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心》的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心》的学习心得1
《文心》对于培养文学素养,熏陶性情和心灵都有指导意义。说到文学素养,《文心》里面认为没有选择地多读书,不仅无益,否则还可能有害。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对于刚处在启蒙期,需要引导的人来说,选书不慎,确实会导致走偏。书里面开出的书单,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
其次,书里面还提倡培养敏感、善于感悟的心。书中的乐华和大文非常热爱学习,而且善于从生活小事中感悟,发现读书写作的秘密。譬如:
在《印象》的章节中,乐华和大文通在游山玩水中,体会记叙和描写的区别;
看到河流沿着山脚转着弯往下流的景色,感悟到柳宗元观察的精密(《小石潭记》中的描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他们在枚叔的引导下,从文字中感受“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
书里面提到的触发,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关于触发,书里面是这么说的,
“读书贵有断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
觉到与自已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行印证,是触发;
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倒子,是触发。
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触发贵是自己的新的才好,用月的圆缺来比喻人事的盏裴,用逝水来比喻年华难再,用夕阳来比喻老年,诸如此类的话在最初说出来的人原是一种好触发,说来很有新味,我们如果袭用,就等于一味说人家说过的话,自己不说什么了。”
这里提到的触发,其实可以理解为感悟、灵感。书里面的人受益于枚叔的提点,有许多新的触发。
乐华听公鸡打鸣,天开始破晓,联想到革命者;由衣服的领子和袖子难以清洗,联想到领袖的职责重大。他还经常将自己悟到的东西,随时写在小纸条上。关于他的触发,书里面这么介绍的,
“他从蝉声悟到抑扬的韵律,从日影悟到要的对照,从雷阵雨感到暴力的难以持久,从雨后的清凉悟革命的功用,从盆裁的裁剪悟到文字繁简的布置,从影戏的场面悟到叙事文的结构,从照片悟到记事文的法式。”
王先生由和尚诵经悟到读书也应该有高低缓急,杜振宇同学从穿衣服要分场合,悟到作文时候语汇要丰富多样,符合语境。类似的触发在书中还有很多。
这种感悟能力让我惊叹,真的是灵心善感。学会观察和思考,能够大大提升自己的'感悟力,对于熏陶心灵、塑造性格都有好处。如果从小就培养这样的习惯,对于完善人格、健全心灵都大有裨益。现在的人就缺乏这样静心感受生活,从生活中学习的能力。
《文心》的学习心得2
先说一下《文心》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些整体上的感受。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这个时期,这些老师和这群学生们,对学习的真诚,对学习的不浮躁。不觉,我也真切地沉浸其中,身心也逐渐被一种轻松的芬芳所弥漫,仿佛自己回到了小学、初中——那时的我还不会像现在这样焦虑,即便没有这么好的学习氛围,没有遇到这么学识渊博的老师,但心至少是平和的。
我还能感受到:这个时期的学习是那么的灵活,没有死板,没有功利,一股清爽的学习之风不觉袭遍全身,有一种童年时无忧无虑的快乐之感。
好了,说完了整体感受,我就浅谈一下读过这本书后所得的一些体会吧,其实也可以说是关于写文章的一些注意事项。
我为什么会读这本书呢?其实也就是想提高一下自己的写作水平,而在茫茫书籍中,人为恰巧下地就选中了这本书,哈哈哈。
我以前认为,写作无非就是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写出来不就行了,不需要什么写作指导。但看完这本书后,我认为不然。
关于上述我对写作的看法,这本书给出的一种解释,我认为是再贴切不过了:就意念的次第信手写的不一定有条有理,如果把未经整理的意念照样写出来,它们的失败就是无可挽回的了,这是就文章的组织来说的。正确的文章组织是把怎样起讫、怎样贯穿先作个大体的规定,然后一步一步写下去的。
具体来说,就是在写文章的时候,要不断的回问自己,问问自己要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那些材料能为自己的中心思想来服务?例证的顺序应该怎样来安排?文章的用词等是否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写文章时应该注意的。
