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的演讲稿

2022-09-15 演讲稿

  演讲稿是在一定的场合,面对一定的听众,演讲人围绕着主题讲话的文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演讲稿在演讲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让您在写演讲稿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校园文化的演讲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校园文化的演讲稿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xxxx年下学期开学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重返校园的全体师生,向各位新老师和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教育品质的内涵:优秀的校园文化》。

  教育品牌的真正内涵是什么?一所优秀的中学最珍贵的品质是什么?作为一个具有近30年教龄的老师,作为一所已有百年校史学校的校长,这是不能不问、不能不答的问题。

  北京大学着名学者陈平原讲过这么一段话:

  教育不同于科技,不是越新越好:不必要专门家,你我都会明白,教育本身是讲究积淀的。一个百年老校,和一所刚刚创立的新学堂,感觉就是不一样。这个不一样,除掉有形的建筑,更重要的是学校的风格。所谓“传统”,不是三五年就能够形成的。好学校,不仅有好校舍、好教师,还得有好的校园风气与学术传统,而这,是需要经营的。......好中学的标志,不仅学习成绩好,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

  陈教授的这段话,很有见地。他讲的形成“校园风气”和“学术传统”,我的理解就是营造优秀的校园文化。

  1920年初,浙江上虞的白马湖边,着名教育家经亨颐先生创办春晖中学,邀集了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匡互生等一批新文化人,按照自己的理想办学,声名远扬,赢得了“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直到今天,这所学校的师生平等、学生自治、教学自主等办学经验,仍是一笔宝贵财富。人们在研究这段教育历史时,总会感觉温暖,倍添教育的激情。春晖中学难以复制,但是,它的这种教育精神是值得怀念的。春晖中学是一所好学校,不仅使学生得到很好的成长,也使教师得到很好的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地方的社会文化风尚。这应该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

  品味陈平原先生的话,琢磨春晖中学的办学史,对于前面所提的那两个缠绕我脑际的问题,似乎有了一个答案。一所优秀的中学最珍贵的品质,教育品牌的真正内涵,就是形成丰富多彩而又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因为,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师生精神气质的形成,有了优秀校园文化的润泽,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应该会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

  我们学校是一所具有百年校史的学校。百年积淀,薪火相传,培育了“砺学、力行”的校训,“德为魂、勤为本、严为经、活为纬”的校风,“厚基础、强能力、活思维、重创新”的教风。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应该认真继承这些优良传统。同时,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结合我校的奋斗目标,我认为,我们的校园文化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研究的习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对知识的热情与探索的精神,更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鼓励独立思考,鼓励讨论研究,鼓励自由表达,鼓励奔放思想,如果这样,我们的学习一定会富有活力,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第二、切实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因为学生们来自不同初中、来自不同家庭。我们要尊重这学生们的这种不同“背景”,学校要尽量营造这样一种氛围:重要的是学生的品格,而非他的背景,认真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我也真诚期望同学们,能够尊重不同背景与个性的同学,能够和睦共处,合作共赢。

  第三、倡导老师们精研教育,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梅贻琦先生在1931年就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时就职演讲中的一句话。梅贻琦的品格中有一种埋头苦干的执着精神,正是他的严谨、风度、胸怀、实干,缔造了以后清华大学的辉煌。作为中学教师,很难成为“大师”,但是,成为区域内的“名师”的勇气与执着精神是应该有的。名师出高徒,名校出名生。有了名师,名校与名生,便有了可能。

  第四、鼓励适当质疑,培养创新精神。“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表现在质疑上,有“疑”才是开启知识殿堂大门的钥匙,有疑点、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创造。适当的怀疑是智者的火炬。当一个学生对所发现的问题倾注了兴趣,就会产生精神动力,就会通过自己的双眼去发现,运用自己的大脑去分析,去创造,进而激励他们去创新。解疑比答疑更重要。

  第五、培养自信、乐观、宽容和正直的品格,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我真诚地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自我,正直处事,宽容待人,积极生活,珍惜友情,明辨是非,坚守真理。拥有了这一切品格,你的生活与工作将会变得无比充盈,总有一天,你一定会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与赞誉。

  老师们、同学们!独立思考、认识自我、尊重个性、尊重传统、精研教育、尊重学术、适当质疑、积极宽容等,我今天讲的这些关键词,都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你要想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却又都是必须的。新的学年,新的希望,让我们携手努力,大力营造优秀的校园文化,让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成长、成才与治学的好地方!

