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者刘醒龙》阅读答案

2022-11-23 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行者刘醒龙》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①在乡教育站万站长的安排下,高中毕业的张英才到界岭小学当代课教师。界岭是这一带山区中最远最深最高的那一片。

  ②下午仍然只有一节课,张英才陪着孙四海站了两个多小时。孙四海怎么讲课他一点也没印象,他一直在琢磨六个年级分成三个班,这课怎么上。中间孙四海扔下粉笔去上厕所,他趁机跟上去问这事,孙四海说,我们这学校是两年招一次新生。返回时,教室里多了一头猪。张英才去撵,学生们一起叫起来:“这是余校长养的猪,它就喜欢吃粉笔灰。”孙四海在门口往里走着说,别理它就是。往下去,张英才更无法专心,他看看猪,看看学生,心里很有些悲凉。

  ③山太大,天也黑得早,看似黄昏,实际上才四点左右。放学后,留在余校长家寄宿的十几个学生,在那个叫叶萌的男孩带领下,参差不齐地往旁边的一个山坳走去。眼里没有学生,只有猪,张英才感到很空虚。他取下那支凤凰琴,拧下钢笔帽,左手拿着它拨动琴弦,右手去按那些键,试着弹了一首曲子,不算好听,过得去而已,弹了几下,就没兴趣了。他歇下来后,忽地一愣:怎么音乐还在响?再听,才明白是笛子声。张英才趴到窗口,见孙四海和邓有米一左一右靠在旗杆上,各自横握一支竹笛,正在使劲吹奏。

  ④山上升起了云雾,顺着一道道峡谷,冉冉地舒卷成一个个云团。太阳正在无可奈何地下落,黄昏的第一阵山风就掩盖了它的光泽,变得如同一只被玩得有些旧的绣球。

  ⑤笛子吹出的曲调有些耳熟,听下去才知道是那首《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之所以没有一下子听明白,是因为节奏慢了一半。两支笛子,一个声音高亢,一个声音低回,缓慢地将那首欢快的歌曲吹出许多悲凉。

  ⑥张英才走到旗杆下:“这个曲子要欢快些才好听。”

  ⑦孙四海和邓有米没有理他。张英才就在一旁用巴掌打着节拍纠正,可是没用。

  ⑧忽然间,哨声响起来。余校长叼着一只哨子,走到旗杆下,在余校长家留宿的十几个学生迅速从山坳里跑出来,在旗杆面前站成整齐的一排。余校长望望太阳,喊了声立正稍息,便走过去将领头的叶萌身上的破褂子用手整理一下。那褂子肩上有个大洞,余校长扯了几下也无法将周围的布拉拢来,遮住那露出来的一块黑瘦的肩头。张英才站在这支小小的队伍后面,他看到一溜干瘦的小腿都没有穿鞋。余校长试了下,见旁边还有几个穿破褂子的学生在盯着自己看,便作罢了。

  ⑨这时,太阳已经挨着山了。

  ⑩余校长一声厉喊:“立正——奏——国歌!降——国旗!”在两支笛子吹出的国歌声中,余校长拉动旗杆上的绳子,国旗徐徐落下后,学生们拥着余校长、捧着国旗向余校长的家走去。

  这一幕让张英才着实吃了一惊。一转眼想起读中学时,升国旗的那种场面,又觉得有点滑稽可笑。

  夜里没有做梦,睡得正香时,忽然听到笛声,吹的又是国歌。

  张英才睁开眼,见天色已亮,赶忙起床,披上衣服走到门外。操场上正在举行升旗仪式,余校长站在最前面,一把一把地扯着旗杆上垂下来的绳子。余校长身后是用笛子吹奏国歌的邓有米和孙四海,再往后是昨晚住在余校长家的那些学生。九月的山里,晨风又大又凉,这支小小队伍中,多数孩子只穿着背心短裤,黑瘦的小腿在风里簌簌抖动。大约是冷的缘故,孩子们唱国歌时格外用力。最用力的是余校长的儿子余志。国旗和太阳一道,从余校长的手臂上冉冉升起来后,孩子们才就地解散。

  张英才走过去,问余校长:“怎么昨天没人提醒我?”

  余校长说:“这事是大家自愿的。”

  张英才又问:“孩子们也愿意起这么早?”

