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管理模式学习心得

2023-04-11 学习心得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尔管理模式学习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海尔管理模式学习心得1

  为有效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尽快学习、引进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公司的竞争实力,公司于6月5日-8日组织部分管理人员去青岛海尔学习参观。我有幸参加公司组织的赴青岛学习海尔生产现场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与‘OEC’执行模式借鉴及启示培训,收获颇丰。

  现就如何结合企业实际,学习借鉴海尔经验、有效激活管理活力,浅谈个人体会和看法。

  一、学习海尔,推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是人,文化是魂。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就是被企业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公信力的无形资产。

  海尔所以能够快速、创新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走向世界,与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创立、员工普遍认同并主动参与的海尔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海尔的定位是一个从创业开始高速发展并不断创新变革的企业;海尔的目标是(敢争第一的)世界级企业与世界级名牌。海力在创新发展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凭借其特定的企业文化,将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造就了一支志同道合的员工团队,显著提高了团队凝聚力和企业竞争力,这是其纵横市场、百战百胜、高速发展的基础。

  如何打造成功的企业文化呢?在企业文化核心被广大员工认同后,企业文化的形成就要靠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我认为推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要层层发动、科学组织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的高层和中层首先要积极行动起来,全方位宣传企业文化;特别是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部门职责,深入研究企业文化,尽快编写企业文化教材,然后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各种形式,宣贯企业文化,造就企业文化氛围,使其深入人心。

  二、学习海尔,更新观念,讲求管理之道

  海尔的管理模式,开创了中国式现代企业管理的先河。学习海尔经验,不仅要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方法,还应学习海尔的管理之道。海尔奉信,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管理之道值得借鉴。

  1、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海尔教育各层员工,只有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才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市场不给你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改正错误的时间。能否建此忧患意识,确实是我们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前提,因为有了意识,才会有行动。警钟必须长鸣,建立忧患意识势在必行。

  2、海尔的解决问题三步法,高度概括总结了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处事原则,简单、明了、实用,抓住了解决问题的要害。结合我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也可以建立快速发应机制,编写规范,纳入管理。

  ●紧急措施:将出现的.问题迅速处理,制止事态扩大,紧急措施必须果断有效;

  ●过渡措施;在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尽可能挽回造成的损失,并保证同类问题不再发生; ●根治措施:针对问题的根源拿出具体可操作的措施,能够从体系上使问题得以根治,消除管理工作中发生问题的外部环境。

  3、80%/20%原则,是一个科学的法则。海尔在管理中奉行关键的少数制约着次要的多数。管理人员是少数,但是关键的;员工是多数,但从管理角度上说,确实是从属地位。出现问题,领导应负80%的责任,员工负20%(即个人)责任。只有贯彻这个原则,才能在管理中抓住关键,减少问题。 4、10%/10%原则,海尔认为在一个团队中,总会有10%的人工作业绩最优,10%的人工作效果最差;要用最优者的经验去帮促最差者,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整体素质。这是对毛主席抓两头,带中间及企业传统一帮一,一对红管理方法的应用和延伸。5、海尔的化管理值得学习。格言管理就是将管理中的制度、经验、要求、注意事项等总结成简单、明了、易背、好记的醒目语言,公示警示,提醒员工时时规范工作行为,建立正确的认识和理念,循矩办事。如终端的问题就是领导的问题;看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重复出现的问题是作风上的问题,部下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但是不能提高部下的素质是你的责任。

  三、学习海尔,引入OEC管理法,提高基础管理水平 OEC管理法,是在海尔全方位优化管理法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所得的一种先进的基础管理方法。

  OEC管理法也叫日日清管理法,其含义是全方位地对每人、每日所作的每事进行控制和清理,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今天的工作今天必须完成,今天的效果应该比昨天有提高,明天的目标要比今天的目标高。具体地讲就是要达到对事物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事事控制的目的,确保事物向预定的目标发展。即:总帐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其目的是以求把问题控制在最小范围、解决在最短时间,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以保证在永远在变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引入OEC管理法,可以有效地克服企业目前的多重管理缺陷,提升生产组织、现场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员工劳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使我们的工作程序化,简单化,职责分明,考核严格。

