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习心得

2023-04-17 学习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医外科学习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外科学习心得1

  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简洁的换药,其实忽视掉患者伤口,换药是个很艺术的过程。自己动过手,心里才会踏实点,想想以后假如身边有什么人消失了这种类似的疾病与伤口,我想基本的清理和操作我还是可以做到的。其次,这里的外洗方很有效,这是经过很多病人验证过的,所以我对这里的中药外洗方还是很有好感的,地肤子,蛇床子,地骨皮,海桐皮,土荆皮等为主要草药,煎水擦洗伤口会对防止感染有很大关心。

  再就是我看些关于外科的古籍,以及最近在抄老师的跟师手札,里面多次提到转气和导邪的理念。这使我想起古籍里对外科疾病,格外是肿,多用到黄芪这味药,之前以为是扶正气以利水,后来发觉或许真如王老师所说,黄芪与其说是补气,不如说是转气,而且是转三焦之气,在《四圣心源》里提到:“痈病浅而疽病深,浅则轻而深则重。痈者,营卫之壅于外也,疽者,气血之阻于内也。营卫之壅遏,有盛有不盛,故肿有大小。穴腧开而风寒入,寒郁为热,随孔窍而外发,故其形圆。疽之外候,皮夭而坚,痈之外候,皮薄而泽,阴阳浅深之分也。”许多肿,不是体内水多了的问题,而是堵住了的`问题,一味清热利湿不是很可取,而且在医院实习过程中,我也观看得知许多四周血管病患者都是寒热分踞,一般下肢,格外是脚,血管远端,冰凉,即使是开头疮疡肿痛发作时红肿热痛,但到后期脚基本温度偏低。但是从上焦辨证就有许多热象,我个人觉得很明显中焦也需要转转气,四圣心源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中焦脾胃的中心作用,像一个轴承转动,让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一旦消失不和谐,格外我认为寒热分踞就是阴阳升降不调的表现,以脾胃为中心。四圣心源提出的治法是上清下温。在医生老师为一个病人开的方子里,附子,黄柏,滑石等剂量大些,肺主全身之气,佐以桔梗、麻黄宣肺,牛膝引药下行,茯苓健脾利水,其他就是些清热利湿药了。总体来讲,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我始终觉得可以加上黄芪和柴胡,我问诊病人的时候,病人有提过右胁痛。圆满的是,我完全没有学会写打病史,电脑有限,让一个新人打电脑是一个会让科室整体速度变慢的事情,再加上我对打病史这件事不是很热衷,所以一个不愿打,一个不愿挨,我就在打病史方面一片空白了,不知道老师会不会觉得我太不求上进,在办公室的时间大部分不是帮学姐学长们分担打电脑的工作,而是躲在沙发上看书。不过我觉得能学到东西就好,能自己试着为病人换药,那点小小的成就感就足以让我满足了。

中医外科学习心得2

  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与西医在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和特点。西医的优势在于精密仪器的检测、超群的.外科手术、简单的器官移植、先进的抢救手段等。而中医的优势恰恰是西医薄弱的方面,中医的辨证施治既精准又敏捷,奥妙无穷,对诊治很多疾病,有其独到的特点。如对功能性疾病的诊治,退行性疾病的诊治,病毒性疾病的诊治,痰饮淤血病的诊治,疑难病证的诊治等尤具优势。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药的认识比较深刻,有相当多的人群喜爱中医中药。随着___的飞速进展进化,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中医中药的治病之本、调理、滋补功能就显得更加迫切需要了。 中国人的传统认识是中医越老越吃香。一个年龄大的中医,尽管本领平平,都可以称老中医,甚至夸大一点称“名老中医”,这说明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医是终身制的职业。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才能学好中医呢?《扁鹊仓公传》云:“人之所以病病疾多,医之所以病病道少”,这说明中医难学。有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又说:“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学中医诚然难,学精则更难。但既学医就必需学精,至少要确立“学精”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方能学成一个好中医。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依据我个人学医的体会,主要在于两点:一要仔细读书。中医的书籍,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尚嫌不够。读中医的书,不仅要读懂、弄通,而且要熟读、熟记,对很多重要的内容甚至要熟背。比如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若要有高深的理论功底还必需学好《内经》。读中医的书,要擅长融会贯穿,中医学的理论均源于《黄帝内经》,中医的各科临床,均源于历代医家的阅历积累和实践总结。

  举例说吧,比如学《伤寒论》,不仅要与《金匮要略》相融合,还要上与《内经》相联系,下与《温病学》相联系,此外,还要与内科学、方剂学、药物学、诊断学相联系。比如《伤寒论》的少阳证,这个少阳证就出自《内经》的《素问热论》。《内经》的少阳证只限于少阳经脉症状“胸胁痛而耳聋”,而《伤寒论》的少阳证则为半表半里证,胆火上炎,症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悄悄不欲饮食,必烦喜呕”,用小柴胡汤主治。再联系温病学中亦有一个邪郁少阳证,寒热类虐,心烦,口渴,脘痞,舌苔黄白而腻,用蒿芩清胆汤主治,系湿热郁闭少阳。如此联系比较,自然融会贯穿。

  • 相关推荐

【中医外科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中医外科学试题07-10

中医外科实习自我鉴定03-22

中医食疗学习心得11-22

中医外科岗位职责(通用5篇)06-02

中医护理培训学习心得03-17

中医护理学习心得12-29

中医知识学习心得(通用12篇)05-25

中医外科医师年终总结(精选14篇)12-01

中医护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