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的药匣》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06-13 阅读答案

高处的药匣

刘心武

  ①他头一次把女朋友带回家,那姑娘很乖巧,到厨房去帮母亲烧菜,谁知女朋友竟不慎烫伤了手指。他母亲心疼得握住那手指头不住地吹气,又大声呼叫他父亲:“快拿獾油来!”他父亲便赶忙去往书房。书房有一排书柜,靠门的那架最高一格只摆了半边书,剩下的空间放着一只藤编匣子,那是他家的药箱。

  ②父亲身材高瘦,伸臂熟练地取下了药匣,他接过,麻利地取出獾油,送过去,母亲赶紧给未来的儿媳妇手指抹獾油,母亲埋怨父亲:“我早说过獾油应该就放在厨房,谁会弄错了?多少年了,就不能改改你这个陋俗!”

  ③女朋友跟他独处时,问他,爸爸那“陋俗”是怎么形成的,他坦白:小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搞的,嘴馋得惊人,见着跟糖果、豆子差不多的东西,就抓起来往嘴里送。有次竟把衣扣也搁嘴里了,父亲看见赶紧给掏了出来。从此以后,除了跟他讲道理“不是什么东西都能搁嘴里吃的”,还特别注意,不让会被误认为糖果的东西再搁在他够得着的地方,尤其药品。他从四岁起,就记得他家的药箱搁在书柜高处。

  ④他坦言,上中学的时候,最怕的作文题目就是“我的父亲”。但是直到上了大学,他才渐渐懂得,父亲对他的爱尽在不言中。父亲总怕他错拿药品当零食,因而把家里药箱一直放到高处,甚至他已经长大成人,也还习惯性地那样摆放,母亲和他身体也都不错,很少用药,因此始终没有将家用药匣改换地方摆放。那高处的药匣,已经成为他家伦常之爱的一个特征,住房几次重新装修,书柜也更新几次,靠门的书柜最高一格,总还摆着那只藤匣。

  ⑤中学的语文教师也曾这样启发他:“你父亲虽然寡言,总还会有几句暖你心的话语,你要仔细回想,想起来,写出来,你的作文一定不错。”他也曾努力地回想,实在想不出,只好硬编胡诌。现在他很后悔,想不出话语来,难道就想不出那默默的动作吗?他记得,父亲把那藤匣取下来,戴上老花眼镜,耐心地整理里面的药品的每一处细节。

  ⑥儿童时代,他起初是见了觉得是糖果的东西就盲目地往嘴里放;后来这毛病改掉了,却又有了另一种毛病,就是无论什么玩具,凡能拆卸的,他玩了几次以后,一定会偷偷拿到储藏室里,用工具拆开,以满足那“它怎么会动呢”的好奇心,常常是拆开了也还是不明白,而且再也装不回去。但也有时候居然弄明白是发条或小电磙子在“作怪”,而且顺利地复原。长大以后,母亲告诉他,每当他拿着玩具藏起来拆卸时,父亲都跟母亲说:“别惊动他,只当我们不知道。”但是储藏室里那个工具匣里,原来还有锯条、尖锥,父亲怕他使用不当伤了手,都早就取出藏到了别处。

  ⑦如今父亲明显衰老了,血压不稳定,需要经常服用相关药品,母亲为了他取用方便,就把藤匣里的两种药搁在长沙发前的茶几上。那天父亲倚在沙发上养神,见他和妻子来了,慈蔼地点头,嘱咐老伴:“还把这药瓶放藤匣里吧!”母亲问:“为什么?”他下巴朝儿媳妇隆起的肚子那里点点,于是母亲和小两口都懂得,第三代很快来临,要当爷爷的他,仍牢记着许多药品说明书上那句免不了的话:“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选自2012年6月22《新民晚报》,有删改)

  小题1:请以时间为顺序归纳“我”家的药匣放在高处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上下文,理解加线词语的含义。

  多少年了,就不能改改你这个陋俗!

  陋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也时候居然弄明白是发条或小电磙子在“作怪”,而且顺利地复原。

  作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第⑥自然段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原文,分析文中的父亲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章为什么以《高处的药匣》为题目?联系实际想一想你的家里有没有这样的一件“爱”的物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我”小时候:预防“我”误食药品;②“我”长大后:成为了父母的习惯;③妻子怀孕后:预防“我”的儿子接触。

  小题2:(1) 陋俗:在这里指总是把药匣放在架子最高的一格。

  (2) 作怪:这里指玩具工作的原理。

  小题3:插叙了“我”小时候总是好奇地把玩具拆开,父亲悄悄地藏起了危险的工具。作用是:使文章的内容更详实,使人物形象的展现更加丰富和立体。

  小题4:不善言辞但心思细腻,看似平淡却爱得深沉的慈父形象。从把药匣放在高处,收起有危险的工具,把药瓶再次放在药匣里等可以看出。

  小题5: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以此表达父爱的深沉细腻。我家里也有一件特制的小桌子,是小时候爸爸怕我撞到桌角而自己包角的桌子。这里面也凝聚着爸爸无言的爱。

  试题分析:

  小题1:读清题干后在原文中从前向后寻找,可见第三段“爸爸那‘陋俗’是怎么形成的”的语句,由此可知,三段起即是寻找答案的.范围。由前向后可见,他小时候,为预防他误食;他长大后,把药匣放在高处成了一种习惯;后来,快有第三代了,为预防即将出生的第三代接触。

  小题2:“陋俗”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指父亲总是把药匣放在架子最高的一格这一习惯。“作怪”结合原句,并联系上下文内容可知,是指他拆开玩具等可拆的东西后,明白了发条或小电磙子的作用,懂得了玩具的工作原理。

  小题3:读第六段可知,写的是他小时候总是好奇地把玩具拆开,父亲支持他,并悄悄地藏起了危险的工具的事。这段内容,使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更丰满,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

  小题4:根据文中情节、对人物的评价、介绍等可知人物形象。如文中直接写到父亲不善言辞,但从把药匣放在高处、收起危险的工具等情节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虽然不善表达,但心细、关爱孩子、关心孩子成长的慈父形象。

  小题5:文章以《高处的药匣》为题有多种作用,它既是文章的线索,也是凝聚深沉细腻的父爱的一个细节,以它为题,还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第二问可自由发挥,只要语句通顺、言之有序即可。

【《高处的药匣》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药碾子》阅读练习及答案12-07

《水是最好的药》阅读练习及答案11-19

情在高处阅读答案12-20

高处的灿烂阅读答案04-01

情在高处阅读答案11-25

情在高处阅读答案10-26

《情在高处》阅读答案10-26

《高处何所有》阅读答案11-19

高处的灿烂阅读附答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