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

2024-12-24 学习心得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1

  我一直认为数学知识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数学知识当中包含许多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难啃的骨头"。比如:学生难于理解的有理数,在引进负数后使人感到眼花瞭乱;形式繁杂的分式计算,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说理题";时间跨度非常长的"统计知识"等。正是由于这些啃不动的"硬骨头"作怪,使得许多刚刚入学、稚气未脱的学生无所适从,也使我这个任教多年的数学老师在课改伊始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抱着颇为怀疑的态度,总认为学生们自己学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抓不到重点,解决不了难点。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在学生身上看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首先我发现每天埋头于做题的`学生开始在课前认真的讨论,准备要上课的内容,甚至连双差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学生脸上的自信和胜利的笑容越来越多。其次,有更多的学生可以走进办公室跟老师讨论下节课怎样上效果会更好,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准备了哪些活动等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了。在发现学生变化的同时我发现我开始担心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导学案来得到解决,从以前备课只备学生学会解题方法,到现在备课要使学生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

  数学课改的核心在课堂,课改暴露问题最多的也在课堂。在教改的氛围下,现在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课堂上存在两类问题,一是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改变;二是全盘否定老教法,浮离教学实际,花架太多。三两级分化现象十分严重,校与校之间发展不衡,教师与教师之间发展不平衡,学生与学生之间发展不平衡。

  通过几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今后数学课程改革的一点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师的观念,开展课改工作首先要从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开始,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更新家长的观念,"教书、育人"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但长期以来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供孩子上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文化知识,让知识改变命运。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

  2、缩小两级分化现象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同学,不放过每一个学生。在集体研究讨论问题时,教师尤其要关注基础较差,思维容易发生阻碍的学生,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和勾通,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在分组时尽可能的将这一部分学生与基础好,善于帮助他人的同学分在一个小组中,同时与学生家长经常取得联系,通过教师、同学、家长三方面努力,使这部分学生尽快提高数学能力,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3、继续探索数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数学评价要坚持多样性、连续性和实效性。要彻底改变只凭一张试卷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性评价手段,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评价作为促进学生数学能力、数学素养提高的一种方式,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采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待方式进行评价。尤其要重视学生动手实践、社会活动等能力的评价,评价范围不仅要着眼于课堂,更要着眼于课堂以外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注重评价的连续性,把评价做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部分长期坚持下去。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如果我们能在实践中解决我们所遇到的一个个难题,我们就一定会走向成功。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2

  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枯燥,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往往会觉得乏味,但教师只要试着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就会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视技能的培养

  数学知识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安排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2、强化思维能力训练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要把3应该加上。

  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从而又总结出“多减要加上,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少减要再减”的速算规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公开课“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猜、量、折、算”等方法,求出了队旗的面积。

  3、统计训练生活化

  统计训练“生活化”是指把统计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学习技能,激发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4、注重知识运用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学应用题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整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积累生活经验。譬如为上好“归一应用题”,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调查,有的深入到工厂,了解一周内全车间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有的深入到公园,了解公园一周内游客划船的次数;有的深入到商场,了解商品的价格。当课堂上出示由学生自己搜集的素材编成的题目时,学生觉得十分亲切。并且在教学归一应用题解法之后,学生能根据自己调查来的数据与事例编成归一应用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5、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要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在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时,可以问学生:“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学生各抒己见,然后适时地问:“你认为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学生通过观察联系生活对它的特征便知晓。还有,对于“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的大小”,学生不是很清楚,只是模糊的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那10000平方米到底有多大?把学生带到操场,让学生领略1公顷的大小,同时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紧紧相连。当然,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四年级的“求平均数的问题”这一内容时,请同学们回家后到超市去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调查同一类商品的5种不同价格,看一看哪种牌子的最贵?哪种牌子的最便宜?算一算它们的平均价是多少?向这样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3

  三角函数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中删减、变化最大的内容之一,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和研究教学方法,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我对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4进行了学习和比较肤浅的研究。

  一、 新教材与旧教材的相异处

  与旧教材比较,本章在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以及在教学要求上都有很大的改变。原来高中教材中三角函数及其相关的内容共有三章,即三角函数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简单的三角方程,现分为三角函数和三角恒等变换两章,且两章间插入平面向量一章,具体的有以下几点:

  1、删去了 间的三角函数一节。

  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中,新教材只出现了两个关系式,旧教材中有八个关系式。

  3、新教材只有正弦和余弦的诱导公式,旧教材有正切和余切的诱导公式。

  4、把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移到诱导公式后,作为三角恒等变换的第一节,而旧教材中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是独立的一章。

  5、删掉了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这几节。

  6、把解斜三角形这一节放到下一章平面向量后面。

  7、增加了实习作业一节。

  8、增加了阅读材料,小结与复习中增加了参考例题及学习要求。

  9、对化 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要求降低。

  除了以上这些不同,新教材在例题、习题和内容讲解编写上也有很多改变,删掉了大量例题和练习、习题,也增加了原来没有的练习、习题,出现了一些历年高考题。复习参考题分A、B两种题目,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

  二、新教材的特点

  在认真学习和比较后我认识到新教材有以下特点:

  1、新教材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旧教材中次要的,用处不大的而且学生接受有困难的内容,适当降低了教学要求。

  2、更新了旧教材中的数学符号,使用国际通用符号:tg改为tan,ctg改为cot,调整了知识结构和内容的编排顺序。

  3、在教材内容的编排和体系上,注重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了知识的连贯性、整体性、统一性、层次性,注意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编排内容,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

  4、对公式的记忆要求降低,减少了二十多个公式,但对推导能力和应用公式能力的要求却有所提高。体现了减负精神,不再过多强调死记硬背,而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5、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6、本章书体现了数形结合、转化化归、代换、特殊化等重要的数学思想,蕴藏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7、增加阅读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用到生活中去的。增加数学史知识及通过对数学家的有关介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励学生不畏困难,奋勇攀登科学高峰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物理学及其他学科上的运用。

  三、学习新教材的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教材第四章的编写是完全符合新课标的精神的,与旧大纲相比,尽管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仍然落实和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及个性品质这三方面,但对这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新课标作了符合高中生年龄特征与教育教学实际、数学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相适应的`调整。基础知识不仅仅局限于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由此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也界定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中,它是显性知识中蕴藏着的隐形知识。作为基础知识学习,其思想方法的学识和掌握显得更为重要,这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新课标确定教学内容本着“有用、基本、能接受”的原则,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在数学理论、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上都是最基本的内容;在程度和分量上是高中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避免要求过高、分量过重的倾向。

  总之,我认为新教材符合素质教育思想;有利于学生个性心理咨询品质的发展;更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能更好地帮助其它学科的学习;并加快中国的数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4

  《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

  1、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要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到文字的表达,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2、上课:让“走教案”变为为生动性教学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多把快乐带进课堂。在课改的道路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二、活跃思维、改变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1、要有好的学习习惯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要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

  3、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要求对知识呈现的情境和知识转换要灵活处理,而不是生搬硬套。如果变换的问题样式和情境无法被吸纳入认知结构或已建构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这个问题,便要求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再处理,再变换或尝试与另一认知结构对接,形成从不同角度分析、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听课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知识、物质、身体的准备等;

  其次,要求学生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要只背结论。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先看书后做作业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认真地阅读例题,结合教师课堂讲授,把知识梳理一遍,之后再去做作业,就会少走弯路,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做到了充分的巩固、复习。

  5、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能有效地使课内所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增长工作才干。

  另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数学方法。如,比较法、线段图法、分析法、归类法等等。指导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除了上课的潜移默化外,还有如,讲授式、交流式、辅导式等等。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5

  《数学课程标准》的培训和研修,让我收获了很多,面对新课标,我觉得应该在吸收内化课标的同时,做到真正的研读和应用,确立课堂教学的基准—基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就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一切科学知识都离不开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同样,数学知识也离不开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我觉得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需要数学,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旋转和平移”时,可以设计通过视频片断播放游乐场的活动场面,让学生观察回忆,发现生活中旋转和平移的现象,生动直观的感悟、区分旋转与平移;再呈现一幅以方格图为背景的社区平面图,让学生想象两个分别在不同位置的孩子是如何到达学校,进而让学生在方格图上画一画,数一数,进一步探究平移的特点。这样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有关的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说应该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而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言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直观性。由于数学中很多概念、公式是非常枯燥无味的,所以直观认识为主的小学生要学习理解这些知识就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对课标的深度解读我知道了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从学生平时生活中最容易触及的内容入手,把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现实,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教学效果往往出人意料。

