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2021-03-25 阅读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齐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①蔽:________

  ②闻:________

  ③孰:________

  ④以: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邹忌和齐王各是怎样的人?试作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你从邹忌和齐王两方面谈谈邹忌进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受蒙蔽;②使……听到;③同“熟”,仔细;④以为或认为。

  2.①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②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3.邹忌——一个精细、聪明、实事求是、善于思考、能言善辩的谋臣,一个忠于职守、勤于王事、为国为民的贤臣。齐王——一个胸怀豁达的明君,能够听取别人的规劝,能够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意对即可)

  4.以自己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而得出的结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现身说法);采用设喻、暗示等方式委婉进谏,使人易于接受;齐威王是从谏如流的明君。(意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⑤者众也。(节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国亡后出逃。②发政举事:施政做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被:穿上。

  ⑤谄谀:谄媚奉承。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偏爱(2)当面

  2.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

  3.①从日常小事人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4.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齐国情况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5.示例: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等)(言之成理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3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_____

  ②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确实,的确②土地方圆

  2.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

  3.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

  4.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受)。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注]且:将要。苏代;人名。惠王:指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拑:通钳,夹住。禽:通擒,捉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意思。(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今日不雨()

  (3)王之蔽甚矣()

  (4)故愿王熟计之也()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3、文段理解。这两篇短文的共同点是设喻讽谏国君,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先以

  设喻,再拿齐威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最后得出

  的结论。乙文中的苏代讽谏赵惠王时,也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这个比喻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即

  。两文中的国君都接受了臣子的规劝,一个

  字就是明证。(4分)23、邹忌讽谏齐威王,苏代讽谏赵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2分)

  阅读答案:

  1、(1)指出,指责(2)下雨(3)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4)仔细

  2、(1)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两只动物不肯互相放弃,一个渔夫就将它们一起捉住了。

  3、自己(被妻妾客人蒙蔽);王之蔽甚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善

  4、邹忌是为了让齐威王接受群臣吏民的劝谏;苏代为了让燕惠王停止讨伐赵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5

  邹忌讽齐王纳谏 (13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吾妻之美我

  (3)臣之妻私臣 (4)期年之后

  小题2:下面句中划线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时时而间进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皆以美于徐公忠之属也,可以一战D.暮寝而思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小题4:常言说“忠言逆耳”,但从本文看,“忠言未必逆耳”。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分)参考答案:

  小题1:(1)长,这里指身高(2)以……为美 (3)偏爱 (4)满一年

  小题1:B

  小题1:(1)这样看来,大王您因受蒙蔽而不明很深了啊。

  (2)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小题1: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我们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劝说的策略,语气要委婉,有艺术性。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美”这个字。

  小题1:A中“间”的意思分别为“间或”“暗中”。C中“以”的意思分别为“认为”“凭借”。D中“而”的意思分别为“表修饰”“表转折”。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如“蔽”“闻”等字。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的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6

  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太宗曾罢朝①,怒曰:会②杀此田舍汉③!文德后④问:谁触忤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⑥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⑦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⑧后宫,安敢不贺?

  (选自《隋唐嘉话》)

  [注]①罢朝:停止了早朝 ②会:必然,一定

  ③田舍汉:庄稼汉

  ④ 文德后:文德皇后 ⑤ 忤:触犯

  ⑥ 廷争:在朝廷上争谏 ⑦具:穿戴好 ⑧备数:充数(谦虚的说法)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皆以美于徐公

  于:

  (2)王之蔽甚矣

  蔽:

  (3)时时而间进

  间:

  (4)皇后何为若是

  是:

  9.将下列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文。(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10.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2分)

  11.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文德皇后的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12.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联系现实你会想到什么呢?(2分)

  参考答案:

  8.(1)比

  (2)受蒙蔽(每题1分,共2分)(4)是:这样

  9.(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2)(他)每每在朝廷上与我谏诤,侮辱我,使我不自在。(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共4分)

  10.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2分)

  11.共同点:启发,诱导委婉劝谏,有针对性,使人容易接受。(2分)

  12.魏征和长孙皇后十分正直,在我们生活中就是缺少像魏征一样能直言不讳的人 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7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xx题。(共14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三年①春,帝亲祀南郊。礼毕,喟然问隶校尉刘毅曰:朕可方 汉之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②;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③不如桓灵也。帝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注释: ①三年: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三年。 ②官库:公家的库房。 ③殆:几乎。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

  (1)期年之后: (2)皆朝于齐:

  (3)喟然: (4)固为胜之:

  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2分)

  以 此 言 之 殆 不 如 桓 灵 也。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朕可方汉之何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甲】【乙】两文,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作为臣子要向君王进谏。

  B.甲、乙两个选段中进谏的语言都很生动感人,打动了君王的心。

  C.邹忌与刘毅在进谏时都是讲究策略、方式,从自身作比,用类比的方法,从侧面相劝谏。

  D.甲段中的威王是个明君,乙段中的司马炎是个昏君。

  参考答案:

  20、(1)满 (2)朝见 (3)感概地 (4)本来

  21、以 此 言 之/ 殆 不 如 桓 /灵 也。

  22、(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

  23、C (参考译文 春季,晋武帝亲自到南郊祭祀。典礼结束后,晋武帝感叹地询问司隶校尉刘毅说: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刘毅回答说:可与桓帝、灵帝相比。晋武帝说:何至于到这个地步?刘毅说:桓帝、灵帝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官府的仓库,陛下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个人的家门,凭这一点来说,大概还不如桓帝、灵帝了。晋武帝大笑道:桓帝、灵帝的时代,听不到这样的话,现在朕有正直的臣下,已经胜过桓帝、灵帝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8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1-14题。(12分)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②。”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③也;不听,又爱④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公遂废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弦章:齐国大夫。 ②章赐死:即“赐章死”。③臣为制:即“制于臣”。 ④爱:吝惜,舍不得。

