登山者盖发轫于此于其身者,则耻师焉

  B.扪壁而往泉涓涓而始流

  C.其此之谓乎?月出于东山之上

  D.其东曰紫石峰其孰能讥之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铺海”本是黄山的奇观。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从云起到铺海再到云散的全过程,写得生动、具体,让读者能从中领略到这一奇观的实况。

  B.首段作者详细介绍了登山行踪,从钵盂、老人两座山峰之间,摸着崖壁到达一个敞开的开阔地,这里是许多登山者出发的地方。

  C.作者着力描写了黄山“云铺海”的雄奇景象,白云从山脚升起,很快盘旋在老人峰的腰脊之间,一会儿就没过了山顶。

  D.黄山从观音崖而上,老树支撑在路上,老藤覆盖着石头,飞泉从崖上洒落,让人感觉好像不再是人世间;登上老人峰,更是一幅奇异的景象。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由祥符寺度石桥而北,逾慈光寺,行数里,径朱砂庵而上。(4分)

  (2)里许,憩观音崖。崖欹立如侧盖。(3分)

  (3)缘天都趾而西,至文殊院宿焉。(3分)

  参考答案

  4、D却:退下来,后退

  5、B连词,表修饰关系(A介词,“在”或“从”;介词,对。C助词,宾语前置;助词,的。D代词,它的;语气副词,难道。)

  6、C“云铺海”的景象是先盘旋在老人峰的腰脊之间,一会儿就没过了山顶山脚。

  7、(1)由祥符寺度过石桥向北走,越过慈光寺,走了几里路,经过朱砂庵向上攀登。(度逾径各1分整体语句通顺1分

  2)走了一里多路,在观音崖休息,观音崖像一个倾斜的车盖一样斜立着。(憩欹立侧盖各1分)

  3)沿着天都峰山脚向西走,到了文殊院,然后住在那里。(缘至焉各1分)

  《黄山记》阅读答案 篇2

  ⑴明代徐霞客曾经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渤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⑵我可能是受了徐夫子的感染,汽车、火车,抵屯溪后鞍马未顿,就踏上了登黄山的路。

  ⑶乘黄山索道、攀始信险峰、登石猴观海,而后取道清凉台、莲花峰、天都峰回返。

  ⑷近视群峰巍巍,晴川历历;远眺天际耸秀,岗山隐隐。黄山以它豁达的气度和悠闲的情致向游人洞开着。

  ⑸也可能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是跟着这感觉走的,我眼中的黄山不如意象中的黄山。

  ⑹我一直在想:古人将黄山冠以天下第一名山有没有它特定的含义?那么,怎么解释峨眉天下秀、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呢?又如何解释桂林山水甲天下呢?这些疑问一直在困惑着我。

  ⑺我说这话绝没有贬低黄山的意思。黄山的确很美,很奇,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让.人心醉,让人着迷。

  ⑻我也曾游历过许多的名山大川,它们都是亿万斯年天地造化之物,山山岭岭都涌腾着灵秀之气。每一座名山大川都有它独特的韵致,蕴寓了无穷的自然之奥秘,是多少人多少代也难以读懂弄清的。实在没法比较究竟哪个山该是第一。我不能欺骗自己的感情。桃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不都是美吗?

  ⒆下山了,我和几位不相识的人攀谈。一位中年知识分子模样的人说得更为直率:只要是人们认可了的事,最好不要反对,否则,会被看作大逆不道的。

  ⑽接着他给我讲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他当年在皖北插队的地方,一位老汉的孙子患病让当地的一位名医错诊而死了。这位老汉却说,连最有名的医生都没有治好孩子的病,看来他该死。

  ⑾这则故事也许和黄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却道出了一个深沉的事实:闭塞、守旧、迷信以及门户之见的封建意识,千百年来一直束缚着炎黄子孙。好的一俊遮百丑,猛吹猛捧;差的当头棒喝,没有一点是处。这铁律一样的事实人们反而乐于接受。冲破这种羁绊该是多么艰难啊!在这如诗如画的黄山,本来我不该想这么多沉淀了的伤感和已经被世人感叹过了的感叹。

  ⑿但是,毕竟我亲眼见到了你黄山,为了探索,为了追求,我还会再来的。

  1、第①段徐霞客的话强调了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徐霞客的话有何作用?(2分)

  2、黄山冠绝天下的奇景有哪些?(3分)

  3、第⑤段说:我眼中的黄山不如意象中的黄山,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意象中的黄山是怎样的?(2分)

  4、作者第③段说:我不能欺骗自己的感情,结合上下文,说禅作者的感情应该包括哪些内容?(2分)

  5、第⑩段作者引用那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用意是什么?(2分)

  6、从文章的第⑿段看,结合上下文,试分析此文的中心。(2分)

  答案:

  1、黄山风景冠绝天下,是第一名山。开头引用徐的话一方面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另一方面又和下文自己的感情作对比,为下文的议论作铺陈,突出中心。

