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答案

2021-03-17 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3)日出而林霏开( )

  (4)山间之四时也(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前人之述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联系《岳阳楼记》全文,作者对滕子京在贬谪生活中能积极治理政事,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极为赞赏的。

  (2)文中描写山间辊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登楼所见,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和“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分别是题岳阳楼和醉翁亭的名联,请根据对联内容并联系课文,说说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忧乐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阳光(2)景象(3)散开(4)季

  2、(1)前人的记叙已经很详尽了。

  (2)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茂密形成浓密的树阴。

  3、(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4、(甲)文从整体的角度概括描写洞庭湖的景色。(乙)文具体描绘琅琊山朝暮与四季的景象。

  5、范仲淹是为天下百姓先忧后乐,欧阳修是为自己的贬谪而忧;范仲淹是为天下百姓而乐,欧阳修是为游山而乐,是与民同乐。范仲淹的思想境界更为博大。

文言文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优( ) (2)备( ) (3)遁( )

  1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1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参考答案:

  11.敌骑数千/四面集(1分)

  12.(1)以为忧,感到担忧(1分) (2)详细,详尽(1分) (3)逃跑(1分)

  13.(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2分)

  14.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2分)

  15.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文言文阅读答案3

  曹沫者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⑦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⑧,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败北:战败。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④坏:倒塌。⑤北面:面朝北。⑥就:趋向,回到。⑦倍:通“背”,违背。⑧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勇力事鲁庄公。()

  ②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2.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1.①替……做事(或侍奉)②结盟(会盟或订约)

  2.具有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的性格特点。

文言文阅读答案4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到去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3分)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8.把以上文本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译文:

  ⑵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

  译文:

  ⑶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译文:

  参考答案:

  5.A 6.D 7.C

  8.(9分)⑴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⑵像这样说了三遍,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⑶李超开始不说,尼僧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超字魁吾,淄西边邑人。为人性格豪爽,喜欢施舍。有一天,有个和尚偶然到他这里来化缘,李超让他饱吃一顿,和尚十分感激,就对他说:我是少林寺的和尚,会一点武艺,我想传授给你。李超心中不禁大喜,请他住在家里,供给他衣食,早晚向他学习武艺。过了三个月,李超的武艺已很精湛,便得意洋洋起来。和尚问他:你觉得自己进步了吗?李超轻松地答道:我觉得进步了,师父,只要您所能的,我已全部学会了。和尚笑着让李超试一试武艺。李超便马上脱掉衣服,朝手心吐了口唾沫,跳跃起来像猿猴一样飞行,落下来像鸟一样轻盈,腾跃了一阵子,露出骄傲的神色站在那里。和尚又笑了,说:可以了。你既然把我的本领都学会了,那不妨让我们来较量一下武艺高低。李超痛快地答应了。于是,两人双手交叉,作好比试的姿势,然后两人格斗起来。李超想找和尚的破绽,没料到,和尚忽然飞起一脚,李超顿时跌倒在一丈以外。和尚拍着手说:你还没有完全学会我的本领啊!李超用两手撑着地,惭愧而沮丧地向他请教。过了几天,和尚告辞离去了。李超从此以武艺出名,走南闯北,浪迹江湖,竟一直没有遇到对手。一次,李超偶然来到历下这地方,看到一个少年尼姑在广场上卖弄武艺,观看的人熙熙攘攘。尼姑对围观的人说:颠来倒去就我一人,也太冷落了。有喜欢玩耍的人,不妨上场来较量较量权作游戏。一连说了三遍,围观的人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个敢答应。李超在旁边站着,不禁技痒,便很神气地走进场中。小尼姑笑着与他合掌施礼。刚一交手,小尼姑便喊停下来,说道:你这是少林派的武艺。接着问他:你师父是谁?李超开始不作声,尼姑坚持追问,才告诉她是个和尚。尼姑拱了拱手说:憨和尚是你师父吗?如果是这样,不必较量,我甘拜下风。李超一再请求,尼姑不同意,大家在旁边怂恿他们比武。尼姑才说:你既然是憨师的弟子,都是少林武林中人,不妨玩玩。但只要两人意会就行了。李超答应了。但见她斯文瘦弱,有些看不起她,加上年轻好胜,一心想打败尼姑,以取一时的名声。正在不分胜负的时候,尼姑突然停了下来。李超问其中的缘故,尼姑笑而不答。李超认为她胆怯,坚决要求再交手。不久,李超飞起一脚,尼姑并起五指朝他大腿一削;李超觉得膝下像被刀砍了一样,跌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了。尼姑笑着道歉说:冒失地触犯了你,请你不要怪罪!李超被人抬了回来,养了一个多月才痊愈。一年后,和尚又来了,李超给他讲述了这段往事。和尚吃惊地说,你太鲁莽了,惹她干什么?幸亏你事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然,你的双腿恐怕早就断了。

