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菩萨阁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23-07-31 阅读答案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菩萨阁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始吾先君于物无所好,燕居①如斋,言笑有时。顾尝嗜画,弟子门人,无以悦之,则争致其所嗜,庶几一解其颜。故虽为布衣,而致画与公卿等。

  长安有故藏经龛,唐明皇帝所建,其门四达②,八版皆吴道子画,阳为菩萨,阴③为天王,凡十有六躯,广明之乱,为贼所焚。有僧忘其名,于兵火中拔其四版以逃,既重不可负,又迫于贼,恐不能全,遂窍其两版以受荷,西奔于岐,而寄死于乌牙之僧舍,版留于是百八十年矣。客有以钱十万得之,以示轼者,轼归其直,而取之,以献诸先君。先君之所嗜,百有余品,一旦以是四版为甲。

  治平四年,先君没于京师。轼自汴入淮,溯于江,载是四版以归。既免丧,所尝与往来浮屠人惟简,诵其师之言,教轼为先君舍施必所甚爱,与所不忍舍者。轼用其说,思先君之所甚爱,轼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版,故遂以与之。且告之曰:“此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于贼者也,而况于余乎!余视天下之蓄此者多矣,有能及三世者乎?其始求之若不及,既得,唯恐失之,而其子孙不以易衣食者,鲜矣。余帷自度不能长守此也,是以与子。子将何以守之?”简曰:“吾以身守之。吾眼可霍,吾足可斫,吾画,不可夺。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足以终子之世而已。”简曰:“吾又盟于佛,而以鬼守之.凡取是者,与凡以是予人者,其罪如律④ 。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世有无佛而蔑鬼者。”“然则何以守之?”曰:“轼之以是予子者,凡以为先君舍也。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欤,其谁忍取之。若其闻是而不不悛⑤,不帷一观而已,将必取之然后为快,则其人之贤愚,与广明之焚此者一也。全其子孙难矣,而况能久有此乎!且夫不可取者存乎子,取不取者存乎人。子勉之矣,为子之不可取者而已,又何知焉。”

  既以予简,简以钱百万度为大阁以藏之,且画先君像其上。轼助钱二十之一,期以明年冬阁成。照宁元年十月二十六日记。(摘编自《苏轼集.三十五》)

  【注释】:

  ①燕居:闲居。

  ②四达:四个地方可通行,这里指有四个门。

  ③阴:指门的反面。阳指门板的正面。

  ④如律:按法规神律。

  ⑤悛:改悔。

  2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致画与公卿等 等:相同。

  B.客有以钱十万得之,以示轼者 示:显示。

  C.而其子孙不以易衣食者 易:交换

  D.子勉之矣 勉:努力。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属于苏轼把画交惟简收藏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八版皆吴道子画

  ②先君之所嗜,百有余品,一旦以是四版为甲

  ③思先君之所甚爱,轼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版

  ④此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于贼者也,而况于余乎

  ⑤余惟自度不能长守此也

  ⑥轼之以是予子者,凡以为先君舍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明皇所建的藏经龛有四个门,每扇门板正反两面各画一幅神佛画像,共有十六尊。

  B.神佛画像出自吴道子之手,又历经战火和辗转流离,是众多藏品中苏父最为喜欢的。

  C.惟简以其师父教导的名义,索要苏轼亡父心爱之物,并于第二年建了一座阁子来保存。

  D.文章叙议结合,写收藏珍贵文物之不易,守成更为艰难,表达了对长久保存它的担心。

  5.请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弟子门人,无以悦之,则争致其所嗜,庶几一解其颜。(3分)

  (2)简以钱百万为大阁以藏之,且画先君象其上。(3 分)

  【参考答案】:

  2.试题分析:示:给……看。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联系上下文内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并于第二年建了一座阁子来保存”曲解文意。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1)学生们没有办法使他高兴,就抢着弄到他喜欢的画,希望他能露出点笑容。

  (2)惟简用百万的钱建造一个大阁子来藏画,并且(在)阁上画上我父亲的像。

  试题分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悦”译为“使……高兴”、“庶几”译为“些许”。(2)句中关键词“为”译为“建造” 、补出省略的介词“于”,“于其上”。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父为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 相关推荐

【四菩萨阁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菩萨蛮》阅读练习及答案11-01

登快阁的阅读答案【精选】03-25

君子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09-14

右溪记文言文阅读答案09-13

菊隐记文言文阅读答案10-09

冷泉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09-23

《滕王阁序》阅读答案10-27

《菩萨蛮》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11-01

文言文阅读答案11-04

文言文阅读答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