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爱心同行,与真情同伴--我的农村小学教育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7-10-11编辑:互联网教学文摘

 我是羊尾镇中心小学一名普通的教师,是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带数学学科。

我是1997年参加工作的,已经有17个年头了,17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

一、 默默耕耘、不断钻研 。

 1997年9月,我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我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我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二、 细心关爱,耐心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盛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我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比如,班里有个女孩叫陈星雨。她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我课上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当发现她的英语很好时,就在学校每周一句的英语学习中,让她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语文课上的一分钟演讲,她也能够大胆地走上台来。后来陈星雨同学的学习更是突飞猛进,还当上了课代表。

   看着孩子们的成长,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我班有一个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张春杰,上课不听讲,纪律散漫,不爱学习,让他做题,他不是说没有铅笔,就是说没有本子,还对你嬉皮笑脸,虽然多次教育,但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怎么办呢?为了这个调皮鬼无我真是费尽了心思,绞尽脑汁想出了对付他的对策,首先我试着寻找他本人身上的优点,结果发现他这个人还真有不少优点。比如,爱劳动,每次劳动,他总是特别积极,干得起劲。另外,他还十分有礼貌,每次见到老师远远就笑着打招呼。于是我就特别注意他,一发现他做好事,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表扬,随时随地用微笑去鼓励他,在他犯了错误时,我也从不大声训他,而是以一颗宽容而博大的心去感化他、激励他,让他感觉到老师是爱他、关心他的。我还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比如:“张春杰,今天所学的内容一点儿也不难,只要你认真听讲一定会做。”遇到简单的问题,就叫他回答,并及时的进行表扬:“张春杰,你真棒,回答得真好。”最后,为了让他不再找不学习的理由,我还从家里拿来本子和铅笔,他说没什么,我就发给他什么,看他还有什么话可说,并且单独给他讲解他不懂的问题,一遍又一遍,直到他弄懂了为止。当同学们做练习的时候我还经常给他“开小灶”,这样既防止他偷懒又能及时发现他有哪些问题不懂,以便及时对他进行辅导。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我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不再厌学了,纪律也好多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爱戴,我的工作同时也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这就是爱的力量。这样的例子在很多很多,我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时刻想: “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三、 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

 任教十六年来,我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所担任的学科在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有的学生一周五天都吃住在学校, 作为老师,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还要关心孩子们的生活情况,给孩子们当好校园里的父母。叮嘱他们怎么饮食更健康,告诉他们随着气温变化增减衣服,放学前一遍遍提醒他们早点休息。我班住宿生王雍雁同学,身体一直很差,有次发烧烧到了39度,我二话没说赶紧将她送到医院,到医院后,医生说幸亏送来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她妈妈赶到的时候,王雍雁不仅退烧了,精神也好多了,把孩子安全交到家长手中之后,我才到学校上课。付出真诚就能得到真诚,付出理解就能得到理解,而付出爱就一定会得到爱的回报!我所带的班级学风好、班风正,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们都认为我是可以放心依赖的老师,又是知心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2013年7月,我被县教育局授予“师德标兵”称号。

    师范毕业以来,我一直在羊尾镇工作。看着好多同学朋友都去繁华的县城工作生活,孩子也去了县城里的学校就读,我也羡慕过,动摇过。可我最后还是打消了这样的念头,因为这里是我的家乡,我觉得我不能只顾自己享受耽误了孩子们,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于是我踏踏实实一干又是几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