文言文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尝试观于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 ‘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 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虫出于户。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阿:偏袒

  B.寡人将谁属国 属:从属

  C.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 比:这里是亲近的意思

  D.丑不若黄帝 丑:以……为羞愧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去其‘荆’而可矣 万物皆被其泽

  C.故老聃则至公矣 勿已,则隰朋其可乎

  D.愿仲父之教寡人也 鲍叔牙之为人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周公曰:“利而无利也。”

  周公说:“(为政时)要先考虑利人而不要先考虑利己。”

  B.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

  天地大公无私啊,生育万物却不把万物作为自己的子女,成就万物却不把万物据为己有。

  C.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

  隰朋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有志(追赶),对不如自己的人则(加以)劝勉。

  D.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

  做大官的人,不愿观察小事情,不想要小智慧。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以为,三皇五帝等古代圣王治理天下之所以能使天下太平,是因为他们首先做到了公正无私。

  B.文章以周公训诫伯禽“利而勿利也”和管仲临终举荐隰朋相齐为例,阐明了治天下必先公的观点。

  C.对荆人遗弓而不肯索,孔子认为真正出以公心应去其“荆”,老子认为真正出以公心应去其“人”。

  D.管仲素善鲍叔牙,但他并不同意在自己病故以后由鲍叔牙继任相齐,由此可以看出他没有偏私。

  10.在文章中,周公说:“利而勿利也”,你是否认同周公的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

  6.B(属,托付)

  7.D(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意义。A特殊代词,前者指“用来……的方法”,后者指“依靠……的人”。B二者均为代词,前者为“其中”或“那”;后者为“它”。C选项二者词性相同均为连词,但意义不同,前者表顺承,可译为“就”;后者用在判断句中主语之后、谓语之前,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8.D(做大官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要在小的智慧上做文章)

  9.C(老子认为真正出以公心,不仅应去其“荆”,还应去其“人”)

  10.(10分)要点:表明自己态度(1分),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恰当具体(4分),分析合理(3分),语言通顺(2分)。

  译文

  从前,圣王治理天下,一定首先做到公正无私,公正无私天下就太平了。天下太平是从公正无私中得到的。

  我曾经试着考察古代的记载,(发现)取得天下的人很多,他们取得天下凭借的是公正无私,而他们失去天下一定是因为偏私。大凡君主的确立,都是出于公正的目的。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阴阳协和,不只使某一类东西生长;及时的雨露,不偏私某一种事物;万千百姓的君主,不偏袒某一个人。

  伯禽将前往(鲁国赴任),向(周公)请教治理鲁国的方略。周公说:“为政时要首先考虑利人而不要首先考虑利己。”楚国有一个人遗失了弓箭,却不肯去寻找,说:“楚国人遗失了弓箭,楚国人捡到了,又何必找它呢?”孔子听到楚国人的话,说:“去掉那‘荆’就合适了。”老聃听到孔子的话,说:“(再)去掉那‘人’就合适了。”所以说老聃是最公正无私的。天地大公无私,生育了万物却不把万物作为自己的子女,成就了万物却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万物都蒙受天地的恩泽,享受天地的利益,却不知道这些恩泽和利益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啊。