  一切科学知识都是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我要跟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注意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通过对《数学课标标准》要求的实施,在数学教学我积极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通过《数学课标标准》进课堂的实施操作,我发觉在教学中,只有还原教材的生活本源,使教学的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融入学生的生活,使教学扎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6

  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让我体会到了数学的生命过程。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本人有以下的认识: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

  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我们的教师却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经完全被异化,许多学生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完全没有了自我,再也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内省和反思。教师转变观念就是要减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学生看成是教师自己显示教育业绩的工具,不要把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的教学中,我们要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培养学生静静地思考,静静地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之气,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专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们还要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赞同时要点头示意,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学会评点别人发言内容中的优缺点。我们要通过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不要把完成作业当作一种任务,要让学生做作业前先准备好要用的物品,认真做好每一题后要再仔细检查和验算,要让自己会做的题都做对,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要通过看书和向别人请教想办法克服困难做出来,完成作业后要及时整理和收拾好学习用品,做到有始有终。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去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能急功近利,时紧时松,不要因为要教学质量而对学生的坏习惯迁就,其实如果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课堂如同一盘散沙,教师难以调控教学局面,教学面向全体就得不到真正落实,要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对学生的坏习惯决不能因为课改的理念而一味地迁就,还是要严格要求学生,一切按规矩、制度办事。好习惯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好习惯也一定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

  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多加快学习的步伐,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7

  这次,非常有幸参加了20xx年送教交流活动,很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样一个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机会。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在学校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数次的试课之后,于20xx年12月5日在高岚中心学校展示了一节数学课《数学广角—集合》,回顾上课的过程,感受颇多,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创新的兴趣。

  《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选取了学生容易理解的题材,动物运动会来导入新课,很快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计算一共有几种动物参加跳绳和踢毽比赛,发现了和实际参加这两项比赛动物数量不相符合的情况,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出重复问题。

  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让扮演小动物模拟比赛,套呼啦圈等活动,学生在游戏中就亲身体验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集合的思想,在过程中感悟重叠,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数学化过程,从而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三、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应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让学生通过集合图再次列示计算一共有几种动物,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交流中就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重复问题。

  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有着许多的遗憾和不足。第一,课堂把控能力不够,在游戏活动时,学生都非常积极活跃,这个时候我只关注在课上,而忽视了课堂纪律,导致过程有些混乱。第二,在列示计算时,出现了两种计算方法,我只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中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什么时候加什么时候减,为什么要减。而没有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总结,没有使学生的汇报得到更深层的提升。如果最后我进行总结,整节课的重难点突破的会更好,学生的思路也会更清晰。第三,临场应变能力不足,当学生的发言回答中出现了我没有预设到的情况时,不够沉着冷静,导致无法对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和回应。

  有了这次经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不断的完善自己。不仅要多潜下心钻研课前研究,还要静下心多思考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思路,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控课堂,使课堂更精彩!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8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1、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2、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3、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报刊杂志等。

  自从教师进修学校下发学习新课标通知以后,我切实地学习了几遍初中数学新课标,感悟颇深,熟悉颇深,也有了自己逼真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把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惟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换作用,因此,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更加知道了作为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国家未来人才方面所担当的责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守新课标,上好每节课。

  二: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换,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进程;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设计的课堂这条主线,思惟高速运转,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学生应有能力的进步,数学思想方法的构成,成绩感的喜悦,创新思惟活花的迸射。

  三:通过学习,使我更加熟悉到课堂教学要建立公道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进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通过学习,使我更加熟悉到数学教学要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一样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既要保证学困生能学得进往,又要保证基础生的整体发展,更不能压抑尖子生的个性及特长,教师要因材施教,顺手推船,要通过量种途径及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做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支持者,做他们学习数学的坚强后盾。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坚定新课程的理念,坚持实施新课标,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上好每节课,使得我的每个学生在每节数学课都能有所收获,既学到数学知识,又有能力的进步,思惟的发展,数学思想的构成。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为他们能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有用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9

