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考:
本课是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分数,大部分版本的教材都是编排在三年级。作为初步认识分数,到底认识什么呢?
从数学的角度看,整数、小数、分数都属于“数”,而贯通所有“数”的核心是什么呢?数学大师华罗庚说:“数,起源于数(shǔ)”。依此来看,以单位“1”为标准量度量,结果如果满了若干个单位“1”,即可用整数表示;如果不满一个单位“1”,即可用真分数来表示;如果超过了1个或几个单位“1”,但又不满整数个单位“1”,此时用假分数或带分数来表示更合适。也就是说:整数是1的“积”,而分数是1的“分”。这样的理解,能将整数与分数很好地勾连。
从儿童的角度看,学生此前对数的认识都限于自然数(整数),认识逻辑是:有1个“东西”(如实物、图形、一米长度等),记为1,几个这样的1记为“几”。相对而言,这种由1到“几”的增量变化的整数思维几乎进入自动化阶段,而分数的认识,需要建立的是将1均分到几分之一的减量思维,突破了原有的思维逻辑,改变、丰富、完善着对“数”的计量方法。
从教学的角度看,三年级学生对分数的感知也并非一张白纸,有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听到、看到过分数,甚至有意无意中还使用过分数。故而,教学要贴近儿童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关联性的学习素材和研究主题,帮助儿童把握分数的本质,建立整体思维,渗透模型思想。课堂力求简约而又深刻,数学而又儿童,“好吃”又有“营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整数”。
学数学离不开和“数”打交道。关于“数”,数学家华罗庚爷爷说了这样一句话:数,起源于数。
读一读。加上拼音再读。
看图数数。1个苹果,2个苹果,4个苹果。1米长度,3米长度。
在数学上,像1、2、3、4、5……这些数叫“整数”。生活中常见,常用。
2.说“分数”。
今天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听说过这一种数吗?你能不能说出一个分数?
二、探究,新授
1.研究“二分之一”。
① 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二分之一?
② 拿出长方形纸,能想办法找出它的二分之一吗?动手操作。
③ 交流基本方法。(左右对折,上下对折,斜着折)。
寻找共同点: ◆ 平均分 → ◆共2份 → ◆其中的1份
④ 写“二分之一”。二分之一这个数怎样写,就能把这三个共同点都包含进去呢?
创造写法,介绍想法。统一写法,解释说明。介绍分子、分母、分数线。
⑤ 除了上述三种方式,还有其他的方式也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一根横线绕着中心点旋转,变化成梯形等分。)
凸显:只要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2。
2.类推1/4。
如果对折后再对折,展开,1份是多少呢?为什么是1/4?平均分,共4份,其中的1份。
四分之一怎么写,就能把这些意思包含进入呢?
3.比大小。每个数都有大小,分数也不例外,对照图形,说一说1/2和1/4的大小关系。得出1/2>1/4。
4.顺推。如果再对折,其中1份是1/8,1/8比1/4小。说一个比1/8还小的分数。
三、深化,巩固
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四、对比,建构
回忆“数,起源于数!”,可以用这句话来理解分数吗?(先“分”再“数”)。
1.看“图”数数。把1叠加,得到整数1、3、5。把1均分,得到分数1/4、1/6、1/8,。
2.看“米尺”数数。1米叠加得到3米,是整数。1均分,得到分数1/2、1/4、1/5,并比较大小。
3.尝试为分数“1/10”画一幅图。
五、总结,激疑
认识了分数,有什么收获。还对分数的什么感兴趣?
小学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2017-06-28 19: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