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允。”张先生忽然叫我的名字,我心里“扑扑”地跳,站了起来。
“你回答我的问题,这一课寓言的作者是谁?”张先生在向我提问。
唉,我虽然调到第一排,但不知为什么注意力还是不能集中,刚才虽然双眼望着课本,但是思想早就溜号了。我张着嘴要答话,但只能“嗯嗯”地发声,眼睛四处张望,希望有谁给我一点提示。
我看见坐在侧边的叶志聪,他故意咧着牙齿,双手像要拉紧一个绳索。他真是我的救星!他的动作唤起我预习时的记忆,他“依”起牙齿拉绳索,对了,我急忙回答说:“作者是伊索。”张先生叫我坐下,我偷偷嘘一口气,回头对志聪眨眨眼睛,是对他感谢的眼色。
放学回家的时候我拉着志聪的手一起走,志聪对我扮个鬼脸说:“你怎么搞的?坐在最前排也听不到先生讲课?你今天差点儿要留堂了。”
“别提了!说实在的,我不喜欢国语课,什么主题中心,什么词语解释,什么标点符号,什么文章体裁,这些东西都叫我发闷。”这是我的心里话。
回到家里,妈妈叫我换下校服,说要带我到照相馆照相,我觉得奇怪,但妈妈催促着,我便忙着换了一套妈妈预备好的衣服——那是新年才穿的西装,还打领带,这样隆重我总觉得不寻常,到了照相馆,妈妈独个儿拍摄了半身像,接着我也拍摄了半身像。回家的途中,妈妈才对我说了一点点儿:“小允,我们一家要移民到中美洲去了,你喜欢吗?我们一家坐飞机呢!”
听到了要移民,我第一个念头就是以后不用再默书了。当然,我也知道将来即使要默书恐怕也不用再默写那些艰深的中国字了。
第二天回到学校,班主任张先生又叫我。我心里想:“大约又要责备我默书不合格吧。不过,我最多让她唠叨两三次,以后这里什么事也和我不关痛痒了。”
果然,我看见张先生拿出我的默书薄,我低垂下头,默默地站在她身旁。她慢慢地翻开我的默书簿:第一页是三十分,第二页是四十分,第三页是四十五分,到了第四页,也是最近默书的一次,呀,我真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是七十五分,不但合格,而且成绩居然不错。
张先生和蔼又严肃地说:“陈小允,这次我叫你来,不是责备你了;你看,你的默书进步啦,这次只错了五个字,只要你上课留心听讲,回家勤恳温习,以后一定会进步更快的。你要知道,你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自己本国的文字也写不好,那不是笑话吗?小允,我看见你默书进步我真高兴,我特地送你一份小小的礼物,希望你继续努力。”
张先生说完了,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图书,书名是《怎样学好语文》。我接过张先生的图书,双手不禁颤抖起来。回到教室,我翻开那本图书,第一段话映入眼帘:“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优美的环境,长期地孕育着中国文化,使中国语言成为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
从来没有一本图书的内容这样震撼我的心灵,这一段话,好像有人用丰富的感情在我的耳畔诵读着。
钟声响了,第一堂是国语。以前我上这一门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奇怪,今天我翻开国语书,另有一番滋味,我的脑子也忽然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注地听着张先生授课。我为什么忽然会喜欢了国语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见了下课钟声。资*源%库
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国语文,我会激励自己把中国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越来越好……
1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3分)
16、阅读画线句子,说说“这一堂课”为什么过得特别快。(2分)
17、结合第九段句子中划线词语作简要赏析。(3分)
18、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描绘了一个怎样变化的“我”?(3分)
19、这篇散文细腻真切地描写了“我”对语文的态度和感情,请你简要说说这种态度和感情的发展过程。
20、从全文看,文中写“我”对语文的态度和感情是在什么时候发生变化的?促使“我”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1、两次出现张老师的话:“要记住,你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自己本国的文字也写不好,那不是笑话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请说说你的理解。
别了语文课阅读题答案
(二)15、“我”以前不喜欢国语课,临近移民,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明白了祖国语言的美好,决心自修祖国语言。
16、因为在这堂课上,“我”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所以才会感觉过得特别快。
17、“大约”“最多”“不关痛痒”这三个词语形象地刻画出“我”不再学习国语时的得意和对老师默书的不屑一顾,突出了此时“我”的不懂事。
18、“我”开始时调皮、天真、不爱学习国语、默书不及格,将要移民时,开始悔恨、懊恼并逐渐喜欢上国语,下决心好好自修国语。
19、开始时,我默书常常不及格,受到老师责备,因此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经张老师表扬、教导和送书后,对学语文产生了兴趣;了解“中国语文的丰富和优越”后,进一步自责自己是个“不长进的孩子”;听爸爸一番话,进一步为移民后将失去学习中国语文的机会而伤心,从而珍惜“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语文的机会”,刻苦学习,终于取得明显进步。
20、是在“第二天”上第一堂语文课时。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张老师表扬“我”默书进步;教导说“你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自己本国的文字也写不好,那不是笑话吗?”并送给“我”《怎样学好语文》的书。
21、张老师的这句话说明了做中国人与写中国字的内在联系,即做一个光明正大的中国公民,理应学好中国语文。文中两次出现这句话,既说明了学好中国语文对于做人处事的重要性,又表明张老师的这一教导已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成为“我”今后学好中国语文、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内在动力。
【别了语文课阅读题答案 别了语文课阅读理解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