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华文化的灵魂》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4-09-27 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中华文化的灵魂》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阅读练习及答案1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

  周笃文

  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晓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只十六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太古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它将亿万斯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极为钦佩,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他认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斧藻江山,追逐风月是古诗的一大亮点。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1920年罗素来到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他说:西湖的古文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我相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文明的人。与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罗素回忆录》)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东坡赤壁诗》,2010年第4期)

  试题

  1.下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尚书晓典》中的诗乐结合的理论,到后来的《诗经》、《乐记》都被尊为经典。

  B.隋唐以来朝廷以诗赋取士,因此古诗的地位更加显赫,也对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影响极大。

  C.古典诗词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精练、美听、微妙,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D.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2.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吟咏古诗成了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首选,因此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

  B.文章举例翔实,分析透彻,巧妙引用,含蓄典雅,说明古诗是中华文化的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C.美国诗人庞德非常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D.古诗中丰富的营养,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育浓厚的文化气质,给读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享受。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杜甫的诗句,高度赞扬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尊重前贤、勇于创新的可贵做法,及其因此而取得的骄人成绩。

  B.如音乐、绘画、戏剧等其他艺术,甚至医药典籍等都深受诗歌影响。如戏剧本质就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处处诗意洋溢。

  C.作者充分肯定古诗的作用,号召人们虚心学习古诗,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D.自古至今,很多名人高度评价中国古诗,如1920年罗素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认为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参考答案:

  1.B项,一般古诗没有这种作用。

  2.C项,指代对象错误,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是指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体会。

  3.D项,张冠李戴,列举罗素的例子不是赞美中国古诗,而是赞美中国的山水风光。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阅读练习及答案2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

  周笃文

  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尧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只十六个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古代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建构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以诗为境。”《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它将亿万斯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词作为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极为钦佩,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他认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芹藻江山,追逐风月”是古诗的一大亮点。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1920年罗素来到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他说:“西湖的古文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我相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文明的人。与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罗素回忆录》)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下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尚书·尧典》中的诗乐结合理论,到后来《诗经》《乐记》被尊为经典,古诗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B.古代从帝王将相到渔父耕夫,吟咏古诗成了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首选,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

  C.诗歌与音乐、绘画、戏剧、建筑都有广泛联系,诗词作为文化的名片,从某种角度可说是其他一切艺术的源泉。

  D.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2.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典诗词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精炼、美听、微妙。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古诗影响更大了。

  B.古诗中丰富的营养,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浓厚的文化气质,给读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享受。

  C.美国诗人庞德非常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D.文章举例翔实,分析透明,巧妙引用,含蓄典雅,说明古诗是中华文化的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甚至医药典籍等都深受诗歌影响。如戏剧本质就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处处诗意洋溢。

  B.自古至今,很多名人高度评价中国古诗,如1920年罗素对西湖赞不绝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C.引用杜甫的诗句,高度赞扬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尊重前贤、勇于创新的可贵做法,及其因此取得的骄人成绩。

  D.作者充分肯定古诗的作用,号召人们虚心学习古诗,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答案:

  1.C(诗词不是其他一切艺术的源泉,生活才是艺术的真正源泉)

  2.C(指代对象错误,“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是指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体会)

  3.B(张冠李戴,列举罗素的例子,不是赞美中国古诗,而是赞美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

  • 相关推荐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秦州杂诗》阅读练习及答案01-12

《母亲的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5-18

《秦州杂诗》阅读练习及答案03-11

《木兰诗》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05-18

杜牧《留诲曹师等诗》阅读练习及答案03-11

《等》阅读练习及答案09-12

《冰雪里的灵魂》阅读答案06-13

《背着灵魂上路》阅读答案06-25

灵魂远去的村庄阅读答案03-24

《背着灵魂上路》阅读答案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