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寺木塔》阅读附答案

2021-04-01 阅读答案

《梵天寺木塔》阅读附答案1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小题1:用“||”在文中把本文分成三层,并概括这三层的大意。(3分)

  小题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3分)

  ①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②故如此()

  ③未布瓦()④自不能动()

  ⑤盖钉板上下弥束()⑥乃以瓦布之()

  小题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①六幕相联胠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皆伏其精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2分)

  答案

  小题1:

  ① “钱氏……而动如初” :讲建塔过程中的塔身不稳定问题,工匠们的认识和实际都未能解决。

  ②“无可奈何……塔遂定。”: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

  ③“盖钉板上下弥束……人皆伏其精练。”: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映。

  小题2:

  ①在

  ②所以

  ③铺排

  ④自然

  ⑤紧密约束

  ⑥于是

  小题3:

  ①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

  ②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小题4:嘲笑匠师以及自信的`心理。

《梵天寺木塔》阅读附答案2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题3分)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患其塔动( )

  ②便实钉之( )

  ③人皆伏其精练。(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小题3】《梵天寺木塔》运用侧面描写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请找出一例写在下面。

  【小题4】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

  答案

  【小题1】①担忧;②动词,用钉子钉;③伏同服,佩服。

  【小题2】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本题3分。翻译要准确,尤其是关键词语)

  【小题3】如工匠费尽心机了解如何才能解决塔动的问题,又如篇末说:人皆伏其精练。 (3分)

  【小题4】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上瓦,上面轻。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患”,一词多义,担忧;“钉”,动词,用钉子钉;“伏”,通假字,通“服”,佩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履”(踩)、“六幕”(上下及四周)、“持”(支撑)这些字词要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3】试题分析: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本文中的侧面描写也很明显,例如匠师怎么都找不到塔动的原因,喻皓很容易就找到了,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分析能力。

  点评: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常用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每种描写方法各有其作用。比如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

  【小题4】试题分析: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上瓦,上面轻。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梵天寺木塔》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1.《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

2.《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

3.《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

4.比较阅读《口技》《梵天寺木塔》附答案

5.梵天寺木塔的阅读答案

6.梵天寺木塔阅读和答案

7.梵天寺木塔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8.《梵天寺木塔》阅读理解及答案

上一篇:《出师表》阅读答案 下一篇:《马说》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