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阅读答案

2022-12-30 阅读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马兰花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 ,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 :“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跟,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 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來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阅读题目

  12.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亊,还鼓动她到医脘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钱。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1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1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

  12.CD

  13.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

  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款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

  ③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容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

  14.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

  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说明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解析】

  【分析】

  12.

  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A 项,“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错。原文说“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 ,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说明三孬只是好心提醒马兰花,并没有搬弄是非。

  B 项,“又是一个精明的人”错。原文说“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从文中多汇了四百块钱和邀请马兰花一家住到自己家的房子看,她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精明”用语不准确。

  故选CD。

  13.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原文说“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体现了马兰花的朴实善良。

  原文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款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体现了马兰花的善解人意。

  原文说“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尽管挣钱不容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体现了马兰花做人有原则。

  14.

  本题考查小说重要情节的作用。

  题目要求对马兰花三次流泪的情形进行分析,挖掘其内心世界,并分析这样写的效果。具体分析时,要先从文中找到马兰花三次流泪的不同表现,结合原文分析是什么人或什么事让马兰花流泪。

  第一次流泪,文章这样写“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这次是在麻婶死后,丈夫因钱厉声指责她时,马兰花哭,她的哭是委屈的哭,“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却没有流下来,表明马兰花的隐忍。

  第二次流泪,文章这样写“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这次是在丈夫一次次拿钱说事后哭,她的哭是气愤的哭,此时的马兰花认为丈夫不明事理、斤斤计较,对他的行为很气愤。

  第三次流泪,文章这样写“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这次是在麻婶女儿寄来信后哭,她的哭是感动的哭,麻婶女儿的知恩图报让她感动得流泪,此时她的心情也是释然的,因为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

  这三次描写,一次比一次深入,层层递进,丰富了主人公马兰花的形象,凸显了结局的美好,同时也突出了文章的“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思想。

  《善很柔软但有力量》阅读材料

  ①两千年前,孟子把道德不够好的人统统称作禽兽。他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人去之,君子存之。”人和禽兽的区别究竟有哪些?孟子认为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失去这些品质,人就不是人了。

  ②恻隐之心,被孟子排在“四心”之首,足见它之于人是何等重要。《三字经》开端的两句话即为“人之初,性本善”,其意是想说明,作为高级动物,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善良的,是干净的。至于随着逐渐长大,人有可能撒谎,有可能作恶,有可能损人利己,那皆因人之心田在尘世里遭遇了滚滚红尘的污染。

  ③恻隐之心潜藏于人的体内,久而久之,就转化为人一种生理与心理上的反应:看见别人流泪,自己的眼圈就潮湿;看见别的生命在受伤流血,自己就肌肉抖颤,心灵抽搐。恻隐之心是人的本能,人的天性。人心不是铁,不是钢,更不是顽石,而是一团活着的.血肉。血肉的属性,决定了人心的敏感性与柔软性。柔软的人心才能产生怜悯、同情、爱恨、快乐、沮丧等诸多情绪。其中,怜悯与同情,则是人精神世界里最为鲜亮的一抹翠绿。有了怜悯之心,有了同情之意,人才能趋向善良,才能忘却一己之得失,去帮助与救助那些身处困境中的旁人。当然,人原始意义上的“性本善”,并不等于人在漫漫的一生中,必然踩踏着一条行善之路。人是脆弱的,经不住外在世界抛来的媚眼。于是极易受引诱、被蛊惑,致使人性之善,宛若日益流失的水土,被渐渐蚕食,被渐渐剥离,被渐渐冲刷,露出了或多或少的恶的端倪。鉴于此,无数的先贤都痛心疾首,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之以谕,谆谆告诫人要以仁义为立命之根,要以厚德为立身之本。佛祖教人以善,基督教人以爱,孔孟教人以仁……圣贤们表达的角度尽管各有侧重,但主体理念大致相同,那就是:() 。在相互的依偎里,在相互的抚摸里,在相互的关爱里,在相互的帮扶里,人才不孤单,不寒冷,不疼痛,不绝望。关爱别人,也是关爱自己。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当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人遭遇不幸时,自己若肯伸出援助之手,那么,轮到自己落难之际,无数只热手才会纷纷向自己递来。

  ④人要有善行,更要有善念。善念驱动着善行,善行反哺着善念。有了善念,善行就变成了一种发自肺腑的自觉行动,而不是表演式的作秀。以善目打量万物,以善心度量世界,以善举行走于人间,人才能变得宽厚博大。宽厚的人,博大的人,不但自身的生命有了厚度,其生命的价值亦得到了彰显。

  ⑤行善,没有前提条件,也没有固定方式。给迷路者指一下路,给饥饿者递一个馒头,给遭灾的人捐一些被褥,给交不起学费、药费的人资助一笔钱,甚至,给那些贫贱者以平等尊重的口吻,给那些落魄失意者以鼓励的微笑等等,都是善行善举。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善举却没有高下。穷人捐赠的一元钱和富翁施舍的一万元钱,在功德的意义上,没有本质的区别。

  ⑥(善是火苗,需要呵护;只有呵护,才能燎原;善是种子,需要播撒;只有播撒,才能发芽,并绿满原野。)一个人的善,可以引导更多人的善;对某一件事情的善待,可以繁衍出更多善事。在表象上,善很柔软,但其实,它却最有力量。一个国家,若只有坚挺的枪炮而无正义,这样的国家纵然可以让别国恐惧,却无法让别国臣服。一个社会,若只讲究利益,而没有爱的传播、爱的弥漫,纵然堆满金山银山,也只是冰冷的荒原。

  ⑦(三国时期的刘备曾有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积少成多,小善就成了大善。遍地皆善,善就会转化为一种土壤,成为一种气候,催促更多的善行善德破土而出。

  《善很柔软但有力量》阅读题目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抽搐( ) 蛊惑( )

  2.仔细阅读文章第③段,把句子补充完整:

  但主体理念大致相同,那就是:

  3.文章的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4.本文的论证结构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5. 文章的第⑦段画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6.在你的身边见过哪些善行善举?请在下面写出一个事例来。(80字左右)

  《善很柔软但有力量》阅读答案

  1. chù gǔ

  2. 人活着,不单单要考虑自己,还要顾盼别人。

  3. 排比 突出强调了善很柔软,但是很有力量。

  4. 层进式 善很柔软,但是很有力量。

  5. 引用论证 运用刘备的名言来论证善良需要从点滴做起。

  6.示例:今年夏天,暴雨连连,洪水泛滥。李杰不幸一人被困孤岛,在危机时刻被一名船夫所救。李杰感激不尽。而船夫却说:不必感谢了,只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就行了,今后如若遇到有困难的人,一定要为其提供方便。说罢船夫悄然离去。

  • 相关推荐

【马兰花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谁最聪明阅读答案的阅读答案03-28

皇帝的新装阅读答案阅读理解及答案06-12

《入卫作阅读答案》阅读及答案06-11

《芳树阅读答案》阅读及答案参考11-20

材论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参阅11-13

低头与昂首阅读答案的阅读题答案11-14

等阅读及答案03-31

《等》阅读答案04-01

阅读及答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