  学习是一生的事业,实践是学习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与感悟,并形成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实践是深化理解的途径。在课堂上我们可能只是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但只有亲身参与实践,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精髓。比如,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深入了解理论知识背后的原理。通过实践,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也让我对所学的知识更有信心。

  第二,实践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动脑筋、细心观察、勇于尝试。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记得有一次,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些困难,一度陷入了困惑。但是,经过思考和与同学的讨论,我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让我明白,解决问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第三,实践培养了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分工合作、共同攻克难题。我在参加学校社团的时候,曾经负责策划一个大型活动。在活动的策划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之间进行了大量的协商和讨论,最终成功地完成了活动。这个过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团队合作和沟通是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四,实践增强了对事物的洞察力和思考力。通过实践,我们会更加仔细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事物。对于同一个事物,通过实践,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去认识和了解。比如,在学习艺术时,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绘画和雕塑来感受艺术的美妙与神奇。通过实践,我对艺术品和艺术形式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激发了我的创造力和思考力。

  最后,实践筑就了自信心。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也才能对自己有更多的自信。实践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把尺子。通过实践,我们可以验证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并从中得到肯定和成就感。比如,在学习音乐时,只有经过实际演奏,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实践不仅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也鼓励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

  总之,学习与实践相辅相成,实践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增加对事物的洞察力和思考力,并且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让学习从书本走向生活,让实践成为学习的最好伙伴。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10

  题记:“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的。”

  ——毕达哥拉斯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3月17日—18日,我有幸参加了滨州市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观摩研讨会,有幸聆听了10位优秀教师智慧与魅力结合的观摩课,让我这个因怀疑探究的操作性而不时停足不前的人顿悟-----教育不再是一种“告诉”,还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下面谈谈通过学习自己最大的感受和一点思考: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

  不知为什么,听完这10位教师的课,“气场”这个词一下子就闪现于脑海。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只要往学生面前一站,那种“自信”、那种“亲和”一下子就会把学生的目光聚拢,然后当他们温和、风趣的话语一出,学生的激情就会跳跃。当课开始后他们的文化底蕴、语言表达及课堂的调控更是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最大化发散又集中。于是就想到了来学习前看到的他们的介绍,知道了为什么是他们成为了优秀教师。特别是在听王晓芳老师和高春霞老师的课时,我感觉这就是享受----享受智慧和魅力,享受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美的东西、为此我的笔记本上记录了“无章可循,因为这是魅力,魅力!!”的话语。

  二、教师的课堂语言魅力

  数学课堂语言讲求:科学、严密;准确、精练;形象生动、有启发性和幽默、风趣。应该说授课的老师都很注意这几点。

  比如当学生面对很多的数学信息而准确提出“1毫米有多长”时,耿静老师说:“你能提出一个像他一样的问题吗”就是这启发性的话语让孩子们很快提出了“1分米有多长?”等课堂需要探究的问题。还有就是耿老师的过渡语言也运用的很形象生动,比如在出示练习前,她说:“孙悟空有一项最强的本领—七十二变,看,它变出了什么?”这样的用语,让学生在玩中就巩固了所学。还有庞玉波老师,当他让学生猜测自己是怎样的时,有一学生说“我曾猜你是女的。”“可我是什么的”就是这风趣幽默的话语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说有用的话,不拖泥带水”是我一直追求的,可是无论如何实践,总不是那么顺畅。很多时候感觉不多说那么一句两句就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学习我知道这是我没有提前把语言进行锤炼的原因,更是自己素质需要提高的信号。

  三、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准确把握魅力

  “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我在备课时时常用学生的思维来思考,考虑他们知识的现状、心理的特点,然后再用老师的身份去设计。通过学习我更意识到这样做的必要性。

  比如无棣县的王晓芳老师,她充分考虑了二年级孩子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先用课件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进而自己变出孩子们喜欢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孙悟空的金箍棒,还不时的让孩子们吹一口神气,就是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孩子们很轻松的接受了毫米和分米的知识。还有我喜欢的赵立芹老师,针对四年级的孩子在自己把握不准的问题就会沉默不敢发言时,她用和蔼的语气说:“不举手我就采访了。”一个“采访”不但让学生体验自己的重要,还能让学生体验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就是这样的心理的准备把握,学生还能如何不开口?

