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阅读训练附答案

2023-01-02 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峨眉山月歌》阅读训练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峨眉山月歌》阅读训练附答案 篇1

  (甲)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李白《峨眉山月歌》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②不见下渝州。

  【注】①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②君:作者的友人。

  9、请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表现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月是李白诗中常见的意象,借以抒情达意。请结合这两首诗赏析这一特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示例:秋夜的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随波荡漾。

  10、(甲)诗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感情,想象奇妙。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答到拟人或想象1分,情感1分。)

  (乙)诗见月怀人/借月抒情,抒发江行思友之情。(情景关系1分,情感1分。)

  《峨眉山月歌》阅读训练附答案 篇2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参考答案】

  1.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2.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阅读练习二

  (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1分)

  (2)请描绘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3)结合诗句,分析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半轮。(1分)

  (2)半轮秋月,倒映在平羌江水之中,(1分)随着江流,伴我到远方。(1分)

  (3)从夜发下等词中,可见诗人的意气风发;(1分)从思可见诗人对家乡及友人的依依惜别情怀。(2分)

  阅读练习三: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2分)

  2:影入平羌江水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峨眉山、 平羌、清溪、三峡、渝州。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巧妙。

  2: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该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晴朗优美的.江中月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阅读练习四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参考答案

  (1)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2)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对即可)

  《峨眉山月歌》阅读训练附答案 篇3

  峨眉山①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②江水流。

  夜发清溪③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④。

  注释:①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②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③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④渝州:今重庆一带。

  6.“峨眉山月”这一特定的意象在诗歌中具体指什么?(2分)

  7.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家乡地名连用,空间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8.对下面四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隶书 篆书 楷书 行书 B.篆书 隶书 楷书 行书

  C.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 D.行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答案:

  (一)(5分)

  6.诗人故乡(答“家乡、亲人、友人”亦可)。(1分)

  7.(1)诗人对故乡的恋恋不舍(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诗人外出闯荡的急切、喜悦与憧憬之情。

  (2分。能答出其中一条,意思对即可得2分)

  8.B(2分)

  《峨眉山月歌》阅读训练附答案 篇4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8分)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襄邑道中(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此时诗人陈与义年仅二十七,初入仕途。

  (1)两首诗均为诗人在行舟上所作,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如何表现“舟行江上”的?(4分)

  (2)分别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李诗巧用地名表现“舟行江上”。后两句中诗人乘舟从清溪出发,途径渝州前往三峡。陈诗以景物衬托舟行。前两句是静景生动(化静为动),以两岸的花与树来表现舟行之快。后两句诗动景生静(化动为静),以江上行舟上的“我”去观流动的云,物与我俱静,写出平原行舟平稳的特点。

  (2)李诗表达诗人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诚挚情谊。陈诗表现了风华正茂的诗人对自己才华和前程充满信心,抒发了豪迈而又沉稳自信的襟怀。

  • 相关推荐

【《峨眉山月歌》阅读训练附答案】相关文章:

《峨眉山月歌》阅读答案03-31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阅读答案09-10

《峨眉山月歌》阅读答案2篇01-27

李白《峨眉山月歌》阅读练习及答案10-13

《吴歌》阅读附答案04-09

歌者 阅读附答案12-14

至于负者歌于途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12-09

《送花》阅读训练附答案01-31

《新叶》阅读训练附答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