  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前去问候他,说;“仲父的病啊,更加沉重了,国内百姓都已经无法避讳了,我将把国事托付给谁呢?”管仲回答说:“以前我尽心竭力,还不能足以知道把国事托付给谁,如今我重病在身命在旦夕,还能说什么呢?”齐桓公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仲父您指教我。”管仲恭敬地答应,说:“您想让谁担任相国呢?”齐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管仲回答说:“不可以。我了解鲍叔牙,鲍叔牙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不和人家亲近;一旦听到人家的过错,一辈子也忘不了。”齐桓公说:“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还可以吧?”管仲回答说:“隰朋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 有志)追求,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加以)劝勉。常常以自己不如黄帝为羞愧,对不如自己的人表示同情。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政事,(分外的)不去了解;他对于用人,不刻意去(找小毛病)。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还是合适的。”

  相国,是大官。做大官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大工匠要注意总体设计,而不必亲自挥斧弄凿;大厨师只着意调和五味,而不必亲自摆弄锅碗瓢盆;大勇士重在指挥作战,而不必亲自临阵打斗;正大的军队只在征讨无道叛逆,而不会骚扰百姓。齐桓公厉行公正,摒弃个人的爱憎,重用管仲因而成为五霸之首;逞私心偏袒所宠爱的人,任用竖刁以致死后无人殓尸安葬。人在年轻时愚蒙,年长后智慧。与其智慧而被私心役使,不如愚蒙而拥有公心。天天醉醺醺的却要整饬丧纪,自私自利却要树立公正的风气,贪婪暴戾却想称王天下,即使是虞舜也不能做到啊。

文言文阅读答案6

  (一)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 )(2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译:

  4.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2分)

  (1) (2)

  5.(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3分)

  (二)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掇:(duō)拾取,采取。(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佳木秀而繁阴 ( )(2)遂书以名其亭焉(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2分)

  5.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6.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7.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附答案】

  (一)1答案:(1)像鸟的翅膀 (2)命名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2.答案:C 评分:选对得2分。3.答案:(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所以山有水就有活力,有草木就有生机,有烟云就秀丽妩媚。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4.答案示例:山清水秀 山穷水尽 千山万水 山重水复评分:写出1个得1分,共2分。5.答案示例一:会,因为琅琊山上有山峰,有酿泉,有醉翁亭,有林木,这符合画家郭熙对山水的审美标准。 示例二:会,画家郭熙认为,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景物的相互衬托,画面才美,而琅琊山正符合他的审美要求。评分:判断正确得1分,理由充分得2分,共3分。

  (二) 1.(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命名 2.既 得 斯 泉 / 于 山 谷 之间3.(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 4.与民共乐(本题2分,如答成“与民同乐”得1分)

  5. 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6. 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7.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乙文以掇j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写秋冬。

  异:甲文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多用而字,有回环咏叹的意味。乙文 用散句描写。

文言文阅读答案7

  文言文阅读

  饮酣,乃渭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师旷:盲人乐师。②衽:长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公衽而避 被___________

  (2)撞之 故___________

  (3)非君人者之言也 是___________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晋平公与群臣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一个人物,加以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披”,穿 (2)所以 (3)这

  2、晋平公/与群臣/饮。

  3、放了他,把它(这件事)作为我的警戒。

  4、师旷:勇敢正直,机智镇定,敢于冒死进谏

  晋平公:心胸开阔,勇于纳谏,知错就改。

文言文阅读答案8

  赵 普

  普少[年青时]习[熟悉]吏事,寡[缺少]学术[学问,道术],及[等到]为相,太祖常劝以[介词,用]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文言文《赵普》阅读答案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C)

  A.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B.普性深沉有岸谷

  C.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D.臣窃以为不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普)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答:(赵普)虽然多忌妒而刻薄,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②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答:过了些日子(赵普)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3、描写人物,表现人物性格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上面两段文字中,描写赵普,主要运用了细节或“动作”描写的方法;描写王珪,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都突出地表现了他们作为忠臣 忠直刚毅,不怕得罪皇帝,敢于犯颜直谏的共同特征。

  4、文中主要写了两件事: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

  5、刻画人物善用细节。写专心致志地读书,描写了“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阖”字,指闭门谢客,排除一切干扰。写太祖之怒,描写了“碎裂奏牍掷地”的细节。“碎裂”足以表明怒的程度,再加一个“掷”字,怒不可遏的样子可想而知。写沉着镇定,描写了“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然而,赵普岂止“拾之”,他居然在日后“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补缀旧纸”这一细节生动感人,那被撕碎的奏牍,要恢复原样,需多么大的决心和耐心啊!

