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9-23编辑:互联网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时、分、秒

第一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建立“1秒”概念;

2、创设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并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1分=60秒”;

3、通过对秒的体验、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景导入  

     同学们,在今年十月一日国庆节这一天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把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让我们再重新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火箭马上就要发射了,我们一起跟着倒计时。)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有中国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所以同学们才这么激动和兴奋。同学们,我们刚才倒数的5、4、3、2、1用的什么时间单位?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时间单位。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需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这个时间单位。板书:秒的认识。

   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用秒来计时的?

二、学习新知:

1、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秒,咱们看看钟面上哪根针是表示秒的?请看大屏幕,叫什么针?秒针是什么样的?同桌互相说说看。

 这根最细最长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秒针是怎么走的?(一小格一小格的走的)

  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呢?(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多说几遍。板书。

咱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

你能不能用一个动作一个手势来表示1秒这个时间呢、

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

2、一秒的价值。一秒很短一下就过去了,其实1秒钟能干好多事情呢。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看一看。

想不到吧,短短的一秒钟那么有价值,不仅如此有时候一秒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

如果刘翔再慢一秒钟,那取得金牌的人还会是他吗?1秒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在赛场上要争分夺秒、分秒必争。在学习上也要如此。

认识5秒: 5秒有多长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同学们可以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做一下动作。

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猜一猜

同学们说的很对,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一个小格。

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

秒针走一圈是60秒的同时,分针刚好走了一个小格,也就是1分,那么……你有什么发现吗?

1分=60秒

半分等于多少秒?

2分钟等于多少秒?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分钟呢?

120秒是多少分钟?

感受一分钟

60秒也就是一分钟有多长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一下。

1分钟能做什么呢?咱们来个一分钟体验活动好不好?

学生汇报。

一分钟同学们做的事情可真不少。

3、看书60-61页。

三、自主练习:

1、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填上合适的单位

3、比较大小

4、秒针分针时针走5个小格格式多长时间。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秒的实际意义,建立秒的时间观念,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由于时间单位比较抽象。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学生感到不习惯。这就给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学习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效果还好。

第二课时: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安排自己课余时间的活动,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时间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准确地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时间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时间单位有哪些? 

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 时 = ( 60 )分       1 分 = ( 60 )秒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例 1。 

(1)2 时 = (    )分 

学生自由说一说括号里应该填多少,是怎么想的? 

归纳:1 时等于 60 分可以推出 2 时就是 2 个 60 ,等于 120 分。 

(2)练一练。 

3 时 = (   )分 

4 分 = (   )秒 

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3) 1 分 30 秒 = (   )秒     

80 秒 = (     )分(    )秒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得出:第一个题目要先把 1 分转化为 60 秒,再用 60 秒加 30 秒得 90 秒。第二个题目要看 80 秒里面有几个 60 秒还剩多少秒,有 1 个 60 秒就是 1 分,还剩 20 秒。 

(4)生生之间互相出题,进行抢答比赛。 

2.学习例 2。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上给出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图上告诉我们小明在早上 7∶30 从家出发去学校,7∶45 时就到校了。 

提出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3)小组讨论,看哪个组想到的办法好。 

交流:① 钟面上数格:从 7∶30 到 7∶45 ,分针走了 3 个大格,是 15 分钟。 

② 列算式: 45 - 30 = 15(分)

(4)练一练。 

① 学校春游, 7∶30 出发, 8∶50 到达。路上用了几时几分? 

② 同学们去春游,路上用了 1 时 30 分, 9 时到达。他们是几时几分出发的? 

③ 一列火车本应 11∶20 到达,现在要晚点 25 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 

3.合理设计时间表。 

(1) 

起床 离家 到校 放学 睡觉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每组推荐一份表格。 

(3)小组内学习。 

① 了解推荐表格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② 请你在作业纸上提出三个问题。 

③ 组内同学相互交换解答。 

此处放手让学生组内学习,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大家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简单的时间计算,在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究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有趣。

三、学以致用,实践创新 

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为自己每日的学习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时间计算,你有什么体会? 

课后反思:

本节课有两个主要的知识点,一是简单的单位换算,另一个是会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段,尤其是第二个则更是难点,找时间段的方法很多,如正着数时间,用后边的时刻减去前一个时刻等,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不好统一处理。但格式上还要有统一的要求,个别学生学起来很困难。

第三课时:综合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四部分习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秒”。

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秒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课

1、时、分、秒之间有什么关系?

2、填空。

4时=(   )分

3分=(   )秒

二、自主练习

1、第3题。

读一读,说一说。由于让学生课前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还了解哪些类似的信息? 

如:光1秒钟能传播多少路程,声音1秒钟能传播多远,飞机1秒能飞多远,1分钟一般正常呼吸多少下等。

2、第4题。(实物投影仪出示)

让学生把认识时间和时间的计算结合起来,既要写出时刻,又要计算一段时间。注意算法多样,既可数格,也可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5题。

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独立完成,再交流想法。

4、第6题。

穿衣服需要多长时间?刷牙需要多长时间?吃早点需要多长时间?整理书包需要多长时间?同学们不能浪费时间,要节约时间, 把自己的每一件事情做的又快又好。

指名说。

5、第7题。学生交流。

6、第9题。

联系自己的作息时间填一下,使自己更合理地安排生活。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你们还有什么疑问?

四、布置作业

    第66页课后实践与调查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综合练习课,关于时间段的计算还是本节课的难点,比如;后边的时刻是9:00,前边的时刻是8:45。求中间的时间段,0分不能减45分,怎么处理?要让学生弄清不够减时,要从9:00借1时当60分,60减45等于15,这样中间的时间段就是15分钟,在这部分教学里,书写格式是个难点,不知道怎么写才合适,是个不好把握的知识点。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会正确地换算。

  2、能正确地求出经过的时间。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重点难点:

  会灵活地计算经过的时间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1分=(  )秒  1时=(  )分

2、上午第一节课( )时( )分开始,一节课是(  )分,(   )下课。

3、张小琴跑60米的成绩是9(  )。

4、 吃一顿饭大约要用15 (  )。

二、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

(1)上午第一节课用了40分。

(2)下午2:10同学们在上第一节课。

(3)我最晚7:00起床,学校要求7:40到校,我最晚7:30从家出发,那么7:00起床到7:30这段时间我可以锻炼一下身体,大约用15分钟,再洗漱和吃早饭大约用15分钟。(4)提出许多问题,如:

 A、 中午11:30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B、 下午第二节课结束到放学大约间隔多少时间?

 C、 中间休息多少时间?

三、课堂练习题:

 1、4时 =(  )分         3分=(  )秒

   5时 =(  )分         8分 =(  )秒

     1时20分=(   )分       2分15秒=(   )秒

     65秒=(  )分(  )秒      80分=(  )时(  )分

 2、在(  )里填上“>、<或=”。

 48秒( )1分  1秒( )60分  1时( )60秒

 1时( )55分  3分( )3秒  2分( )120秒

四、思维训练:

 1、时针与分针重合在一起时是(  )时整,时针与分针组成一条线时是(  )时整,时针与分针成直角时是( )时整。

 2、小强开始做作业,从镜子里看到钟面(该钟面只有刻度没有数字)是6:15,做完作业后,再看桌上的钟正好也是6:15,这是怎么回事?他做作业花了多少时间?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练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时间不等人,只要你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生活就会有意义。

课后反思:

时间方面的换算学生已经掌握了不错了。比较大小方面也掌握方法了,就是计算时间段还是掌握的不是很理想,部分同学就是知道答案但也不会叙述思考方法,还需要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