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度

2022-06-28 应急预案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制度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好的制度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制度所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饮用水污染、食物中毒等事件。如有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教师要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及时做出恰当处理。

  一、传染病

  (一)发生传染病,对患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者及早隔离,及时报告。报告的一般程度为班级教师向保健教师或安全主管人员汇报,保健教师或安全主管人员向园长汇报,由园长再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包括:教育局、卫生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如遇重大责任事故应立即报告市、区卫生局和妇幼保健所,然后再书面上报;责任事故应立即报告;一般事故做到2天内报告。

  (二)对患病幼儿所在班级的其他幼儿进行检疫、观察,留观期间不收新生、幼儿不混班不窜班活动。

  (三)按照“发生传染病后的消毒要求”,在保健教师指导下,保育员加强其所在班级的消毒工作,做好传染病登记,复查复治工作,以及传染病留验观察期过后的终末消毒,做好记录。

  (四)加强晨检,认真做好传染病针对性检查,检查具体内容参见《常见肠道传染病隔离观察要求》和《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观察要求》。

  (五)留观期满后无新患者出现方可解除隔离;患者隔离期满后须凭医生证明方可回园或进班。

  (六)工作人员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及时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二、饮用水污染、食物中毒

  (一)立即报告:立即停止食品加工活动,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救治病人: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将病人送至医疗机构抢救治疗。积极做好中毒学生的就医部护工作,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如实向学生家长阐述事故经过,并认真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谅解。

  (三)保护现场:保留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四)配合调查:学校保健教师做好专项登记工作,包括:饮水污染情况、班级、人数;因饮水而得病的学生姓名、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处理情况等,并积极协助区卫生监督所、区疾控中心等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在区卫生监督所等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关工作。

  (五)控制事态: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六)善后处理:食品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积极投入相关调解工作,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协助做好理赔工作。

【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相关文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04-0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01-2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06-11

宾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02-20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2-0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文01-25

20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08-31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10-12

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