  四、教学设计的巧妙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由6位教师执教,每节课都有想不到的惊喜。用我同事的话说“听了高春霞老师的课后其他的就很无味了”,我也比较赞同,因为听课中我多次被她的精巧设计而震撼。比如“师生对擂”环节,数的由易到难,既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体验成功,又能让其意识到自己知识经验的欠缺,而老师的既快又对的“诀窍”很是吸引学生,为接下来探究的必要性铺下路子。另外珠子和计数器的利用一下子把学生引入了“各个数位”的探索,得出结论就成了显而易见。最后课件的形象演示阐释了结论的根底。记得我在听课时因为感觉设计的太美,老师对每个环节的设计处理、过度的巧妙而不能在笔记本上记录。

  五、我的'思考

  我之所以很少上探究课,除了学生很多时候探索不出什么课堂想要的结果,还有就是上一节这样的课我得需要准备很多的东西---必要的学具、形象的课件。今天想来,自己就是在为懒惰寻找借口。通过学习我意识到或许就是自己的这种懒惰,学生学到的只是“死”知识,而创新的翅膀就很难成长。是时候放弃“告诉”的课堂了,给孩子们更多放飞希望的翅膀才是更重要的。也许一个学期实践不了几次,可是时间久了,效果应该是不一样的。

  另外,我一直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结合。通常在小组合作前我都会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因为我认为只有在自己充分的思考后才可能在和他人的交流中吸取更多的智慧和知识。而在我所观摩的课中这一点似乎没有得到体现。

  学习后血是热的,心是积极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让这种热和积极持续是我要做的。我现在要做的是再上探究课时要记得“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自己需要做的只是引导。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11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让他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通过对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转变教学方法

  恰当的教学情景创设,不仅为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而且会成为他们主动探索数学领域奥妙的动力,因此,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求情境与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果仅仅为了追求时尚而缴尽脑汁,捏造教学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象,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生活气息不要喧宾夺主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提法与做法,但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不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的为联系而联系,或牵强附会,有的不加选择,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气息浓郁了,但数学思维的培养缺失了。

  我认为,数学生活虽然与生活关系密切,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适度而恰当的联系生活,对于数学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生活难以数学化一样,如果数学教学一味的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偿失的,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本身,数学学习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来为生活服务,也可以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但不能走失数学本身。

  5、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就应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教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指引”和“抱着”想到,“引”与“抱”采取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完全不一样。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12

  参加工作11年以来,有幸参加了这次远程国培学习。经过这些天的学习,可谓收获颇丰。通过本次学习,使我的执教观念有了变化,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和学习理念、丰富了我的数学专业理论。

  第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认识,促进了自己的数学专业发展。

  在以前的教学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机会和没有时间来解决他们。心中很是苦恼。几十天的国培学习解了我的一些“渴”。培训的每个专题都设置了理论研讨和作业,为我的理论学习提供了发展的可能。通过视频领略了各位专家学者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阐述,这是一种提高,更是对我更新观念的最好礼物,使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了理论上的保证,对提高我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

  第二,通过学习经典务实的课例,开阔了我的.视野。

  数学教师的视频课,对于我,很好地起到了示范作用。让我从他们的课堂中领略了他们的执教标准,以及驾御课堂的能力,可以说重新让我坚定了课堂教学的信念。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定势,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能力。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

  第三,通过几次专家在线研讨,解除我心中的许多困惑。

  专家的在线研讨,对困扰一线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认真学习专家的留言答疑,使我明确了自己今后的教学目标,而且对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有了自己解决的心理准备。尽管面对的困难很多,但我要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尝试新课改。

  第四,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要加倍努力进行科研,是自己的科研水平上升一个新台阶。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13

  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数学新课标学习。这次学习让我对数学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让我更加明确了数学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在新课标中,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思维、数学能力、数学情感等方面。因此,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新课标中,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方面。这些内容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加入了现代数学的发展和应用。同时,在新课标中,还强调了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分析、归纳、推理、验证等过程。

  在新课标中,还强调了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自我实践、自我反思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团队合作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

  在新课标中,还强调了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是指通过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数学态度、数学价值观等方面。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数学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也更加明确了数学教育的方向和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注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我也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自我实践、自我反思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明确了数学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也更加明确了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注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14