在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关于写作的内容。比如它所讲的“触发”:一事一物所引发的思考,不管前人是否想到过,只要是自己想的,都是新鲜的,久而久之,自己触的多了,自己的独特性也就出来了。读到这儿,我也是颇受启发,我在想,我不应该只是一味的读书而不去思考,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读无字之书。
还有关于小说的,我近来一直想尝试着去写小说,可毕竟是无头的苍蝇,只能是瞎撞,还摸不到门道。但看了这本书所讲的关于小说文与记事文的区别后,我私似有所悟,原来:小说不一定要根据实事。即使根据实事,也不像叙事文那样记叙了实事便完事,还得含有其他的东西在里头。那其他的东西才是小说的本质,那就是作者从那些实事中看出来的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可是还有一点必得注意,须是把这种意义含在故事中间的才是小说。
还有……很多很多……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写作的一本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与学习的宝典。把写作融入了生活,生活细节中体现写作,读来真不觉枯燥。
《文心》的学习心得3
《文心》由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老先生所著,是一本专门谈论“读”和“写”的书。共有三十二个小故事,以民国时期几位初中生和教书先生之间发生的故事为线索,讲授了文章写作中需要注意的要点以及如何鉴别和欣赏不同的文章。
通过故事的方式传授写作知识,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写法。不过,其中的重点是教给读者写作的要点和技巧。
在《文心》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另一件事。”在现在以考试为主的教育模式下,老师在讲写作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讲如何写出获取高分的文章,反观学生写出来的东西,总觉得缺少了点真情实感,这或许与写作者的阅历和经历有关,但更多的也是与教育引导有关,所以,通读《文心》后,我就读书和写作两方面做出几点分享交流:
一、关于读书:
1.读书的目的在于收获其内容的意趣。
《文心》提出读书要学会站在文中人物的角度去感受、体会他人的经验。“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而读,勿只从文字上学文字”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大多只是通读一遍,大概知道里面讲了什么内容,如同读故事一样读完了一本书,却没有一个深入的思考,只有学会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2.读书要左右逢源
“好的文章不仅在于文法,更要有其它领域的涉及”想要提高写作水平,还要多多涉猎其它领域的书,比如逻辑学等。
二、关于写作:
1.端正态度,有感而写
写作应当是生活的一部分。大多数的学生模仿爆款题目下的花言巧语、局限了写作思维,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没有新意,无法吸引读者。
2.作文章法
不管是写文还是说话,都要在承接、转折的地方留心;使用字词时,要知晓其准确意思。
3.知、情、意
不仅是学生,有时候我们在动笔时也经常会觉得没内容写、不知道写什么。甚至写出来的文章也都是千篇一律的开头、结尾。因为作者不知道自己要写的是件什么样的事情;它与别物的关系是什么;对其发生什么样的感情。
读完《文心》一书,让我有一种学习上的突然顿悟:哦,原来自己平时的写作毛病书中早已说到,哪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自己经常所犯。它带给我各种思考,让自己对自己所写的东西有了清晰且深入地认识,更让自己对教学有了更多的感悟,也更加确定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应按照怎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怎样去培养出一名具有真情实感的学生。
《文心》的学习心得4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纽带,具有独特的魅力。我们讲起它的美,通常是褒奖它历史的悠久、想象的丰富、造型的美观,容易忽略掉汉字表意的变化无穷,正因为汉字在组成文段后表情达意的奇妙变化,为学习增添了难度,但也呈现出汉语学习的趣味,我想这就是不少老外醉心于汉语学习的原因了!
《方块字》这一篇章提醒我重新认真地审视汉字表意方式丰富变化的特点,提醒我思考在学习中可以将难点转化为兴趣,对于家长指导孩子来说,引导的关键往往在于家长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成为孩子对事物的原生认识。比如对“汉字表意方式丰富变化的特点”,如果我能将其视作一件趣事,和女儿一起探讨研究,一定好过这样对她说:“你们的课文太难了,一个字那么多意思,我是读不懂了,去问老师吧!或者给你报个兴趣班?”