文言文阅读答案9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千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素性佞邪 素性:朴素的品性

  B.于是刊章讨捕 刊章:刊登文章

  C.俭得亡命 亡命:丢掉性命

  D.若不重其名行 名行:名声和品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

  残暴百姓,所为不轨

  A.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

  B.

  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

  钦因起抚笃

  C.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

  D.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俭美好的德行和人民对他的敬仰之情的一组是( )

  ①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②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③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④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⑤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⑥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俭最初被地方推荐为茂才,因为刺史讥笑他,所以张俭称病推辞不就。

  B.张俭冒死严劾大宦官侯览及其母亲的罪行,受到天下人的敬仰。

  C.由于受到陷害,张俭离家出逃,所到之处,人们不惜身家性命,掩护隐藏他,足见当时当政者的不得人心。

  D.建安初年,张俭被征召为卫尉,他内心并不愿出仕,只是迫不得已才去上任的。后来他发现曹操已有取代汉室的野心,于是就退隐了,从此不再参预政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译文:

  ②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

  译文:

  答案:9、D(A素性:一向的品性。B刊章:在诏令上删除告密者的名字。C亡命:逃命)10、B(A①所:助词,当“所……的”讲。②所:名词,处所,地方。B均为人称代词,他。C①因:连词,于是,便。②因,介词,“依照、根据”。D①以,连词,因。②以,连词,假如)11、D(①侯览的行为。③朱并对张俭的陷害。⑥张俭不得已接受卫尉的官职)12、A(“以刺史非其人”的意思是“因为刺史不是与职位相称的人”)13、①张俭弹劾侯览和他母亲的罪行,请求诛灭他们。②张俭天下知名,他逃亡不是因为他真有罪。

文言文阅读答案10

  阅读理解。

  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遭贬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因是戴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自然是不能如同位在高官时那样张扬跋扈了,自然得打破常规,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贴水近湖,视野开阔,园中山水尽收眼底,心胸仍然豁朗;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览胜阁”作画;春有“闹红一舸“,夏有“菰雨生凉”的情趣;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读书思过的“辛台”,抚琴听乐的“二曲桥”,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因此,中庭通往园内,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嘉宾……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

  1.解释下列词语。

  (1)跋扈:______________

  (2)豁朗: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中有一对反义词,请抄写在下面,并品味画线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建筑看,退思园的“退思”体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结尾的话“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作者介绍,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园主的退休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专横暴戾,欺上压下。

  (2)(心情)开朗。

  2.“低头顺眉”和“张扬跋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退思园的总的特点,突出它打破常规、收敛状的“别样味道”。(意对即可)

  3.退思园在建筑立意上作出些低眉顺眼的小模样,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在构思上改变了宅子的方位走向,成了别具一格的“贴水筑”。

  4.赞同。人在春风得意时往往生出骄奢之气,忽略了冷静的内省,或者轻视错误,或者犯错而不自知,从而带来不好的结局。如果时时注意自省,冷静对待得失,一定可以避免很多错误的产生。(意对即可)

  5.白日或于“退思草堂”近湖览园中山水,欣赏四季不同的园景;或于“水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于“览胜阁”作画;夜幕降临,可于“辛台”挑灯读书,或在“二曲桥”抚琴听乐;偶尔生出仕宦生活结束的遗憾,就行到旱船上,假想正有一批批嘉宾靠岸入园。有声有色,但也难免偶尔落寞。(意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答案11

  居庸关者,古之谭①守者之言也。龚子曰:“疑若可守然。”“何以疑若可守然?”曰:“出昌平州,山东西远相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曰:‘疑若可守然。’”/

  关凡四重,南口者,下关也,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十五里,曰中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上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八达岭,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盖自南口之南门,至于八达岭之北门,凡四十八里,关之首尾具制如是,故曰:“疑若可守然。”

  下关最下,中关高倍之,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形然,故曰:“疑若可守然。”

  自入南口,城甃②有天竺字、蒙古字。上关之北门,大书曰:“居庸关,景泰二年修。”八达岭之北门,大书曰:“北门锁钥,景泰三年建。”

