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夏志清》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1-06-11 阅读答案

  忆夏志清

  夏志清走了,在2013年的岁尾。随着他的离去,一个文学批评的夏志清时代似乎正在隐退。

  夏先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是一本很有态度的文学史。在冷战时期,夏志清没有受到政治势力的影响,而完全依据文学审美做出了自己的评价。在他看来,文学的判断力至关重要。而他的判断,除了欧洲古典主义、英美形式主义的评价尺度外,还体现出敢于裁断、挑战流俗的批评勇气和言之成理、落笔审慎的批评态度。

  夏志清是在阅读了乔伊斯、普鲁斯特等现代小说之后再看五四小说,眼光颇高,他也没有像一般的史书那样四平八稳、缺乏观点,而是在书中明确表达了喜欢与不喜欢,好小说与坏小说,甚至鲜说“之一”。

  夏志清的学生之一、著名学者刘绍铭曾说:“《中国现代小说史》让人佩服的地方倒不在其史料丰富,而在于夏志清作为一位文学评论家的见识。他当年盛赞的`几位作家——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周作人——后来的文学地位日渐被重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读者。”

  2007年底,学者李凤亮曾在朱崇科陪同下去夏先生纽约寓所与其作了数小时学术访谈,事后整理成两万字长稿,从洛杉矶寄给他。一个月后李凤亮接到夏志清的修改稿,夏先生对访谈中一些过头话都作了认真仔细的修改。朱崇科回忆说:“当时已经86岁的夏先生精神矍铄,是一个坦率机智的人,‘童’言无忌。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他都口无遮拦。他经常毫无保留地自我表扬,他经常重复的话是‘我聪明得一塌糊涂’。”

  夏先生自哥伦比亚大学退休,选中了青年学者王德威为接班人。夏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对他爱护有加,大力栽培,两人情同父子。2013年12月11日,王德威去疗养院看望了夏志清。王德威回忆说:“我去看他的时候,他正在吃东西,抱怨三明治太不好吃了。这时医生来了,他当着大家的面直截了当问医生:‘我到底怎么样?’医生说:‘你很好。’他说:‘你别讲假话了,我们都是现代人,我不相信这套的。我已经永垂不朽了,因为我写了《中国现代小说史》。哈哈!’”

  夏志清的离去,留下文学批评史上一段绝唱。正是因为他激越不羁的批评个性,形成了他批评的独到发现与巨大冲击力。今天文学批评界所缺的,不是裹脚布式的长篇大论,恰是那种批评的真诚甚至偏见。

  15.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追忆夏志清先生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16.文中多处直接引用他人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7.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处“批评的真诚甚至偏见”?(6分)

  答案:

  15.(6分)①生活态度上:童真乐观,直面人生,幽默风趣,较为自负。

  ②学术研究上:西为中用,见解独特,治学严谨,奖掖后进。

  评分建议:每点3分;“方面”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16.(6分)①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夏志清治学、性格、人品等方面的情况。

  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趣味性。

  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①“批评的真诚”:完全依据文学审美作出评价,具有敢于裁断、挑战流俗的勇气和言之成理、落笔审慎的态度。

  ②“批评的偏见”:观点可以激越,明确表达喜好(或答成“避免四平八稳、缺乏观点的长篇大论式批评”亦可)。

  ③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夏志清在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

  夏志清,原籍江苏吴县,1921年生于上海浦东。上海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1948年考取北大文科留美奖学金赴美深造,1952年获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1962年应聘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文系副教授,1969年升任为教授,1991年荣休后为该校中国文学名誉教授。2006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2013年12月29日(当地时间),在美国纽约去世,享年92岁。

【《忆夏志清》阅读理解及答案】相关文章:

清欢阅读答案03-06

《忆冼星海》阅读答案07-03

《夏感》的阅读答案07-20

《夏感》阅读答案07-24

夏感的阅读答案01-30

辨志阅读答案与翻译11-08

《白鹅》阅读理解及答案07-17

《春风》的阅读理解及答案07-18

牛的阅读理解及答案07-18

《风筝》阅读理解及答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