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比较阅读答案

2021-03-09 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比较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比较阅读答案1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醉翁亭记》)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至于负者歌/于途

  D、往/来而不绝者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段“阡陌交通”中的“交通”与乙段“觥筹交错”中的“交错”两词的古义完全相同。

  B、“豁然开朗”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苍颜白发”暗示出欧阳修已老态龙钟。

  C、甲、乙两段文字语句错落有致。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写人;前者实写,后者虚写。

  D、甲段主要描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乙段主要描绘太守与民同乐图。

  参考答案:

  1、D

  2、B

  3、D

《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比较阅读答案2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3)便要还家( )

  (4)不足为外人道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游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类;(2)交错相通;(3)通“邀”,邀请;(4)对;向。

  2.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3.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叹惋外面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比较阅读答案3

  桃花源记

  1.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2.乙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阅读题目:

  7.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

  (1) 选贤与( )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

  (3) 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5)屋舍俨然 ( )

  (6)悉如外人(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2分)

  10.[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阅读答案

  7.(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5)整齐的样子(6)全、都

  8.(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2)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并自得其乐。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分)

  10.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比较阅读答案4

  (二)阅读《桃花源记》中的文段,完成11-14题。(10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2分) A.屋舍俨然:B.仿佛若有光:

  C.便要还家: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2:、根据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皆叹惋”的原因是( )(2分)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信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小题3:、翻译句子: (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4:、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整齐的样子 B、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C、通“邀”,邀请。 D、妻子与子女。

  小题1:C

  小题1:略

  小题1: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略

《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比较阅读答案5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和划线短语。(2分)

  ①渔人甚异之(▲)②阡陌交通(▲)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

  13.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他们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共同的用意?(2分)

  ▲

  参考答案:

  11.(2分)①对感到诧异②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12.(4分)

  ①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之类。(2分)

  ②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2分)

  13.(2分)都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憎恶,(1分)以及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1分)

《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比较阅读答案6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天下唱

  ②村中闻有此人/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从口人/民弗从也

  ④渔人甚异之/或异二者之为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所说的桃花源美好的地方体现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类

  (2)请

  2.①

  3.①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②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起来。

  4.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和平安宁,人民生活快乐富足。(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比较阅读答案7

  读文答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停数日,辞去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他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3.答案示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比较阅读答案8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小题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小题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小题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与“避秦时乱”和 “尽心竭力”同意即可。

  【小题2】(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小题3】(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小题4】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例:略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例:略

《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比较阅读答案9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4分)

  ①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② 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③ 见渔人,乃( ) ④ 未果,寻( )病终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谁叹惋?为什么叹惋?(2分)

  考答案:

  小题1:①类 ②妻子:妻子儿女 ③竟然 ④随即,不久

  小题2: ①(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②(桃源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小题3:桃源人为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而叹惋,为外面的人民的生活如此痛苦而叹惋。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妻子”的古今义。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恩呢管理。翻译语句时,除了要注意“乃、无论”等重点字,还要注意句子的省略成份,有时还要注意语序等问题。

  小题3: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根据渔人所说的内容,应该为“挑花源中的人”叹惋,根据渔人说的内容来分析叹惋的原因。

《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比较阅读答案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案:

  1.(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

  2.(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3.世外桃源 与民同乐

  4.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比较阅读答案11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17教育网]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落英缤纷。

  (2)阡陌交通。

  (3)月色入户。

  (4)念无与为乐者。

  2.下面句子加点的“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相与步于中庭。 B.皆以美于徐公。

  C.骗死于槽枥之间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甲】【乙】两文的画线句子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1)花 (2)交错通达 (3)门 (4)想到。(每个1分,共4分)

  2.B(2分)

  3.(1)老人和小孩都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2)庭院里像是积满了水,澄清透明,其中水藻和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每句2分,共4分)

  4.【甲】突出了桃花源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源的向往之情。(2分)【乙】文描写了月色下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2分)

《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比较阅读答案12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3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_________________

  (2)未果,寻病终

  寻: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不久

  2.(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3.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意思对即可)

《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比较阅读答案13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的作者是 ,东晋时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延至其家 (2)处处志之

  3.作者在第①段描绘了桃花源的美丽景色,从全文来看,这段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作者在文中寄托了自己的美好理想,这种美好的理想能从哪些具体的描写中体现出来?

  5.作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是什么样的人生理想?

  【参考答案】

  1.陶渊明

  2.(1(邀请 (2)做标记

  3.美丽的景物引起渔人的好奇,从而引出桃花源,并为描写桃花源的美景作铺垫。

  4.通过第②段的对桃花源美好景色的描绘和第③段的对桃花源淳朴民风的描写表现出来。

  5.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平等的理想境界。

《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比较阅读答案1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既遣人隧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在括号里给下面句中加粗字注音,并将它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便要还家( )____________

  ②诣太守,说如此( )____________

  2、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yāo 邀请 ②yì 拜见

  2、C

  3、①(祖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②(渔人)救沿着旧路(回去),处处做了标记。(意对即可)

  4、桃源人与世隔绝久远,对陌生人到来感到很惊异。(意思正确即可)

《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比较阅读答案15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9-23题。(共计1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囷:这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斫:砍削。樵:柴。薪:柴禾。

  1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落英缤纷 ②阡陌交通

  ③深入忘反 ④可试如水中

  19.翻译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

  (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译文:

  20.“开明朗然”与《桃花源记》中的 一词相仿。(1分)

  21.“深山中有人迹”,根据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1分)

  22.结合课文分析作者虚构桃源美景的真实用意?(2分)

  参考答案:

  18.①繁多的样子 ②交错相通 ③同“返”,返回 ④到、往。

  19.(1)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2)深山中有人存在的迹象,他们觉得很惊奇。

  20.豁然开朗

  21.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

  22. 桃花源的生活环境优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等,而且社会风尚淳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真实用意在于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桃花源这个美好的淳朴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意思对即可)

【《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比较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子刘子自传》练习阅读答案

2.《说骥》阅读答案

3.说骥阅读答案

4.《说骥》阅读答案

5.《刘崧,字子高》阅读答案

6.《桃花源记》《雪窦游志》比较阅读答案

7.说骥的阅读答案

8.《骥遇伯乐》阅读答案

上一篇:《蒋济字子通》阅读答案 下一篇:清李渔《梅》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