  自入南口,流水啮吾马蹄,涉之瑽然鸣,弄之则忽涌忽洑而尽态,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穷。八达岭者,古隰余水之源也。

  自入南口,木多文杏、柿、苹婆③、棠梨,皆怒华。

  自入南口,或容十骑,或容两骑,或容一骑。蒙古自北来鞭橐驼④与余摩肩行时时橐驼冲余骑颠余亦挝蒙古帽堕于橐驼前蒙古大笑。余乃私叹曰:“若蒙古,古者建置居庸关之所以然,非以若耶?余,江左士也,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⑤者相挝戏乎万山间?生我圣清中外一家之世,岂不傲古人哉!”蒙古来者,是岁克西克腾、苏尼特,皆入京诣理藩院交马云。

  自入南口,多雾,若小雨。过中关,见税亭焉。问其吏曰:“今法网宽大,税有漏乎?”曰:“大筐小筐,大偷橐驼小偷羊。”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

  自入南口,四山之陂陀之隙有护边墙数十处,问其民,皆言是明时修。微税吏言,吾固知有间道出没于此护边墙之间。承平之世,漏税而已。设生昔之世,与凡守关以为险之世,有不大骇北兵自天而降者哉!

  降自八达岭,地遂平。又五里,曰坌道。(选自《续古文观止》)

  【注】①谭:即“谈”。②甃:指城墙。③苹婆:苹果。④橐驼:骆驼。⑤反毳:蒙古人衣皮,多反穿,故曰“反毳”。

  1.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凡四重/凡:总共,一共

  B.流水啮吾马蹄/啮:侵蚀

  C.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穷/穷:到尽头

  D.微税吏言/微:如果没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因两山以为之门/因人之力而敝之

  B.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均之二策

  C.非以若耶/谈笑以死

  D.余乃私叹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提出中心观点“疑若可守然”,然后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说,突出居庸关的险要地势。

  B.本文通过记述作者与蒙古人打闹嬉戏和蒙古人到理藩院进贡马匹之事,说明大清国威加海内,天下承平。

  C.文章开头提出个“疑”字,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后面讲到护墙之间有小路出没的事实,便与之遥相呼应,暗扣玄机。

  D.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游记,以记游居庸关之事为由头,借题发挥,含蓄地表达了“江山险固,不在关隘,而在人心”的观点。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蒙 古 自 北 来 鞭 橐 驼 与 余 摩 肩 行 时 时 橐 驼 冲 余 骑 颠 余 亦 挝 蒙

  古 帽 堕 于 橐 驼 前 蒙 古 大 笑

  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者相挝戏乎万山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A

  4.蒙古自北来/鞭橐驼/与余摩肩行/时时橐驼冲余骑颠/余亦挝蒙古帽/堕于橐驼前/蒙古大笑。

  5.

  ⑴假如我生活在宋朝,连燕赵的地方都看不到,怎么能够和反穿皮衣的人在万山中相互击打嬉戏呢?

  ⑵我感叹道:“确实像税务官说的那样的话,这里一定有小路了!”

文言文阅读答案12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苏轼。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表现了这幅雕刻品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3、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灵活精致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左手扶鲁直背动作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的神态看出来。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

  4、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轻松悠闲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专注悠闲。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灵怪矣哉。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5、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①用料体积小 ②所刻事物繁多 ③刻物情态毕备

文言文阅读答案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成祖初入京,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驾谒陵。自是遂受知。既即位,简入文渊阁,同值七人,荣最少,警敏。江西盗起,遣使抚谕,而令都督韩观将兵继其后。贼就抚奏至,帝欲赐敕劳观。荣曰:“计发奏时,观尚未至,不得论功。”帝益重之。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帝尝晚坐行幄,召荣计兵食。荣对曰:“择将屯田,训练有方,耕耨有时,即兵食足矣。”二十年,复下诏征阿鲁台。或请调建文时江西所集民兵。帝问荣。荣曰:“陛下许民复业且二十年,一旦复征之,非示天下信。”从之。明年从出塞,军务悉委荣,昼夜见无时。当是时,帝凡五出塞,还次榆木川,帝崩。中官马云等莫知所措,密与荣等入御幄议:六师在外,去京师尚远,秘不发丧,以礼敛;熔锡为椑,载舆中。所至朝夕进膳如常仪,益严军令,人莫测。或请因他事为敕,驰报皇太子。荣曰:“谁敢尔!先帝在则称敕,宾天而称敕,诈也,罪不小。”众曰:“然。”乃具大行月日及遗命传位意,启太子。