  应用OEC管理法,重在制度化、程序化,需要有一个引入、宣传、理解、完善、持续改进和逐步适应的过程,建议公司成立或责成专门职能部门策划、筹备,全方位组织实施。

  四、学习海尔,建立新的人才观念和用人机制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是海尔的人才观。海尔认为,现在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出人才的机制。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通过搭建赛马场为员工营造创新的空间。赛马机制包括三条原则:一是公平竞争,任人唯贤;二是职适其能,人尽其才;三是合理流动,动态管理。海尔员工全员竞聘上岗,在用工制度上,实行一套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机制和升迁竞争、淘汰机制。海尔对中层干部实行分类考核、管理,干部职位不固定,届满轮换;授权与监督相结合,规定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末尾要淘汰。总之,海尔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要义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在能力,让每个人每天都能感到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竞争压力,又能够将压力转换成竞争的动力,这就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秘诀。

海尔管理模式学习心得2

  海尔管理变革对于中外企业均具有借鉴意义,这是我关注海尔变革的原因所在。海尔变革并不局限于具体战术层面(当然离不开战术层面支撑),属于超战略变革,高度上升至模式层面,它试图解决的是关乎企业生存的一般性问题、普遍性问题。事实上,我更愿意将海尔管理模式变革视为“上刀山下火海”、“趟地雷阵”,挺过去给大家开辟一条生路,挺不过去就杀身成仁。今天,我们还暂时得不出“海尔新模式必胜”的结论,因为变革还在持续,而且我们的观察也需要时间。但是,海尔变革方向毋庸置疑,目前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战略设计形成可操作化的模板,而不是100个小微公司仍然有100张面孔。过去100多年,科层制管理模式被全世界广泛运用,即在于这种模式具有可复制性。

  因此,我坚持认为,关注海尔变革,实质上是关注中国乃至全球企业的未来。

  前不久,某知名企业管理类杂志就海尔管理模式变革对本人进行了采访,以下是采访内容。

  问:有人认为海尔缺失的其实不是管理,而是切实可行的战略,甚至是“经营不足,管理有余”,您对此怎么看?您觉得海尔的战略是什么?

  刘步尘:这个问题非常好!

  我不太认同“海尔不缺管理缺战略”的说法,和其他企业相比,我并未觉得海尔战略有明显不足,比如,海尔在中国企业界最早推行国际化战略,是品牌意识觉醒最早的中国企业,是服务意识觉醒最早的企业,这都是海尔战略较为清晰的体现,我们怎么能说海尔缺少战略呢?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张瑞敏执意推行管理模式变革?这是因为,他发现一旦一个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这个企业的竞争力就会下降,就会逐渐丧失原有的活力,患上我们通常说的“大企业病”。20xx年海尔实现营收20xx多亿元,这个体量已经很大了。张瑞敏渴望找到企业永久性生存的终极解决方案,这是“人单合一”模式的由来,也是张瑞敏倾力推行管理模式变革的核心。

  如果说海尔战略有什么不足,我倾向认为尚未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及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当然,我这么说是相对于国际企业而言。和国内同行企业相比,海尔品牌形象和技术开发能力都是不错的,但是,对于雄心勃勃的海尔来说,找一个国际企业做参照物可能更有意义,比如和三星相比,海尔品牌力、研发力还是不够的。

  问:您认为海尔为何会这么做,这么做是正确的吗?会不会存在风险?

  刘步尘:我上面说过,张瑞敏执意在管理模式变革上下大工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想找到一个终极解决方案,彻底解决大企业病的问题。事实上,张瑞敏作为中国企业界素有“管理大师”之誉的企业家,习惯于从企业管理模式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之道。

  当然,海尔管理模式变革存在较大风险,即使张瑞敏本人也承认这一点,为什么过去海尔这么重大的变革基本上不对外讲?就是因为张瑞敏觉得没有必然成功的把握,低调一点更好。

  海尔管理模式变革难在两点:

  一、转变观念很难。20xx年起,海尔即启动“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变革,至今已9年有余,仍然未达至预期目标,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让习惯了领导发工资的人自己找饭吃,这个转变很难。

  二、找到可复制的模板很难。现在,海尔在积极推进小微公司建设,但是,这些小微公司各各不同,海尔至今未提炼出一套成熟的、可复制的模板,导致推进起来不畅。为什么连锁店发展比较快?因为连锁店模式拥有一套可复制的模板。

  张瑞敏有一个基本原则,宁愿慢一点,也不能出大风险,不能让海尔发展的步伐停下来,一旦停下来,人们就有可能对变革产生怀疑,那麻烦就大了。

  问:您认为海尔去年的利润大涨40%,多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小微化、创客化等组织架构的变化?

