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马浩阅读答案是我们初三一道考试阅读题,本章小编就为大家准备了它的答案,为大家提供参考。
瓦马浩阅读答案
行走乡村,我对房上瓦极有兴趣。瓦会说话,与阳光、雨水、风霜,与长在瓦棱的花草。只要你用心聆听,就能听到,它们之间关于岁月的话题。 水乡屋顶的瓦,一般都是青瓦;北方平原上的呢,多是灰瓦。青瓦婉约,灰瓦豪放,不经意间,南北方的性格、习俗便在屋瓦的细节中流露了出来。
当然,我所说的是目前所见的情景。其实,南北方在使用青瓦上,似乎并无如我这般拟想的差别。记忆里,村庄里有零星的青瓦小屋,瓦为泥土烧制,天青色,状若弯月,有种言不出的阴柔之美。屋脊多有小瓦组成铜钱状图案,青瓦仰面为沟槽,覆面为瓦棱,凸凹有致,如书写屋面的诗行。岁月的风尘积淀在瓦缝隙间。不知是风抑或鸟雀带来的草籽,草的家族便在此扎根发芽,一代又一代,故事在秋风里摇曳着。
昔日,我们村就有窑场,烧过青砖、烧过青瓦,村里却没有几处青瓦堂舍。“满朝朱紫贵,不是养蚕人。”我总觉得青瓦的诞生向来都不是为布衣百姓,过去在乡村,只有有钱的乡绅才能盖起瓦屋,百姓都是黄土和泥筑墙,麦草、稻草、茅草作瓦,柴扉为户,家有老小,外加一头驴,一头猪,一群鸡,一只看家的黑狗,炊烟袅袅,鸡犬声声,烟火的小日子就在四季中不急不慢地行走着。他们烧制着青瓦,心底或许从来都不曾想过留作自用。
自我有记忆始,村里的窑场就废了,窑早已坍塌,荒草萋萋,取而代之的是生产队的“瓦房”——制作灰瓦的作坊。“瓦房”就在我家的大门前边,从“瓦房”后窗就能看到制瓦师傅们制作灰瓦,多用水泥制成,四四方方,大大咧咧。 瓦房的门前有口带着水车的水井,几口水泥大水池子,制作好的灰瓦放在水池里,等待水泥慢慢地凝固。水池里的水就是水车抽上来的井水,夏日,推水车玩耍,摇摇晃晃地行走在水池间池壁上,有趣刺激,以为乐。看师傅制瓦,也是件好玩的事。儿时经常泡在“瓦房”里,对于制瓦的程序,早已了然于心了,可始终没有机会实践。
灰瓦似乎天生就没有嫌贫爱富的意识。乡村,普遍使用灰瓦建房,起始是半草半瓦的屋顶,墙依旧是土坯墙。而后,出现了腰里穷,民间的语言就是丰富多彩,不服也不行,何谓“腰里穷”?瓦顶,青石砌基,青砖筑就的山墙,只是四面屋墙是泥坯的,故称“腰里穷”。“腰里穷”亦不是过渡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青三间了。青三间,墙全部是青砖砌的了,青砖灰瓦,青砖墙院,大门楼前出后攒,一派生机盎然的农家小院就落成了。院中,若架上一架葡萄,全家在葡萄架下晚餐,令人神往。
对瓦有种难言的情怀,以至于让我每到一处,都会留心建筑物上的瓦,我似乎能听懂风尘中瓦的语言,光阴的故事。 (选自《潮州日报》2015年11月23日,有删改)
16.青瓦和灰瓦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请概括回答。(3分) ▲
17.回答下面问题。(6分)
(1)赏析第三段画线句。(3分) 屋脊多有小瓦组成铜钱状图案,青瓦仰面为沟槽,覆面为瓦棱,凸凹有致,如书写屋面的诗行。 ▲
(2)第四段画线句连用多个短句,有何表达效果?(3分) 百姓都是黄土和泥筑墙,麦草、稻草、茅草作瓦,柴扉为户,家有老小,外加一头驴,一头猪,一群鸡,一只看家的黑狗,炊烟袅袅,鸡犬声声,烟火的小日子就在四季中不急不慢地行走着。 ▲
18.纵观全文,文末“难言的情怀”包涵了哪些丰富的情感(4分) ▲ 16.(3分)大小、材质、颜色、形状;风格,象征(所代表的经济条件)(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17.(6分)
(1)(3分)示例一:运用比喻,将青瓦比喻成诗行,写出了青瓦凹凸有致的形态美,表现作者对瓦的喜爱。示例二:运用拟人手法,将瓦的排列写得如同诗人作诗,表现青瓦凹凸之美。示例三: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将青瓦覆盖小屋的静态画面,描绘如诗的.流淌,具有动态之美。
(2)(3分)以舒缓的节奏,将丰富的农家生活描绘在一个统一的画面里,显得闲适安逸,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的感怀。
18.(4分)我对瓦的喜爱;难忘瓦所呈现的光阴故事;对童年岁月的追怀;对故乡的怀念;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任意一点1分)
答案:
16.(3分)大小、材质、颜色、形状;风格,象征(所代表的经济条件)(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17.(6分)(1)(3分)示例一:运用比喻,将青瓦比喻成诗行,写出了青瓦凹凸有致的形态美,表现作者对瓦的喜爱。示例二:运用拟人手法,将瓦的排列写得如同诗人作诗,表现青瓦凹凸之美。示例三: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将青瓦覆盖小屋的静态画面,描绘如诗的流淌,具有动态之美。
(2)(3分)以舒缓的节奏,将丰富的农家生活描绘在一个统一的画面里,显得闲适安逸,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的感怀。
18.(4分)我对瓦的喜爱;难忘瓦所呈现的光阴故事;对童年岁月的追怀;对故乡的怀念;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任意一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