  谢谢大家!

关于校园文化的演讲稿2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在我站在台前的这一刻,学校的校史已翻过了六十五个篇章,校园中也已留下了千万杰出公民的脚印。学生在变,教室在变,老师在变,但不变的,是八一学子做人的准则,是言简意赅的北京精神,是八一中学的品质文化,是时代积淀而成的精神与修养。那么,到底什么是北京精神,我们又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去弘扬我们的八一传统? 有人说,我们要具备高尚的品德,爱国、正直、恪尽职守。

  我认为没有错,:“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这是留学在外的科学家的心声;“不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祖国,就把我的心脏带回去。”这是浴血奋战的士兵的心声;是什么让革命先辈不惜献出生命,是什么让聂荣臻元帅不惜离开自己的家人,投身到祖国的事业当中,是“重大义,轻生死”的生死观,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精神。爱国二字,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不能只是看到几张动人的图片而有感而发。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刻苦读书,锻炼身体,参加公益活动,都是报效祖国的基础,真正热爱自己祖国,要从这一刻开始。

  有人说,我们要具备优良的品格,自信、创新、矢志不渝。

  没有错,一个终日墨守成规的人,必将一事无成,而一个敢于创新的人,必将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商鞅变法是创新,爱因斯坦的研究是创新,齐白石的画风是创新,街头小贩的叫卖亦是创新,只是换了个说法,就能将收成翻番。数年之后,只有这些人,才值得去尊敬,去学习。其实,创新,不需要多么繁琐的工程,不需要多么周密的计划,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公式,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改变,平日里多思考,多琢磨,乐学、善悟、笃行、拓能,都可以让你与众不同。

  除此之外,我们要学会包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正如这句话所言,我们的心胸要宽阔,要学会包容。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过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包容,这包容如硎,磨砺着你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罗丹说过:“把爱拿走,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包容也是一样的,如果将包容拿走,这世界上不知会有多少破碎的友谊等待重组,不知有多少破碎的亲情等待重温,不知有多少破碎的和平等待重补。更不知,我们将要到何处去寻觅阳光。幸运的是,这世界并未失去包容。也绝不能失去包容。世界因为有了包容才能更加精彩!

  其实,北京精神和八一文化密不可分,一个优秀的人,要有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品质,更要有求是的态度,自律的行为,务实的精神和感恩的情怀。做人要名正言顺,做事要光明磊落。

  同学们,今天,是意义非凡的一天,是唤醒先辈品格,唤醒新时代的一天,北京精神的横幅已红遍大街小巷,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已日趋完善。我校将迎来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而这一切就等着我们去行动。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我们要将北京精神不断践行,而作为一名八一学子,我们更要将这意韵无穷的校园文化内化在心。我们遇到的挑战可能前所未有。但是,我们赖以走向成熟的价值观和品质从未改变。我们有学校的支持,有自己的追求,有精神的向往,这就足以让一切困难低下它不可一世的头颅,想一想聂荣臻元帅,再想一想无数从八一校门走出去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已经凝练在我们面前,等待着我们去践行,去继承,去发扬,而我们的校史亦由这些精神而推进,亘古不变。我们不会一无所有,因为我们的心中,有着对母校的热爱。我们不会黯淡无光,因为八一人的传统,八一人的品质与精神将永远闪耀光芒。