  仁宗即位,赐敕褒劳,赉予甚厚。进工部尚书,食三禄。宣德元年,汉王高煦反。帝召荣等定计。荣首请帝亲征,曰:“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帝从其计。至乐安,高煦出降。

  英宗即位,委寄如故。正统五年乞归展墓,命中官护行。还至武林驿而卒,年七十。赠太师,谥文敏,授世袭都指挥使。(节选自《明史?杨荣传》)

  【注】①椑,bì,最里面的一层棺。②宾天,与下文的“大行”均指皇帝死。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祖遽趣驾谒陵 趣:奔赴 B. 既即位,简入文渊阁 简:选拔

  C. 贼就抚奏至 就:接受 D.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 画:筹划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荣心思缜密的一组是

  ①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

  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

  ③或请调建文时江西所集民兵

  ④秘不发丧,以礼敛

  ⑤先帝在则称敕,宾天而称敕,诈也

  ⑥正统五年乞归展墓

  A. ②③⑥ B.①④⑤ C. ③④⑥ D. ①②⑤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居高位的杨荣虽然年轻但他表现不俗。在文渊阁一起值班的七个人里,只有杨荣最年轻,但他却是其中最机警聪敏的一个。

  B.杨荣凭借着军事才能深受皇帝信任。皇帝出赛用兵时,把军务全都交给随从出征的杨荣, 白天和晚上召见他也没有固定的时间。

  C.杨荣往甘肃经画军务,不辞劳苦,在武英殿奏报。皇帝非常高兴。当时正是盛夏,天气炎热,皇帝亲自切瓜给他吃。

  D.杨荣的忠心受到了前后几位皇帝的 认可。成祖信任器重他,仁宗褒扬慰劳并丰厚赏赐他,英宗像以前的皇帝一样信任和倚靠他。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当是时,帝凡五出塞,还次榆木川,帝崩。

  (2)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

  答案:

  4. A(3分) 趣:催促。

  5. D(3分) ③是“或”(有的人)的行为;④是中官马云和杨荣等人一起商议后的安排,不属于杨荣个人“心思缜密”的表现;⑥是杨荣对家事的处理。

  6. A(3分)“是其中最机警聪敏的一个”无中生有。

  7. (10分)(1)当这个时候,皇帝一共五次出塞,回师途中驻扎在榆木川,皇帝驾崩。(“是”、“凡”、“次”和“崩”各1分,句意1分)

  (2)他们认为陛下新近登基,一定不会亲自出征,现在出其不意,以天子的威严前往,事情没有不成功的。(“行”、“天威”、“临”和“济”各1分,句意1分)

文言文阅读答案14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__________的一部书。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

  (4)己所不欲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四章中,只论学习方法的是______,只论修身做人的是______,既谈学习方法又谈修身做人的是_____。(只填序号)

  5.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2.(1)愉快

  (2)生气、发怒

  (3)真诚、诚实

  (4)想要

  3.(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4.③; ④ ; ①②

  5.“略”。(言之有理即可。)

文言文阅读答案15

  课外文言文阅读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①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槨②皆所未具。公怃然③,即彻④宴席,厚赒⑤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 ①缞绖(cuī dié ):丧服。②赗敛棺槨:下葬的物品。③怃然:失意的样子。④彻:通“撤”。⑤赒:救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⑴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_________

  ⑵使毕其事:_________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对上文中范文正其人其事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⑴空闲⑵完成

  20.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的流下眼泪的。

  21.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致或相近的评价即可。

【文言文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爱莲说阅读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

2.文言文阅读答案

3.文言文阅读答案

4.文言文阅读及阅读答案

5.满井游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

6.《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答案

7.岳飞文言文阅读答案

8.《杞人忧天》文言文阅读答案

上一篇:《走向3D时代》阅读答案 下一篇:成与功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