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道》阅读答案

2021-04-25 阅读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吏道》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吏道》阅读答案1

  齐宣王时,有人斗死于道,吏讯之。有兄弟二人,立其傍,吏问之。兄曰:我杀之。弟曰:非兄也,乃我杀之。期年,吏不能决,言之于相。相不能决,言之于王。王曰:今皆舍之,是纵有罪也;皆杀之,是诛无辜也。寡人度其母能知善恶。试问其母,听其所欲杀活。相受命,召其母问曰:母之子杀人,兄弟欲相代死。吏不能决,言之于王。王有仁惠,故问母何所欲杀活。其母泣而对曰:杀其少者。相受其言,因而问之曰:夫少子者,人之所爱,今欲杀之,何也?其母曰:少者,妾之子也;长者,前妻之子也。其父疾且死之时属于妾曰:善养视之。妾曰:诺!今既受人之托,许人以诺,岂可忘人之托而不信其诺耶?且杀兄活弟,是以私爱废公义也。背言忘信,是欺死者也。失言忘约,已诺不信,何以居于世哉?予虽痛子,独谓行何!泣下沾襟。相入,言之于王。王美其义,高其行,皆赦。不杀其子,而尊其母,号曰义母。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期年,吏不能决( ) (2)寡人度其母能知善恶( )

  (3)其父疾且死之时属于妾曰( ) (4)予虽痛子,独谓行何( )

  18.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有人斗死于道,吏讯之 B.吏不能决,言之于相 C.母之子杀人 D.夫少子者,人之所爱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王有仁惠,故问母何所欲杀活。

  (2)失言忘约,已诺不信,何以居于世哉?

  20.母亲选择杀其少者,她的理由是:(2分)(用自己的话回答)

  21.对于这位母亲的选择,齐宣王美其义。从今天的观点看,你是否赞成她的选择?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7.(1)决:决断(2)度:估计、猜测(3)属:通嘱(4)痛:疼爱(每小题1分) 18.AB(2分)19.(1)宣王很仁义,特意(让我来)问问你想要杀谁,让谁活。(大意连贯1分,故、何所各1分)(2)(如果)失言忘约,不守信用,又凭什么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呢?(大意连贯1分,信、何以句式,各1分)20.大儿子是丈夫的前妻所生,如果杀兄,就会败坏公义道德(1分);况且已对丈夫承诺好好抚养长子,如果违背诺言,就无法立足社会。(2分)21.对于这种选择我们今天是不能赞同的。(1分)因为不问是非选择杀小儿子,这是不符合法律惩恶扬善的精神的,这是违法(1分),况且仅仅为了信守诺言、成就自己的道德而选择杀小儿子,这是自私。(1分)

  【参考译文】:齐宣王的时候,有人打架斗殴,死在路上,官吏前来调查(这件事)。有兄弟二人站在旁边,官吏询问他们。哥哥说:人是我杀死的。弟弟说:不是哥哥,是我杀的。整整一年,官吏不能决断,就把这事告知宰相,宰相也无法决断,就禀报了齐宣王。宣王说:如果放过他们,就是放纵犯罪的人;如果都杀掉,就会妄杀无辜之人。我估计他们的母亲能知道谁好谁坏。问问他们的母亲,听听她对谁死谁活的意见。宰相受命,召见他们的母亲,说:你的儿子杀了人,兄弟两人都想相互代替赴死,官吏不能决断,告知宣王,宣王很仁义,特意让我来问问你想杀谁活谁?母亲哭着说:杀掉年纪小的。宰相听后,反问说:小儿子是父母最疼爱的,而你却想杀掉他,这是为什么呢?母亲回答说:年少的,是我亲生的儿子,年长的是丈夫前妻的儿子,丈夫得病临死之时将他托付给我说:好好地抚养他。我答应说是。既然受人之托,答应了人,又怎能忘人之托而失信于自己的`诺言呢?再说杀兄活弟,是以个人私爱败坏公义道德;背言失信,是欺骗死去的丈夫。如果失言忘约,不守信用,又怎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呢?我虽然疼爱自己的儿子,却怎么能不顾道义德行呢?说罢痛哭流涕。宰相入朝后把情形禀报了齐宣王。宣王赞叹这位母亲的德行高义,于是赦免了她的两个儿子。不但不杀她的儿子,还尊崇这位母亲,称这位母亲为义母。

《吏道》阅读答案2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

  1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 稽:查考

  B.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 牧:治理

  C.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 不肖:不孝顺

  D.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 息:繁殖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B.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为了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B.作者言辞激烈地批判“害民者牧民”的官吏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是鱼肉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厉害。

  C.文章认为民众所以作乱,是因为“夺其食”“竭其力”,从民生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D.倘若一时无法重用德才兼备的人,索性让百姓在乱世中实施自治,以求国家安定、太平。

  1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2分)

  (2)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2分)

  (3)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3分)

  参考答案:

  16.C 17. C 18.A

  19.⑴译文: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2分)

  ⑵译文:(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百姓)不能不愤怒;(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2分)

  ⑶译文:如今为百姓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就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3分)

【《吏道》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吏道阅读答案

2.《吏道》的阅读答案

3.《吏道》的阅读答案范文

4.吏道的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5.吏道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6.《新安吏》阅读答案

7.石壕吏阅读答案

8.新安吏的阅读答案

上一篇:《墨翁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下一篇:《文先生传》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