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田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2022-12-01 阅读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理解了,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习题,使得我们得以有机会认识事物的方方面面,认识概括化图式多样化的具体变式,从而使我们对原理和规律的认识更加的深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广田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广田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1

  自“斗母宫”以上,山道逐渐陡险,费了很大的力气攀到“中天门”,猛然抬头,才知道从此上去却仍有一半更陡险的盘路待登,登山人不能不仰面兴叹了。

  下午两三点钟,香客们陆续下山,他们从山上带下平安与快乐,带来许多好看的百合花。我不明白那么多百合花是从哪里得来的,觉得很稀奇。

  忽然从雾里传来一声尖锐的招呼,原来是我这几天在山上结识的两个小朋友。

  “呀!独个儿在这里不害怕吗?”

  “害怕?”我有些疑惑。

  “怕毒蛇,更怕山鬼。”他们都哈哈大笑了。

  “我告诉你,哑巴的爹爹和哥哥都是碰到了山鬼,摔死在山涧里。”他们的声音变得很低。

  这话颇引起我的好奇,我向他们打听那个哑巴是什么人物。他们说那哑巴就住在上边“升仙坊”一旁的小庙里。这使我突然回忆起一个情景,内心有些喜悦,也有些怅惘。于是我急忙说道:“我一 知道,我知道,我见过他,我见过他。”

  一日清晨,我爬到“升仙坊”时,看到许多人停在那儿听一个哑巴讲话。一个高大结实的汉子,山之子,正站在“升仙坊”前面峭壁的顶上,以洪朗的声音,以只有他自己能懂的语言,说着一个别 人所不能懂的故事,好不壮观啊!我当然也不懂他,可我却懂得了另一个故事:泰山的精灵在宣说泰山的伟大,正如石头不能说话,我却自以为懂得石头的灵心。只要一想起“升仙坊”那个地方,便是一幅绝好的图画了:向上去是“南天门”,“南天门”之上青天一碧,两旁壁立千仞,松柏森森,中间夹一线登天的玉梯;向下看,“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俯视一气,天下就在眼底了,而我们的山之子就笔立在这儿。

  两个孩子还想说什么,我急忙止隹:“你且慢讲,我告诉你。”但是我将告诉他们什么呢?说那个 哑巴在山上说一大篇话却没有人懂他,他好不寂寞吗?说风之晨雨之夕,“升仙坊”的小庙将是怎样的飘摇吗?

  然而我却不能不怀一个闷葫?,到底哑巴说了些什么?

  “告诉我,他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呢?”我不能不这样问了。

  “反正是那一套啦,说他爹爹是因为到山涧采山花摔死的,他的哥哥也一样摔死了。”一个孩子答道。

  山花?什么山花?两个孩子告诉我:百合花。

  雾渐渐收起,却又吹来了山风。我们都觉得有些冷意,便相互告辞。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决定下山,两个孩子前来送行。忽然他们招呼道:“哑巴,哑巴来了!”

  不错,正是那个哑巴。他手上携一个大柳筐,筐里一把铲子,一把刀,一把剪子。我沉默着,哑巴却同别人打开了招呼。旅馆中人问他是否下过山,他就大声哑哑地回答着,并指点着山下,指点着他的筐子,又指点着“南天门”。我们明白他昨天曾下山去,今天早晨刚上来。我很想从这个人身上有所发现,但也不知道要发现些什么。在下山的路上,我的耳朵里还仿佛听见那个哑巴的咿咿呀呀。

  (选自李广田《圈外》,有删改)

  12.作者回忆哑巴在“升仙坊”讲话时,为什么“内心有些喜悦,也有些怅惘”?(4分)

  13.文中多次写到百合花,这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6分)

  14.文章刻画哑巴形象时,多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分别从孩子和香客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15.请结合全文,探究文题“山之子”的丰富意蕴。(6分)

  参考答案:

  12.⑴喜悦是因为:①哑巴作为一个普通的山民,却在宣说泰山的伟大,深深感染了我;②哑巴说话的背景、站立的姿势、说话的声音、辅助的动作,让我觉得壮观。⑵怅惘是因为:①哑巴讲故事,别人听不懂,我感到他寂寞;②哑巴居住环境恶劣,我对他生活的凄苦感到忧虑。

  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3.①哑巴冒险以采百合花来维持生计,表现了哑巴生活的艰辛以及他的勇敢和孝顺;②百合花象征百年好合、百事合意,香客们买百合花下山,表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③作者反复写到百合花,寄托着他对哑巴及人们的深深祝福;④百合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联系相关人物和事件的纽带,使文章内容的表达更加集中。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4.①通过两个孩子的'叙说,交代了哑巴悲惨的身世,写出了哑巴悲苦的生活;②通过香客买百合花、聆听哑巴讲话,写出哑巴的热情、纯朴和善良的品性。

  评分建议:一点2分,如写出哑巴“寂寞”“坚强的品格”“热情好客”亦可。15.①暗示哑巴生活于大山,大山是哑巴生存的根基;②大山崎岖陡险,喻示哑巴艰难的处境;③揭示大山雄奇高峻孕育了哑巴刚毅不屈的品性;④突出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山民精神的热情赞美。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李广田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2