  2、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意象中的黄山是天下第一名山,包括所有天下名山的美。

  4、作者的感情包括:黄山确实美,但不能冠以天下第一;所有名山大川都是天地造化之物,都涌腾着灵秀之气,都有它独特的韵致,都蕴寓了无穷的自然之奥秘,不能确定哪座名山第一。

  5、揭示千百年来炎黄子孙人云亦云的深层原因:闭塞、守旧、迷信和门户之见。

  6、对待真理或传言,不可尽信,应抱以怀疑的态度,勇于探索,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黄山记》阅读答案 篇3

  当那遥远的天际,微明的东方出现鱼肚白色时,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而当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时,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欢呼。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因为大家都不愿破坏这黎明前的肃穆。也许是由于大地尘埃和光线折射的物理因素吧,冲破北海云雾,喷薄而出的太阳是暗红色的。但是,在一刹那间,太阳好像经过了一次净化,变成了纯净的橘黄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蔚蓝色的天空,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彩缤纷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常,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这景致真是难以用笔墨形容。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不论是初生的红日还是即将消失的落日,都是红彤彤的巨大的火轮,披着五光十色,一瞬万变的彩霞,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抚爱。即使落日给我们留下夜晚的黑暗,那也没什么可怕,那闪光的星星,仿佛是太阳在黑暗中留下的火种。它守卫在天幕上,也守卫在人们的心灵中,为迎接明天更美丽的日出,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大概就是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明中诞生的一切吧。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2、“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写出了人们的心情。

  3、“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请你分析“兴奋”和“节制”的原因。

  4、文段在描写日出时把天与人交织在一起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你的理解,说说看到黄山日出的人为什么“会在心灵深处铭刻下这无法忘却的时刻”? 飞红滴翠记黄山阅读答案

  6、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用一段文字描写你曾经见到的出或日落景象,50字左右。

  【课后测评】

  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B.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C.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人胜。

  D.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二、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指绿颜色蔬菜)

  B、 为将物资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指方便快捷的途径、优惠政策等)

  C、 “明星学院”吸引了不少的阳光少年。(指活泼、富有生气的少年)

  D、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实行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

  三、右图是在第45届戛纳国际广告节上获铜狮奖的一则公益广告,画面上是两棵树,标题是《热带雨林》。请仔细观察,合理想像,为这则公益广告拟一条简明的广告词。希望你的广告词富有创意。

  三 飞红滴翠记黄山

  【预习反馈】

  一、Qio yn o qing gu 晦 仞 壑 崛 穹 旭

  二、它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电影的表现手段。

  三、黄山是由于地壳运动加上大自然的长期的雕琢形成的。

  四、略。

  【课堂练习】

  一、A.澎湃(pài) B. 翘首(qiáo) C. 瑰宝(guī) D. 温馨(xīn)

  二、①“侥”改为“翘” ②“熬”改为“遨” ③“骄”改为“娇”

  三、②⑤③①④

  四、B(①既有观察,又有感受;②写了黄山松的形与态;③重在写色;④重在写神)

  五、1、黄山日出无比瑰丽、壮观、辉煌的景象。

  2、等待日出的激动、兴奋

  3、“兴奋”是因为“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节制”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破坏这黎明前的光辉”。

  4、“天”与“人”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天色变化引发人们的神情、心情的变化,从人的神情、心情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天际的变化。

  5、人们在日出与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照中诞生的一切。

  6、略。

  【课后测评】

  一、B

  二、A

  三、答案示例:保护热带雨林就是保护地球的肺!

  《黄山记》阅读答案 篇4

  《黄山记》

  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如此之漂泊无定;若许之变化多端。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一忽儿阳光普照;一忽儿雨脚奔驰。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而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矫健多姿。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岗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而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万态,令人眼花缭乱。这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则忽隐忽现。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千分之一秒还不到,它们全部停住、散去了。庄严的天都峰上,收起了哈达;俏丽的莲蕊峰顶,揭下了蝉翼似的面纱。阳光一照,丹崖贴金。这时,云海滚滚,如海宁潮来,直拍文殊院宾馆前面的崖岸。朱砂峰被吞没;桃红峰到了波涛底。耕云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波涛平静了,月色耀眼。这时文殊院正南前方,天蝎星座的全身,如飞龙一条,伏在面前,一动不动。等人骑乘.

  15、选文主要写了哪三种景致?(3分)

  16、写松树时作者观察的角度是怎样变化的?(3分)

  17、云海的特点是什么?(2分)

  18、文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什么方法写“云海”?有什么作用?(3分)

  1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2)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

  参考答案:

  15、古松、云海、山峰。

  16、远望:“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17、变化无定

  18、运用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把云海变化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的表现出来。

  19、(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黄山松的形态之美。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写出了黄山松随风而舞的姿态,表现了它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黄山记》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黄山记》阅读答案04-04

黄山记阅读答案10-23

《黄山记》阅读答案09-23

《黄山记》阅读附答案04-01

登黄山记阅读答案03-30

《黄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2-17

飞红滴翠记黄山阅读答案04-09

飞红滴翠记黄山的阅读答案01-23

袁枚《游黄山记》阅读答案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