  余校长说:“开始不愿意,教了一阵就愿意了。”

  余校长忽然伤感起来,他指着正在操场上跑来跑去的孩子:“又少了一个爱读书的学生。昨天他还在这儿。夜里有人捎来口信,他父亲在外面挖煤,出事故死了。家里就剩下他一个男人,他不回去顶大梁,日子就没法过了。他才十二岁呀!听到父亲的死讯,只红了红眼圈,硬是犟着没有哭出来,收拾书包时一点方寸也没乱,就连借别人的橡皮擦都晓得还。我怕他难过,谁知分手时反而是他来劝我,说自己会抽空读书,将来若是出息,一定要回学校给老师们磕头谢恩。还说,他家那儿望得见这面红旗,每天早晨他会在家里一边想着老师和同学,一边唱国歌。只要能唱歌,他就什么也不怕。”

  余校长用大骨节的手揉着眼窝。

  孙四海在一旁说:“就是领头的那个大孩子,叫叶萌,是五年级最聪明的一个。”

  张英才明白这是说给自己听的。他很感动地说:“余校长,这些事你应该通过万站长向上面反映,让县里或者省城出面关心一下这些孩子。”

  21“这山大得很咧,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哪能顾到教育上来哟。”余校长说,“听说国家在搞科技扶贫,这样就好,搞科技就要先抓教育,孩子们就有希望了。”

  22邓有米插嘴说:“还希望我们几个都能从代课教师早点转成正式教师。”

  23张英才的情绪被这句话破坏了。

  (节选自刘醒龙长篇小说《天行者》,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四小节描绘太阳落山“无可奈何”,“如同一只被玩得有些旧的绣球”,寓情于景,展现出界岭这样偏远地界的自然风光,也蕴含着难以回避的苦涩。

  B.小说中张英才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首曲子欢快些才好听,并且用巴掌打着节拍纠正,孙四海和邓有米都不理睬,明显表现出对新来者的排斥。

  C.节选结尾处邓有米插嘴希望都能早点转成正式教师,由关心学生转移到对自身处境的关切,破坏了神圣感,不合时宜,但表达了心声,点出了几位教师内心的隐痛。

  D.小说展现了中国社会的一隅,体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笔触细腻。“乡教育站”、“代课教师”等词语很有年代感。

  5.请以余校长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4分)

  6.小说既写到降国旗的场景,又写到升国旗的场景,请分析其作用。(6分)

  答案:

  4. B(不理睬并不是因为排斥张英才。笛声不够欢快是长时间形成的统一,是自我心情的外化。)

  5.(1)欲扬先抑。余校长养的猪经常跑到教室,表现出余校长做事不够周全,使后文余校长严肃庄重、爱国爱生的形象更为突出,更加饱满。

  (2)言行描写。余校长给学生整理破褂子,亲自升降国旗,为学生退学伤感,体现了他对学生深沉的爱。

  (3)侧面烘托。学生们降旗后拥着余校长、叶萌退学时劝慰余校长,可见余校长教导有方、深受爱戴。(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6.(1)渲染了庄严的氛围,展现了界岭小学在艰难生活中的精神坚守。

  (2)师生郑重地参加升降国旗仪式,便于人物形象的集中展现。

  (3)写出了张英才的心理变化,在情感上与这块贫穷的土地逐渐靠近。

  (4)为下文叶萌无奈退学依然会每天唱国歌等情节提供依据。(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创作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国存在着四百多万人之多的民办教师,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担负着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亿几千万农村中小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刘醒龙有感于这种现象,1992年为他们写下中篇小说《凤凰琴》。《凤凰琴》在取得成功后,刘醒龙接到众多读者来信希望看到小说的续集。刘醒龙并为理会这些信件。而十几年后,乡村教育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作者又有感于一篇讲述乡村教师的文章,于是写下了《凤凰琴》的续集。

  鉴赏

  思想内容

  《天行者》是献给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乡村英雄的悲壮之歌。书写了一群民办教师在农村中的坚守与盼望,是对20世纪八 九十年代中国农村四百多万民办教师的近乎临摹式的描写。长期以来的文学作品中,民办教师的形象一直被限定于低下的文化、社会地位之中,政治形象以及教育贡献往往被简单的勾勒或直接忽略,而刘醒龙则超越了这层简单的政治道德评价,立体地表现了中国民办教师在底层无私奉献的形象。《天行者》从宏阔的政治、文化以及时代变革的历史进程出发,深度把握了中国民办教师的历史命运,透过民办教师的道德光辉,深入地窥探了民办教师的文化心理!同时,《天行者》不同于其他书写民办教师的作品的是作者也将艺术触角深入到广袤的中国乡村,思考着被文学作品遗忘已久的中国乡村的文化与政治。