  11.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_______

  (2)时时而间进 间:_______

  (3)晏子入见 入见:_______

  (4)公遂废酒 遂:_______

  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

  1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乙]文中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2分)

  14.[甲][乙]两文都阐述的一个道理是:____(2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1(1) 刺:指责。 (2)间:偶尔。 (3)入见:进宫拜见(或朝见)。 (4)遂:于是,就。(共4分)

  12.(1)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2)如果听他的劝告,那我就被臣下控制了;假如不听,我又舍不得处死他。(共4分)

  13.把景公与桀、纣两位暴君进行比较,暗示景公不要像他们一样。(2分)

  14.当政者应虚心纳谏(或从善如流)(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9

  阅读文言,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粗的词语。

  (1 )臣之妻私( )臣

  (2 )今齐地方( )千里

  (3 )闻( )寡人之耳者

  (4 )时时而间( )进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1)偏爱(2)方圆(3)使……听到(4)间或,偶然

  2.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王受蒙蔽很深啊。

  3.例:我欣赏邹忌,理由是邹忌能够从家庭小事想到国家大事,现身说法并且委婉地劝谏。我欣赏齐威王,理由是齐威王能够善于听取臣下的意见,并且马上进行改革。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0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 )

  A.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C.能谤讥于市朝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闻寡人之耳者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小石潭记》)

  E.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广故数言欲亡 (《陈涉世家》)

  2.下面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

  A.今齐地方千里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取得了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侯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C

  2.D

  3.燕同、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4.“蔽”,指受蒙蔽。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的效果:对内,“虽欲言,无可进者”;对外,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

  5.《邹忌讽齐王纳谏》“王之蔽甚矣”要求齐王广开言路,听取民意,关注民生;《曹刿论战》“忠之属也”要求鲁庄公取信于民;《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希望统治者关注百姓的疾苦。

  (意思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1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0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窥镜,谓其妻曰 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视之孰: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之蔽甚矣 蔽: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时时而间进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胜于朝廷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归纳第一、二段文字的大意。(2分)

  第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按要求填空。(2分)

  邹忌的讽谏艺术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

  参考答案:

  小题1:(1)观看(2)仔细(3)偏爱(4)受蒙蔽

  小题2:(1)偶尔有人进谏。(2)在朝廷上战胜别的国家。

  小题3:(1)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2)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小题4:把家事和国事紧密结合起来,以切身经历设喻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然后做题。(共l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毒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日: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圆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田父⑤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⑥嘧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韩子卢:犬的名字。②东郭逡:兔的名字。③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④罢:同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相同。⑤田父:农夫。⑥以顿:以同已;顿:困顿、疲弊。⑦谢:辞谢、辞退。

  1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天下之疾犬也(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2)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文:

  19.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方法以及效果上有何差异?(4分)

  参考答案:

  17.(1)确实、的确 (2)快,急速(2分,每个l分)

  18.(1)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2)狗和兔子都疲惫到了极点,各自死在那个地方。(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19.二者使用劝谏方法的相同之处都使用了以事喻理(或借事说理)的方法。不同之处是邹忌以身边事说理,真实可信;淳于髡以故事喻理,生动形象。(2分)齐威王意识到自身问题后欣然纳谏并主动改变自己的做法;齐王因惧怕后果而被动放弃原有打算。(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3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

  【小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小题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⑴穿戴 ⑵偏爱(2分。解释正确一字给1分)

  【小题1】B(2分)

  【小题1】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2分。“期”“虽”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字扣0.5分)

  【小题1】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2分。一空1分)

  【小题1】⒗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4

  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

  (1)臣之妻私臣 ( ) (2)皆以美于徐公 ( )

  (3)王之蔽甚矣 ( ) (4)面刺寡人之过者 ( )

  【小题2】.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各划一处)(2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上书谏寡人者

  【小题3】.翻译。(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小题4】.结合选文思考,齐威五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1)偏爱;(2)认为、以为;(3)受蒙蔽;(4)指责。(每词1分,共4分)

  【小题1】(1)今齐地/方千里;(2)上书/谏寡人者。(每处1分,共2分)

  【小题1】(群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并使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解释了“闻”1分,注意了句式、语意连贯1分)

  【小题1】齐威王之所以能战胜于朝廷是因为邹忌善于劝谏和齐威王善于纳谏。(2分,每点1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

  (二)(9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 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朝服衣冠( )

  (3)暮寝而思之( )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文:

  22.邹忌“孰视之”又“窥镜而自视”,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三)(7分)

  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

  (选自刘熙载《寤崖子》)

  【注】①病:困苦。②忮(zhì):嫉妒。③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我至子所 ( ) (2)不乐依人焉( ) (3)燕不喻而去( )纪教育网

  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鸥于海渚遇巷燕 贤于材人远矣

  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安陵君其许寡人

  25、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2分)

  (二)(9分) 20、 (4分)( 1 )长,高(2)穿戴(3)躺着休息,睡觉(4)偏爱

  21、(2分)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22、(3分)头脑清醒,有自知之明。(大意写出即可)

  (三)(7分) 23、(3分)(1)处所(2 )依附,依靠(3)知道,明白

  24、 (2 分) B

  25.(2分)示例一:劝告人们要自主自强,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

  示例二:说明爱与恨、祸与福相互倚伏,相互转化的道理。(大意写出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合集15篇】相关文章:

1.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2.《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3.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4.《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5.《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6.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阅读答案

7.《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阅读答案

8.邹忌讽齐王纳谏短文阅读答案

9.《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附答案

上一篇:《曹刿论战》阅读答案 下一篇:宋史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