关于校园文化的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真善校园,奋进源泉”。大家都知道,我们下两小学有一座至善楼,我们六年级的学生都在至善楼里刻苦学习。所谓“至善”,乃取“人性至真至善”之义。这也是我国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真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任何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真善,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而构建真善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让我们畅想一下:日升日落、春往秋来,为何如此自然?是的,这就是因为真善。是真善让世界规律地发展,是真善让你我和睦相处。同样,也是真善,让校园生活舒适欢畅。

  给孩子提供一个真善的校园、一个真善的成长环境,不仅关系到学生成长、学校名声,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真善校园是一种和衷共济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内和外顺的育人氛围;是一种协调发展的整体效应;更是一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动力。同时一个真善的校园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成长的舞台。

  真善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真善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坚强的生命、才能给人以聪明的启迪,才能激发出无穷的希望与力量。那么,如何建设真善的校园呢?如果把真善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我以为:优美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华灵魂。假如宽以待人是真善,请热情善良的你保持真诚微笑;假如无私奉献是真善,请热爱集体的你挥洒淋淋汗水;假如互帮互助是真善,请团结同学的你伸出友谊双手;假如积极上进是真善,请勤奋刻苦的你勇攀学习巅峰!

  亲爱的同学们,请牢记:班级是我们的,学校是我们的,构建真善文明的校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校园是我们的梦开始的地方,它集结着我们对它的爱。而真善的校园,则更像是我们梦想的加速器,让每一个怀揣美好憧憬的同学都能在圆梦的路上,驾驭着自己的别样青春。用我们的聪明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音旋。

  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真善校园的巨轮高歌启航!

  真善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

关于校园文化的演讲稿4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很荣幸我能代表5班全体同学做国旗下讲话。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我先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不久前,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新加坡是一个讲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新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说,就是培养习惯。”爱因斯坦也有言:“如果一个人忘掉他在学校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学校作为一个公共场合,一个社会的缩影,没有一个整洁清爽的校园环境,其育人功效一定会大打折扣。而好的校园环境,必须靠着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走进校园,到处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片纸屑,一个包装袋,愉悦眼球,快乐心情。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同学们,我们拥有自己的尊严,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教育无处不在。“不随手乱扔垃圾”成了必然选择,不仅只是口号,更是目标,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为之奋斗。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然而,今年的国庆节升旗现场的垃圾量明显减少,游客不但主动将垃圾扔进果皮箱,有的还自备垃圾袋,几乎是“人走地净”。

  同学们,校园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场所,我们在这里学习、畅谈、播种、收获每一天。和谐、温馨、美丽的校园是我们的家。优美的环境,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爱护;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知书达理,更加文明;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学习进步;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学会谦让,学会做人。我们在这里沐浴阳光,汲取营养。但我们的校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我们的校园里,有的地方还散落着同学随意乱扔的纸屑、塑料瓶、零食袋子等等。每天在同学们辛勤地清扫干净后,总有一些不自觉的同学又把这些垃圾随手乱丢。所有的这些,都跟我们洁净的校园是极不相称的。我相信,没有哪一位同学喜欢在一个垃圾遍地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今后,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以爱护校园环境为己任,自觉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认真做好值日卫生工作。做到不乱扔垃圾,垃圾丢入垃圾桶,并提醒乱扔垃圾的同学,做到看到地面上有纸屑主动拣起来,教室垃圾桶满了主动倒掉。

  同学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不乱扔垃圾做起,自觉增强保护校园环境意识,做校园环境卫生的小卫士,做文明好学生。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校园文化的演讲稿】相关文章:

校园文化演讲稿最新06-10

关于校园文化演讲稿03-15

关于校园文化精选演讲稿05-09

校园文化教师演讲稿11-03

校园文化演讲稿(精选5篇)04-18

校园文化建设演讲稿05-03

关于校园文化演讲稿(精选13篇)08-05

告别陋习,丰富校园文化演讲稿11-07

关于校园文化演讲稿(精选5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