  文学手法

  小说《天行者》采用了刘醒龙惯用的叙事模式,即以一个乡镇或某一个单位作为相对完整的叙事空间,在一部作品中非常集中地书写其中的种种情事。《天行者》的叙事结构包括一主一辅两条线索,其主线主要讲述了西河乡界岭小学三代民办教师转正的故事,而辅线则是张英才、余校长、孙四海、万站长、蓝飞和夏雪等人的爱情故事。然而在这些大故事中又穿插小故事,每个小故事又可以作为下个故事开展的源头,相互交叉汇合,使小说的叙述不再仅仅拘泥于双线结构而构成一个纷杂的面,使得小说的叙事精彩纷呈,紧缩而富有张力。与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隐藏作家情感的叙事态度不同,刘醒龙在小说中显现出了鲜明的爱憎。如小说中余校长等民办教师转正要交根本难以负担的巨额工龄费时!作者先描述了去省城上访的邓有米妻子成菊的所见所闻,她去教育厅时,那里正在盖一栋仰头看不到顶的高楼。 成菊说,夏雪父母捐的那么一点小的楼都要花十万!教育厅的.楼盖得像界岭小学后山那样大!要花多少钱?只要节省一只墙角!全省的民办教师就不用交钱买自己的工龄了,作者在此通过成菊之口就表达了自己的不平和愤慨之情。在叙事策略上,作者则采用了全知叙事的第三人称,但同时又使用了一个外部叙事人叙述张英才来叙述,通过张英才的视角在另一个层面来讲述界岭的破败和落后。同时大量的内聚焦使小说的空间营造丰满起来,而张英才对界岭的看法也在另一层面写出了张英才的内心成长,可谓一举两得。

  同时作为现实主义的作品,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较为常用的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的写法。刘醒龙将小说人物放在异常恶劣的自然环境、极其窘迫的经济状况以及其充满偏见甚至近乎专制欺压的社会环境中来描写,抓住人物与外部环境抗争时的种种表现,使得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化;另外作者又运用小说人物自身以及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冲突发生和消融化解使得人物形象立体化、真实化。而人物其内在心理矛盾又通过细腻的描写几位主人公在不同时期对待同一事物前后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矛盾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虽然作为现实主义的作品,但是刘醒龙也出色的运用了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使小说的意蕴更加饱满莹润,多种象征性的物象使现实主义的《天行者》意境显出诗意的美感,语言流露出感性的魅力。如小说当中的“大雪”,该物象多次出现,一方面是为了客观现实的反映界岭自然环境的恶劣, 从侧面又反衬出那里生活的艰难。另一方面,比其自然现象的下雪,这里的大雪意象又是独特的,它在小说中昭示着新生的力量,而小说中的第一位支教教师则名为“夏雪”,与“下雪”谐音,这并非巧合,而是寄托着作者的希望----希望更多的“雪”来到贫困的农村地区支教。其次,大雪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故事情节的转折,如新建教学楼因质量问题轰然倒塌后,外面则“又在落雪了”。最后,大雪意象也承载着小说人物的忏悔意识,无论是张英才、夏雪还是蓝飞的离开,都伴随着漫天的飞雪。小说中类似“大雪”这种意蕴深远多样的意象还有“笛声”、“狼”和“凤凰琴”等,都透露出作者现实主义文字的弦外之音。

  《天行者》在创作上与其他小说一样并非是完美的,而是同样存在着缺陷。在人物塑造方面,整部小说采取的都是写实,通过写实笔法读者可以读到现实场景,可以透过当前的景象看到背后的真实内涵。然而,小说写张英才将蓝小梅还回来的皮鞋放在了余校长的被窝里一段,张英才对余校长未在报上看见王主任文章困惑的开解的一段,却都离开了真实的笔调,离写实也相距甚远,前者显示了张英才的轻浮,与人物一贯形象和性格不符,后者显得张英才很老成,圆滑世故。而从小说全篇来看,张英才本人的形象和性格却不应该这样的。同时在对乡村知识分子的书写中,作者的笔调也较为含糊,比如作者在描写作为乡村英雄的民办教师时没有把握好现实的正常的人格缺陷和文艺的上的“正常人”塑造的区别,余校长对孙四海和邓有米说的蓝飞年轻,千万不要成为他的绊脚石一句,显然是陈腐的滥调。而孙四海所说我也想继续当老师,是他们在逼良为娼,一句却也是意非所指。作为小说中最完满的人的余校长和界岭小学最有头脑的孙四海都说出了这样的话,实际指向知识分子道德感的缺失,以及所谓知识分子做派的荒唐。作者讴歌这些知识分子,但他们自身却并不完满,作者也并非有意显示他们身上的缺点,而是作者思想观念里的英雄就是这样。关于英雄人物,我们当然要摒弃文革文学中的假大空的形象,但是作为面对新世纪的创作,也不能将知识分子刻画成没有道德原则和陈腐守旧之人,那是对知识分子形象的误解。

  作者简介

  刘醒龙,湖北黄冈人,1956年生。历任英山县创作室主任,黄冈地区群艺馆文学部主任、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现任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湖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会委员。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凤凰琴》《分享艰难》《秋风醉了》等。出版有《威风凛凛》《至爱无情》《生命是劳动和仁慈》《圣天门口》等长篇小说和多部中短篇小说集。部分作品曾多次获奖。

【《天行者刘醒龙》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刘醒龙《滋润》的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06-15

呼醒生命阅读答案10-24

《快手刘》阅读答案07-08

《快手刘》阅读答案03-15

《刘师道》阅读答案06-12

《刘汲》阅读答案06-12

快手刘阅读答案11-16

刘的阅读答案参考11-13

快手刘 阅读答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