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
阅读《左传.曹刿论战》,完成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小惠未徧:__________________
(2)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___
(3)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B.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
C.何以战域民 不以封疆之界
D.必以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
3.翻译下列语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我的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地说说你的感悟。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同遍,遍及(2)赐福、保佑(3)案件
2.C
3.做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4.示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对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2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⑶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⑷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1.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13.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①答:
②答:
③答:
14.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①政治方面:答:
②军事方面:答:
【答案】10.间:参与。狱:案件。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徧:通“遍”,遍及,普遍。 11.D 1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13.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3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唐齐王景达①将兵二万自瓜步②济江,距六合③二十余里,设栅不进。诸将欲击之,太祖皇帝④曰:“彼设栅自固,惧我也。今吾众不满二千,若往击之,则彼见吾众寡矣;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居数日,唐出兵趣⑤六合,太祖皇帝奋击,大破之,杀获近五千人,余众尚万余,走渡江,争舟溺死者甚众,于是唐之精卒尽矣。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唐齐王景达:南唐齐王李景达。④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③六合:今江苏六合。太祖皇帝:赵匡胤。⑤趣(qū):奔赴。
10.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2分)
A.公将鼓之 唐齐王景达将兵二万自瓜步济江
B.公将驰之 若往击之
C.彼竭我盈 则彼见吾众寡矣
D.惧有伏焉 彼设栅自固,惧我也
11.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
译文:
12.简要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答:
13.说说【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太祖皇帝有哪些共同点。(2分)
答:
10. A,2分。11. (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的时候,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耗尽了。2分。(2)不如等他们来进攻的时候再攻打他们,(那样的话)一定能 !够打败他们了!2分。每小题错漏一处扣1分,扣到零分为止,计4分。12.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1分,及战后曹刿论述取胜的原因,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4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2.第②段对曹刿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了曹刿( )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急切取胜的心理 D.卓越的指挥才能
2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C.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
24.选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
B.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
C.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D.强调战争过程很短。
25.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 )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参考答案】
(8分)22.D 23.A 24.D 25.B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5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划线词解释(2分)
(1)小惠未徧_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择划线词意思相同的的一组( )(2分)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鄙' B.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下见小谭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小题3】句子翻译(2分):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小题4】理解填空: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解释,在___________(四字)之时进军,故克之;在敌军___________(四字)之时,逐之。(2分)
答案
【小题1】(1)遍及 (2)案件(各1分)
【小题1】A(2分)
【小题1】大国,难以预测,恐怕有埋伏啊!
【小题1】彼竭我盈;辙乱旗靡。(2分)
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A中二者都是“出身低微,见识短浅”。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6
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曹刿论战》)
[乙](晋)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⑤,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孟门:原国地名。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___________
③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庇: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空:
①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_________”和鲁庄公的“___________”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②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这一句。
4、甲文中,从“曹刿请见”一句中可以看出曹刿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请你谈谈对这种做法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鄙:目光短浅。 ②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 ③庇:庇护,即赖以生存。
2、①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②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那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
3、①远谋 鄙
②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
4、“略”。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7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本文作者_________,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2.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 (2)自非亭午夜分( )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4.文中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
5.三峡景色吸引了许多迁客骚人,三峡文化也源远流长,请写出有关三峡的两句诗。
6.《水经注》对后世影响很大,李白、柳宗元等写山水的作品都深受其影响。请就学过和课外阅读过的诗文,举一例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郦道元
2.(1)通“缺”。(2)正午
3.文中描写春冬两季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悬”“漱”绘形。这些都与 “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冬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作者的情感则蕴含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心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4.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起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了夏日长江水势之大,流速之快。
5.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6.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即借用了《三峡》中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境清”等。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选自_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名著。
2.写出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
(1)弗敢加也( ) (2)神弗福也( )
(3)忠之属也( ) (4)望其旗靡( )
3.本文在描写战争过程时,语言简洁,曹刿只说了两次“未可”、“可矣”,这样简单的语言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
4.本文不第三段通过曹刿的论战回答了鲁庄公的哪两个疑问?