  20xx年4月21日——23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在Z区举办的,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会上13位教师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身边的计算课的常态课堂。农村联小、村小的教师能走上全市的课堂和省市教学能手同上一节课,近距离的感悟名师的指点,史无前例。与会教师之“多”,实为罕见,整个会场,挤得水泄不通,坐两人的位子都临时安排了3个座位,走道处都挤满了听课的教师。听课教师几乎都提前1个小时到达会场,详细记录,仔细聆听,认真思考,会场秩序之“好”,绝无仅有。在这样激情高涨的会场里,我能欣赏到每一位献课教师的执教艺术,能为课堂中出现的每个问题质疑思考,能领略献课教师们的课前构思及课后反思,更能聆听教研专家高屋建瓴的评课,能够和教研专家们、联小、村小老师们一起关注、反思常态课中的计算课教学,我有以下感悟:

  一、课前要备“教什么?”

  从执教老师的课前思考可以感受到他们是如何利用教参、把握教材的。特别是Z老师、Z老师谈的课前思考,给我印象最深刻。他们既思考了学生已经学会了哪些知识,找准学生的实际的知识起点,又站在学生的位置思考教材是不是适合学生生活实际,如Z老师在执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因为教材中“八分之三张饼的说法不符合生活实际,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状态,加之一块饼与八分之一张饼模糊,难以区分,就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大胆取舍了教学情境。正所谓:情境是知识的外衣,算理是算法的拐棍。

  二、备课还要备“怎么教?”

  计算课教学本身就乏味,教师不乐意上,学生不喜欢学。Z老师为我们指明了上计算课的方向:“有情、有趣、有法、有效。”用数的组成、直观图形,当拐棍,理解算理;用分层练习、小组竞赛、容易沟通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计算课要有“总路子”,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优化算法。

  1、复习导入,重视口算;2、尝试解决问题,加强估算,探索交流归纳过程、理解算理;3、巩固应用,分层练习。

  四、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五、数学教师要锤炼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具体、及时的评价学生的点滴进步。

  几位名师的教学语言,简洁有力,富有鼓舞性和亲和力,给我们的课堂指明了方向。

  六、细节决定成败。

  名师的课堂引领我们注重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细到每个环节的预设、学生回答问题的每一句话,名师们都用敏锐洞察力,机智的教学方法引导着学生去探索、理解、归纳数学知识。

  于科长的每次画龙点睛般的点评,都把会议推向高潮,她一针见血的指出:课堂教学要找准学生的起点,把握本课的切入点,关注知识的重点,抓住课堂生成点,突破知识的'难点,落实学生的终点,不可平均用力,教师不要包办,要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方法总结归纳算理,优化算法。

  于科长还语重心长地劝勉老师们:要总结梳理数与代数中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在各册的分布情况及规律,这正是指引教师增加深厚的知识储备,在课堂的深度和宽度上下功夫,可谓用心良苦啊!我的心灵又一次被震撼了,王善宏老师的“学校而不叫教校”的富有哲理性的话语,令人深思;吕慎光老师的幽默机智的点评,催我们思考;Z老师说的:“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就都拥有了两种思想。”我愿意带着专家们给我们的这些思想,踏踏实实走好教学教研之路。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15

  听了这两节课,我认为他们的优点是老师讲课得心应手,重点把握比较准。每堂课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了师生间思想上的交流,感情上的共鸣,教学过程由导入,讲解、演示、提问、讨论,融入新鲜知识,巩固小结等主要环节相扣。

  我想在以后教学中应做到精讲、激趣。

  老师在课堂上必须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说明难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准确而迅速地传递知识信息。深度知识由浅入深,精讲精练。浅显知识点到为止。努力使课堂形成轻重缓急,张驰结合,让学生始终于紧张而兴奋的'状态。

  老师在课堂上,时时刻刻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趣的讲解无异于实施催眠术。在讲课时老师要充满感情,满怀激情,千方百计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数学心得体会08-30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01-09

学习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02-09

学习数学建模心得体会03-16

学习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08-13

学习小学数学心得体会02-13

关于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03-25

学习小学数学心得体会09-07

学习初中数学的心得体会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