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2-09-01 03:34:24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1

  《石渠记》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乃记之而去。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箭:小竹。 ③庥:同“休”,休息。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4分)

  (1) 民桥其上 ( ) (2 )逾石而往有石泓 ( )

  (3)北堕小谭 ( ) (4)心乐之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2分)

  (2) 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2分)

  【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简要概括。(4分)

  【小题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为何有这样的变化?(4分)

  答案

  【小题1】(1)桥: 建桥、架桥。(2)逾:过、越过。(3)堕:落入。(4)乐:以……为乐

  【小题1】(1)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2分)

  (2)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2分)

  【小题1】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清澈透明,水声悦耳。

  【小题1】先“乐”后“忧”(2分)。作者被贬谪后心情抑郁,因而寄情山水寻得欢乐。但这种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流露出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桥”在此为“动词”,意思为“建桥”。(2)“逾”根据语境,意思为“超过”。(3)“堕”根据语境意思为“落入”。(4)“乐”在此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以----为乐”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时,注意“巅是山顶的意思,韵是像----音乐的意思,动是回荡的意思”,翻译时还要使整个句子保持完整性、流畅性。翻译(2)时,注意“蒙是覆盖的意思,络是缠绕的意思,缀是连接的意思,参差是长短不齐的意思,披拂是随风而动的意思”,翻译时还要使整个句子保持完整性、流畅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甲文中“其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小”体现出水具有“清澈幽深、鸣声多变”的特点。乙文中“如鸣佩环,水尤清冽”体现出水具有“清澈透明、水声悦耳”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内容,关键在于读懂文章的内容,然后根据文章的意思,分析出甲乙两段水的特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作者柳宗元被贬永州,心情郁闷,因而把心情寄托于山水之情,但快乐的心情只是暂时的。所以分析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小石潭凄清的环境”来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的能力。

  点评: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原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当时的生活处境来分析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2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②以其境过清 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名状 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4、面对美景,[甲] [乙]两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伤感和“怅然”的情绪?

  参考答案:

  1、(潭)水和(游)鱼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①大约,大概 ②凄清,冷清清 ③向南 ④说出

  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

  4、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以及小溪优美却无人赏爱的景色,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3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答: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答: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答: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或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

  答: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6、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凄清

  11、小石潭的主要特征: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

  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凄清寂静 寂寞忧伤

  13、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03-04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09-27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03-22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09-27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04-20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09-27

《小石潭记》的阅读答案解析10-21

阅读《小石潭记》和《观石梁记》答案11-04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5篇09-27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1

  《石渠记》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乃记之而去。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箭:小竹。 ③庥:同“休”,休息。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4分)

  (1) 民桥其上 ( ) (2 )逾石而往有石泓 ( )

  (3)北堕小谭 ( ) (4)心乐之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2分)

  (2) 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2分)

  【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简要概括。(4分)

  【小题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为何有这样的变化?(4分)

  答案

  【小题1】(1)桥: 建桥、架桥。(2)逾:过、越过。(3)堕:落入。(4)乐:以……为乐

  【小题1】(1)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2分)

  (2)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2分)

  【小题1】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清澈透明,水声悦耳。

  【小题1】先“乐”后“忧”(2分)。作者被贬谪后心情抑郁,因而寄情山水寻得欢乐。但这种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流露出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桥”在此为“动词”,意思为“建桥”。(2)“逾”根据语境,意思为“超过”。(3)“堕”根据语境意思为“落入”。(4)“乐”在此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以----为乐”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时,注意“巅是山顶的意思,韵是像----音乐的意思,动是回荡的意思”,翻译时还要使整个句子保持完整性、流畅性。翻译(2)时,注意“蒙是覆盖的意思,络是缠绕的意思,缀是连接的意思,参差是长短不齐的意思,披拂是随风而动的意思”,翻译时还要使整个句子保持完整性、流畅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甲文中“其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小”体现出水具有“清澈幽深、鸣声多变”的特点。乙文中“如鸣佩环,水尤清冽”体现出水具有“清澈透明、水声悦耳”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内容,关键在于读懂文章的内容,然后根据文章的意思,分析出甲乙两段水的特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作者柳宗元被贬永州,心情郁闷,因而把心情寄托于山水之情,但快乐的心情只是暂时的。所以分析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小石潭凄清的环境”来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的能力。

  点评: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原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当时的生活处境来分析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2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②以其境过清 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名状 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4、面对美景,[甲] [乙]两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伤感和“怅然”的情绪?

  参考答案:

  1、(潭)水和(游)鱼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①大约,大概 ②凄清,冷清清 ③向南 ④说出

  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

  4、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以及小溪优美却无人赏爱的景色,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3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答: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答: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答: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或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

  答: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6、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凄清

  11、小石潭的主要特征: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

  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凄清寂静 寂寞忧伤

  13、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