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语言》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21-06-20 阅读答案

  扎德认为,自然界有很多东西,是不能进行精确分类的。他说,像星鱼、细菌这类对象,分在动物还是不分在动物类,就产生一种含混状态。“比1大得多的实数”,“美人”,“高个子”,这些概念是含混的,带有模糊性,它们不构成数学意义上的类或集;也就是说,不能给它们下精确的定义。但是这种带有不精确定义的“类”,却仍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特别是在图像识别、信息通讯和抽象的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扎德把这个对象称为“模糊集”。

  世界上有些事物和现象是确定的,有些事物和现象是不确定的。这里存在着不确定性,有两种不确定性:头一种可以下明确的定义,但它不一定出现,这种事物的不确定性称为随机性——这是控制论以及一些新兴的边缘科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另一种是已经出现或已经存在,甚至大量存在而又很难给它下精确定义的那种不确定性,称为模糊性。模糊概念就是从模糊性出发来分析问题的一种概念。

  我们不来论证或判断这样一个原理(不兼容原理)是否完全符合实际——这个原理断言,高精度与高复杂性是不相容的。但是我们不能无视这样的事实,即人文学科(处理社会现象)是十分复杂的,且力求用高精度的计算机,处理如此复杂的.现象时,目前效果还不够理想。即使用最精确的数值计算,也很难掌握人类思维过程以及决策的高度复杂性。或者说,要对最复杂的事物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将来解决怎样能够修改或****上面所举的高精度与高复杂性不兼容的原理。

  如果按照形式逻辑来看模糊语言,那么,模糊语言是同精确语言相对立的。既然科学的进步以及社会生活的进步,愈来愈要求信息表达的精确性,能不能认为应当绝对排斥模糊语言呢?

  不能够这样认为。其原因之一是人类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而且趋势不是走向简单化,而是更加复杂化;要适应这种复杂性,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任何语境都使用绝对精确的语言,是办不到的,不需要的,有时反而是不利的;原因之二是因为模糊性与精确性的对立,是辩证的统一,不能认为A即是A,B即是B。“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恩格斯)恩格斯批评格林的形而上学论点,德国方言不是高地德意志语,就是低地德意志语,而且认为法兰克方言完全消失了。恩格斯经过周密的论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是在格林死后法兰克语才重新被发现;萨利克语革新成尼德兰方言,里普利安语革新成莱茵和下莱茵的方言,这些方言部分地在不同的程度上转变为高地德意志语,部分地则依然是低地德意志语,所以法兰克语是一种既是高地德意志的又是低地德意志的方言。”(着重点是恩格斯加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在社会生活中既需要精确的语言,又需要模糊语言,不能够因为在特定场合要求精确度很高的语言——甚至达到不能读出来的机器语言那样精确的程度——而一概排斥模糊语言;不只不能排斥,有时还要很好地加以利用。

  7.文章第一段中“这个对象”指代的是 ( )

  A.星鱼、细菌

  B.比1大得多的实数、美人、高个子

  C.带有不精确定义的“类”

  D.在图像识别、信息通讯和抽象的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东西

  8.恩格斯在自己的结论中,给“既是”、“又是”加上着重号,意在强调什么?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不可形而上学地将德国方言分为矛盾的两部分。

  B.强调法兰克语的同一性(统一性)。

  C.强调高地德意志方言与低地德意志方言是不可分割的。

  D.强调必须批判格林的形而上学的论点。

  9.下列对这篇节选文字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二段中的“不确定性”,可以分为随机性和模糊性两类。在第三段中,作者对“高精度与高复杂性不兼容的原理(不兼容原理)”的认识是:现实存在着高精度与高复杂性不兼容的现象,将来有可能修改或****不兼容的原理。

  B.在第三段中,作者要表明的主要意思是力求用高精度的计算机处理复杂的社会现象,目前效果还不够理想。但将来是必然能够做到的。

  C.在第五段中,恩格斯说的“只是在格林死后法兰克语才重新被发现”,恩格斯这么说,是因为格林曾断言“法兰克方言完全消失了”;其含义是法兰克方言并未完全消失,而是部分地在不同程度上转化为高地德意志语和低地德意志语而存在着。

  D.作者认为不能绝对排斥模糊语言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使用绝对精确的语言反映复杂的人类社会生活是不行的;其二是模糊语言与精确语言之间没有绝对分明固定不变的界限。

  10.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认识的一项是 ( )

  A.模糊语言是不可排除的。

  B.模糊语言来源于客观事物的模糊。

  C.模糊语言是由语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

  D.世界上存在着可以互相转化的矛盾,所以模糊语言终将被精确语言所代替。

  答案:

  7.C(A、B、D都是举例,“带有不精确定义的‘类’”才是“这个对象”所指代的内容。)

  8.A(“既是”、“又是”在这里表明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而不是绝对矛盾的两部分。)

  9.B

  10.D

【《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语言》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客观世界模糊性阅读答案02-02

《客观世界模糊性》阅读理解及答案12-06

模糊语言的美学价值12-06

模糊理论阅读题及答案12-25

汉诗中模糊语言的翻译论文04-25

模糊语言中英译文05-31

模糊语言语用维度思索论文04-26

探析汉字字体设计模糊性设计语言论文04-22

傲慢与偏见中模糊语言的功能论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