  刘步尘:20xx亿元的营收,150亿元的利润,这个成绩不错,对提振海尔人推进改革的信心有益。但是,要说这个成绩有多少来自管理模式变革的贡献?还真不好讲。

  但是,我有一个基本判断:海尔变革已经走过最艰难的时期。我的这个结论来自两个方面的观察:首先是海尔小微公司在20xx年出现了明显的数量性增长,说明模式正在逐渐清晰起来,逐步有了模板。其次是海尔产品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一些创新度比较高的产品(有些甚至是闻所未闻的产品)开始出现在海尔产品序列里,这说明小微公司模式对产品创新的激励作用正在显现出来。

  问:张瑞敏反复提及了试错容忍度,他也说:“《失控》里讲,进化的'代价可能是失控,我们一直在拿捏这个度”。您认为这个“度”在哪里?海尔怎么变才会让自己变得最快,而阵痛最小?

  刘步尘:是变革就有风险,没有风险的变革一定是没有价值的变革。当然,我这么说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听任风险的存在,更不意味着可以让企业出现失控状态。

  变革的“度”,就是要确保变革不出现大的动荡,确保海尔必须实现营收、盈利双增长,做到这一点,海尔改革就能照常推进。否则,就有可能引发公众质疑,导致变革遭遇挫折甚至搁浅。

  变革必须稳妥推进,“快”绝对不是企业变革的第一原则,“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式改革要不得。如果要我给海尔改革提一个建议,我的建议是:在推进管理模式变革的同时,前往不要忘记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力度。大家发现没有,不管什么样的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建立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全球企业皆然。国际企业普遍重视研发投入以及品牌建设,中国企业应该例外。当我们为华为叫好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华为近年每年研发投入都在300亿元以上,已跻身全球研发投入最多企业前20强。

  问:您之前也提及海尔患了“多动症”,看不清这些战略、理论、模式到底给海尔带来了什么,经过长期观察,您觉得海尔“多动”到底给它带来了什么?

  刘步尘:的确,此前我曾经批评海尔患了“多动症”,事实上,即使今天大多数人仍然这么认为。前几天和一个家电连锁公司老总在一起,谈到海尔他说,海尔变化太快了,以至于我们都知道该和谁打交道,“这次接口人是张三,下次可能变成了李四,再下次又可能又变成了王五”。这位老总的话提醒我思考一个问题:当海尔大力推进内部变革的时候,是否考虑到外部客户的感受?无论怎样改革,都不能给客户制造麻烦。

  我对海尔心怀敬意,十分关注张xx主导的这场变革,希望海尔的变革不仅对海尔而且对中国乃至全球企业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模板。我同时希望,海尔一旦完成这场变革,一定要给企业一个平静期,以便休养生息,频繁的变动必然会形成内耗,甚至伤及企业筋骨。打个比方,要想身体好固然要锻炼身体,但是运动过度反而会伤害身体。

  问:海尔没有大搞30年庆典,反而以研讨会和创客大赛模式纪念自己的“30岁”,您对此有何评价?

  刘步尘:海尔想以此展示今天的海尔已经告别昨天那个传统企业,同时,海尔希望藉此进一步强化公众乃至媒体对海尔管理模式变革的关注。

  问:目前企业界有一现象,就是互相斗嘴、吵架、打赌,比如小米、格力,阿里、京东,而海尔走了相反的路,专心改变自己,面对质疑,基本不去辩驳,对此您有何看法?

  刘步尘:这的确是个有趣的现象。

  近年来,吵架、斗嘴似乎成为中国社会一种风尚,甚至成了一种营销手段,不少企业看起来玩的花样翻新,实际上很肤浅。

  虽然并非所有人都认同海尔,但是在家电行业,大家对海尔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这个企业极少攻击别人,我认为这是自信的表现。

  好比硬币有两面,海尔的这种自信也有其不利一面。比如,有人对海尔变革发表了不同看法,很希望能听到海尔的反应,但是海尔基本不予回应,导致不同看法、不同声音无法与海尔实现互动,这里为什么有人说海尔“关起门来搞改革”的原因。

  • 相关推荐

【海尔管理模式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海尔集团资金管理模式分析论文07-03

海尔观摩学习心得:海尔-不是传奇的传奇06-14

海尔管理模式的个人心得体会07-30

赴海尔观摩的学习心得范文06-13

赴海尔集团观摩学习心得06-14

青岛海尔参观学习心得感言精选样本06-11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学习心得03-28

海尔实习报告12-21

在海尔的实习报告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