前几日的一晚,女儿说:“妈妈,我考你一个问题呗?”临睡的时候,我已经相当疲倦了,可想着“在探究中发现乐趣”的事儿,我撑着半闭的眼睛问:“你说,什么问题?”女儿饶有兴趣地说:“文言文《狼》里有一句话,‘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这句话里的‘犬’是什么意思?”我依稀记得《狼》是蒲松龄的一篇短篇小说,写狼的贪婪和凶残,屠夫的勇敢,文章里的主角是狼和屠夫,没有狗。显然,这里的“犬”并不是作名词性质讲成“狗”。
正如《方块字》这一篇章里告诉我们的:字会因为地位而性质变易的。这情形在读文字的时候,要随时留意,尤其是文言文。因为文言文用字比白话文简单,一个字弄不明白,解释就会发生错误的。想到这里,我满怀信心地告诉女儿:“你看,这段话是写狼,突然出现‘犬’字,不是讲成名词性质的‘狗’,你要留意观察这个‘犬’字的位置,它在‘坐’的前面,对“坐”的方式加以修饰和说明,所以应该翻译成‘像狗一样’,是名词作状语。”女儿听得没了睡意,对我连连称赞,我说:你看,从文字中能得到丰富的暗示,是有趣的事儿吧!
《文心》的学习心得5
《文心》一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书,一艘载着国文知识向现代行驶的小船;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沉到了时代的底部,却总是会浮出水面,永不被埋没。
《文心》之中的精华,是教育。朱自清说过,“它不单是中学教师的书,还 是学生的书。”
有人说,这是一本教人作文遣词的书。这种说法并不贴切。它有线索,有时间,有故事,它是一部真真切切的时代小说,有着写法、读法、作法的轮流交织,既有发人深省的国文教学问题,也有令人学习的人物可贵的品质,将道理镶嵌在现实情境中,踩合了时代的精粹。
《文心》中的许多道理,到现在还 适用。“对待思想与学术与时代、思想的关联时,有人视作珍宝,有人视为骸骨,但学习的应是自己的,获得深入的探究成果才可视为真的‘自己的’东西。”王仰之先生的话总是干练、有力、生动,有着自己的时代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乐华的朋友——大文。他与同学们总是好学上进,踊跃积极;志清、锦华等人物的形象也跃然纸上,生动,活泼。有一个地方挺有意思,慧修劝说他的爸爸接受“新体诗”。开始,爸爸认为“唯有这新体诗不是诗”,“只是几句话语拼凑起来的韵脚不工整的东西罢了。”然而他与女儿谈了一次新诗体后,竟使他破格接纳了新体诗。这其实是一种时代性的交流与体会,让他沉吟着想:有点意思。想今天,学生如以往般努力,可是按部就班地照葫芦画瓢,老师边写他边记,连质疑一下也不敢。抒发的感情又遭到了“标准答案”的抨击……夏、叶二老约摸是想表达这个吧。这是语文的魅力中另外的缺点。
我们隔着八十多年的门缝,透过《文心》窥探到时代的感慨。主人公——乐华与大文两个人,也走了两条不同的路。乐华的父亲,周枚叔先生曾是语文教师,却因教育体制的种种漏洞失业,致使乐华曲厂里当工人……然而,乐华却保持一颗国文的学习之心,晚上的灯光下,他帮同学看作文……
这本书的时代是有局限的——可是,这更让我们读懂了历史,读出了那颗“文心”——对文学探索永远不停止的心。
【《文心》的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说 文 心12-06
文心诗歌07-11
散文《文者心》12-07
励志文-心是成功的保证03-28
以文印心的精选美文03-24
文与心同梦-美文03-22
文心读后感08-25
美丽的文心广场作文03-04
文心广场-500字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