5.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从容自信的基础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左传》 史学 文学
2.(1)虚报(虚夸)。 (2)赐福,保佑。 (3)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尽心竭力)。 (4)倒下。
3.表现了曹刿在指挥战争的过程中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抓住战机。
4.(1)为什么齐人“三鼓”之后而“鼓”?(2)为什么待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
5.战争中,曹刿能够仔细观察敌情,在充分了解自己实力的基础上了解对方特点和实力,做到知己知彼。启示围绕“面对大事应运用智慧,灵活应对”回答即可。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8
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那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又何间焉 参与
②阡陌 田间小路
(2)翻译下列语句。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分析】译文:
(甲)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乙)
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道德教化,不采用刑罚的方式。河南尹袁安听说这件事,怀疑它不是真的,暗地里派自己的下属到中牟县去视察。(袁安派去的那个人)跟着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两人一起坐在桑树下面。忽然,从远处飞来一只野鸡,在他们旁边落下,野鸡旁还有一个小孩。那个人问那个小孩:“你为甚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这个季节正是野鸡培育它们的鸡雏的时候,不能抓。那人听了,对鲁恭说:“我此次前来,是来检查你的政绩的,蝗虫不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教化的恩泽施之于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这就够了,我不在这里久留了,我在这里久留,只能起到打扰贤者的作用。”说完就回去向袁安汇报去了。
【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又为什么参与呢?间,参与。
②句意为:跟着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阡陌,田间小路。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字词: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从,随行,跟从。句意:(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②重点字词:闻,听说;疑,怀疑;使,派遣;视,查看,观察;阴,暗地里。句意: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其实就是提取文章的中心论点。由甲文中“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以看出最能体现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由乙文中“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可以看出最能体现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的句子是:重德化,不任刑罚。
答案:
(1)①参与②田间小路。
(2)①(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②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点评】文言词积累:
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9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
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1.解释下列短语。
(1)三鼓:_____________
(2)败绩:_____________
(3)不私:_____________
(4)恂恂: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4.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2)溃败,失败,败逃(3)不占为己有(4)小心谨慎、谦和的样子
2.(1)走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横木察看齐国的'军队。
(2)(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意对即可)
3.A
4.曹刿: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意对即可)
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抚恤死伤,颁犒军吏);取信于民;谋而后战。(任意答到2点即可,意对即可)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0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⑤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⑦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 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mí):束缚。⑥少选:一会儿。⑦几:接近。⑧痹:麻痹。⑨阑:残,尽。
1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2分)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公将鼓之不若弃之
B.可以一战故为贪利以诱之
C.乃入见乃止以待之
D.战于长勺言于玮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小惠未徧
(2)神弗福也
(3)玮侦虏兵去已远
(4)玮又使人谕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1.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每个标点符号1分,共2分。)
12.C(2分)
13.(1)通“遍”,遍及,普遍(2)赐福,保佑(3)离开(4)派遣(每个词1分,共4分。)
14.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共2分,每错译一个词扣1分,扣完为止。)
15.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后发制人。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最关键的原因是避敌锐气。(每点1分,符合文意即可,共3分。)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1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耒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F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⑦虏③人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⑥。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书。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热火:点火。⑧星列:像星星一样布满。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字。
(1)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
(2)会匈奴大入塞:___________
(3)范兵不敌:_______________
(4)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停顿。
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3、翻译句子。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____________,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
参考答案:
1、(1)倒下(2)正遇上(3)抵挡(4)击鼓
2、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3、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4、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2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帛;衣食所安,弗敢专(个人专有)也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肉食者鄙(鄙视,小看),未能远谋
C.公将鼓(击鼓进军)之;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民弗从也