  昆明有个圆通寺,寺后就是圆通山,现在叫圆通公园。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时枯枝瘦叶,并不惹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间,真是花团锦簇,“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星期天,我们也去看花,一路同去的人可多着哩。进了公园门,步步登山,接踵摩肩,人就更多了。向高处看,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真是“寺门尚远花光来,漫天锦绣连云开”。大家一口气攀到最高峰,淹没在海棠花的红海里。后山一条大路,两旁,四周,都是海棠。人们坐在花下,走在路上,既望不见花外的青天,也看不见花外还有别的世界。花开得正盛,“千朵万朵压枝低”,每棵树都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微风中枝头上颤抖着说出自己的喜悦。“喷云吹雾花无数,一条锦绣游人路”,是的,是一条花巷,一条花街,上天下地都是花,可谓花天花地。可是,这些说法都不足以说出花的动态,“四厢花影怒于潮”,“四山花影下如潮”,还是“花潮”好。古人写诗善于说出要害,说出花的气势。你看那一望无际的花,“如钱塘潮夜澎湃”,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而且,你可以听到潮水的声音,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再加上风声,天籁人籁,就如同海上午夜的潮声。大家都是来看花的,可是,这个花到底怎么看法?有人走累了,拣个最好的地方坐下来看;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伫立在另一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有人只是驻足观赏,有人伸手牵过一枝花来摇摇,或者干脆翘起鼻子一嗅再嗅,“天公斗巧乃如此,令人一步千徘徊”。

  老头儿们看花,一面看,一面自言自语,或者嘴里低吟着什么;老妈妈看花,扶着拐杖,牵着孙孙,很珍惜地摘下一朵,簪在自己的发髻上;青年们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好像参加什么盛会,不少人已经穿上雪白的衬衫,好像夏天已经来到他们身上,既看花,又看人,洋气得很。妇女们也都打扮得利利落落,穿着花衣花裙,擦点胭脂,抹点口红,好像要与花争妍。很自然地想起了龚自珍《西郊落花歌》中说的,“ 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小学生们系着漂亮的红领巾,也被这一片没头没脑的花惊呆了;画家们正调好了颜色对花写生,看花的人又围住了画花的,出神地看画家画花;喜欢照相的人,抱着相机跑来跑去,不知是照花,还是照人,是怕人遮了花,还是怕花遮了人,还是要选一个最好的镜头,使如花的人永远伴着最美的花。有人在花下喝茶,有人在花下弹琴,有人在花下下象棋,有人在花下打桥牌。昆明四季如春,四季有花,可是不管山茶也罢,报春也罢,梅花也罢,杜鹃也罢,都没有海棠这样幸运,有这么多人来访它,来赏它,这样兴致勃勃地来赶这个开花的季节。还有桃花什么的,目前也还开着,在这附近,就有几树碧桃正开,“猩红鹦绿天人姿,回首天桃惝失色”。在这圆通山头,可以看西山和滇池,可以看平林和原野,可是这时候,大家都在看花,什么也顾不得了。

  回家的路上,无意中听人正在吟诗谈诗:“‘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也是杜诗,好不好?”“好是好,还不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辩证观点,乐观精神。”有一个人一直不说话,人家问他,他说:“天何言哉,四时兴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你们看,海棠并没有说话,可是大家都被吸引来了。”我也没有说话。想起泰山高处有人在悬崖上刻了四个大字:“予欲无言”,其实也甚是多事。此时又听到有人说:“今年的花,比去年好,去年,比前年好,解放以前谈不到。”有人说:“不怕花落去,明年花更好。” 好一个“明年花更好”。我一面走着,一面自己也默念着这样两句话--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段简略提及圆通山海棠花的枯荣,引用古诗名句写看花人的拥挤场景,直接描写海棠花盛放的美,传达出人们心中的喜悦与安宁。

  B.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通过想象联想创造出一个美的自然境界与美的人文景观相契合的世界,达到艺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

  C.文章以观“花潮”为线索,有高瞻远属的全局鸟瞰,有近处细节的特写镜头,有动静之态相映、人花相衬,组织精巧,结构紧凑。

  D.文章描写回家路上的对话,增加内涵,升华主旨。“盛世如花” 表达对国运昌盛、人民幸福的祝愿;“明年花更好”寄寓对未来的憧憬。

  8.作者写星期天看花的历程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9.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把眼前海棠盛放的景象比作潮水,简要赏析。(6分)

  答案

  7. A (3分)不是“直接描写”,而是“侧面烘托”。

  8. 参考答案:作者写星期天看花的历程分为四个层次:

  ①一层开门见山,涉笔点题,写明了进园登山的路程。

  ②二层写远看,描写花潮的总体态势和氛围,表明游人观“花”的兴致意趣。

  ③三层写近看,描写花潮的形态,勾抹出了一幅浓淡相宜的花树图卷,用花树的盎然生机和青春活力,衬托了游人的雅兴逸致。

  ④四层写作者的所见所闻,以及游人观花引起的想象。

  全文以观“花潮”为线索,笔笔扣题,层层濡染。(答出四个层次得4分,线索1分,语言通顺流畅1分,意思相近即可,共6分)

  9. 作者从以下两方面把眼前的海棠盛放的景象比作潮水:

  ①视觉上的动态:作者觉得那一望无际的花的动态,有风,花像潮水一般地动;无风,花的阴影也像波浪在海上翻腾。

  ②听觉上的混响:我们可以听到潮水的拍击声,人语声,蜜蜂嗡嗡声,黄莺的歌声,还有琴声,歌声,笑声和风声,交织在一起,如同海上午夜的潮声。(答出一点得3分,要求有相应描述,描述的意思相近即可,照抄原文适当扣分,共6分)

【李广田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相关文章:

李冲阅读理解附答案11-19

李敬玄阅读理解附答案11-21

坐井观天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06-10

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瑕06-13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06-12

回家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11-17

燕子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11-16

蒲公英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06-09

美丽的地狱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