D.且焉(哪里)置土石;惩(苦于)山北之塞
【小题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B.又何间焉其间千二百里
C.小大之狱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小题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口气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选文第二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A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3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袜、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十艮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小题1】下面哪一组句子加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性行淑均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愚公移山》)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D.愿陛下亲之信之) 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小信未孚(《曹刿论战》)
【小题2】下面句子节奏的划分有误的是哪一项?(2分)A.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D.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3】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2分)
【小题4】节选的三段文字,诸葛亮意在向后主刘禅提出什么忠告?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强调了这一忠告的重要性?(2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善良忠诚,有才能。
【小题4】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忠告。列举(对比)了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事实来强调它的重要性。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中“遗”一是“留给”一为“孤”,B项中“行”一是“品行”一是“步行”,C项中“悉”皆为“都”,D项中“信”一为“信任”一为“信用”。
考点:古文一词多义
点评:本题不难,几个词是常见字词,比较容易判断。古文字词一词多义是很多的,变化比较复杂,要掌握一词多义,必须在学习里仔细了解字词在不同语言中的用法,归纳特点,加强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B句“不叹息痛恨”与“于桓灵也”之间不能划分,这是个倒装句,在意思和语气上这是连贯的一句话,
考点:古文朗读节奏
点评:本题有难度,错误的节奏划分,学生不易判断出来,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朗读,朗读就要注意句子的停顿,学习时要多听教师的范读,听取老师对朗读停顿方法的指导。做此类题,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意思来判断朗读停顿,也是一种办法。一般来说,被陈述的主体(主语)和陈述的内容(谓语)之间要划分,如果句子很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
【小题3】
试题分析:从第一二段中“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诸葛亮评价人才的语言中用自己的话概括。
考点:理解文意,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但要细心阅读。在阅读时,要根据所提问的问题,找到与问题有关联性的信息,有现成的句子就摘录,没有就自己概括。
【小题4】
试题分析:摘引第三段开头句“亲贤臣远小人”作答即可。诸葛亮说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事实是运用对比的方法说理。
考点:文章理解,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明确的文字信息,易于概括。阅读考试中大多有概括要点这类的题目,解答时关键是要仔细的阅读文字,根据要求分析文字信息。概括要点,语方要简练,点明即可。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4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曹刿论战》)
【乙】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左右于是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②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于市来,曾子欲捕?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④成教也。”遂烹彘也。(节选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人:卫国人。③知:思考和判断能力④成:正确的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约定)B.公将鼓之(击鼓)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监狱)D.不去,是亡吾信也(失去、丢掉)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妻于市来
A.战于长勺B.舜发于畎亩之中
C.左右于是谏曰D.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下面对【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先详细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再简单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取信于民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B.【乙】文中,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文公坚守诚信的品质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C.【甲】文让我们知道,在战争中,必须运用智慧和计谋,寻找各种对己方有利的战略条件,选择合适的时机,才能够取得胜利。
D.【乙】文通过两个故事告诉人们,不管是在治国层面,还是在家庭教育层面,我们都应该有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
(13)把“文言文阅读”文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______
②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参考答案:
10、C.狱:案件11、B例句中的“于”与B项中的“于”都是介词:从、自。A项中的“于”:介词,在;C中的“于”介词,与“是”一起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D项中的“于”:介词,在……中。12、A“详细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错。详细写的是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简单写的是曹刿跟乡人的对话。
13、(1)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我)不敢以少报多,一定如实(禀告神)。(2)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并把这件事记载下来,说:“(晋文公)攻打原国获得了卫国,是他能守信啊!”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5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
2、下面句中划线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可以一战——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闻寡人之耳者
3、翻译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理解。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_________”和鲁庄公的“_______”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______________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一句,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一句。
参考答案:
1、(1)参与
(2)离开
2、B
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处理!
4、(1)远谋 鄙
(2)取信于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汇编15篇】相关文章:
3.曹刿论战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