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东、南、西、北 导学案(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4-25编辑:互联网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东、南、西、北

认识东、南、西、北(一)

【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47页例1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九第1~2题。

【导学目标】

1.知道地图上的4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单元主题图、例1图、中国地图)。

【导学过程】

一、拍手活动,引入课题

师生边拍边说: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教师:我们刚才拍手时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学生:上下、左右、前后。

教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吗?学生:东南西北。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利用这几个方向来描述事物所在的位置。(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4个方向。

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一)。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导学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1)出示书中第50页中国地图。

教师:在地图上怎样辨认东南西北呢?谁会看地图?(会看地图的学生举手)

(课件中“内蒙古自治区”整块闪动)

教师: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哪一方?谁知道?

学生: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是看了电视后知道的。

教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在内蒙古自治区有美丽的大草原(课件出示)。我们再来看看地图下方的海南吧!(课件出示美丽的大海图片)这里有蓝色的大海,气候温暖,燕子和大雁都要到那儿去过冬呢!你知道海南在什么方向吗?学生: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1:“海南”有个“南”字。

教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中国的许多地方在命名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了方向这个问题。

学生2:南和北是相对的。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这里可以看出,地图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南、北)想一想,地图的左边、右边是什么方向呢?学生:左西右东。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我从书上看到过,况且我爸爸也告诉过我。

学生2:因为西藏在我国的西方,西藏在地图的左边,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学生3:我知道上海在我国的东方,被称为东方之珠,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够从生活中积累知识。人们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今后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这句话来判断地图上的方向了。(板书:东、西)

(2)介绍十字形方向标。

教师将黑板上的东西相连,南北相连,做成十字形方向标,学生快速记忆地图上的方向。

(3)在课间活动中体验东南西北。

①徒手操:全体起立,面向黑板,和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面向地图,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②游戏:小小机器人,面向地图指方向!(教师说地图方向,学生用小手指出这个方向)

2.理解运用

(1)教师:请孩子们看书中47页图,这张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的吗?你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箭头和一个“北”字。

教师:这个叫做方向标,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地图的上方就是北方)你还能联想到其他几个方向吗?(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在面向地图,看地图的时候,只要看见方向标,然后就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句话来判断方向了。

(2)教师:请大家在书中的图上标出“东”、“南”、“西”、“北”。

(3)说一说:以岗亭为中心,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相互说一说。

教师:如果站在草坪、新华书店、红光路转盘、少年宫看,岗亭的方向又该怎样说呢?(学生分别回答)

教师:岗亭没动,为什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呢?

(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因为观察地点不同,以草坪为观察点,岗亭在草坪的东面;以新华书店为观察点,岗亭在新华书店的北面……

教师:物体所在的方位是相对的,观察的地点不同,方向就可能不同。

(4)指导学生完成书中例1第(2)小题,然后再集体订正。如果学生有难度,可借用十字形方向标。

三、解决简单问题

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中国地图。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重庆市,看一看,找一找,我们的家乡重庆的东、南、西、北方各有哪些省(市)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2题。(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代替军舰,更形象直观。)

五、反思小结,自我评价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导学反思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认识东、南、西、北(二)

【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例1及相关练习

【导学目标】

1.使学生会在实际情境中辨认东、南、西、北4个方向,知道地图上的4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导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认识东、南、西、北4个方向,增强学生的方位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导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方位的相对性。

【导学过程】

活动一:活动引入,明确辨别方向的方法

1.拍手引入课题

师生边拍边说: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教师:我们刚才拍手时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学生:上下、左右、前后。

教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吗?学生:东南西北。

教师: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4个方向。

板书课题:东南西北。

2.交流日常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辨别方向?

(学生:看太阳、指南针、观察积雪、观察树叶……重点介绍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

活动二:活动体验,辨认东、南、西、北

1.结合座位辨认东、南、西、北

 (1)在命名中初步感知方位。

教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有5个学习小队(学生在教室里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队就座,如图一),老师要送每个小队一个好听的名字--瞧瞧(课件展示五个队牌:中心队、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喜欢吗?

教师:这个小队在我们的中间,我们应该把哪个名字送给他们呢?

学生:中心队。

教师:其余4个小队,我们就根据你们在教室里坐的方向来取名好吗?小朋友们,你们能分清现在的东南西北吗?(不能分清)我们还是请指南针来帮帮忙吧!(教师将指南针放在中心队桌上,测出北方,并命名北方队)

教师:这是北方队,那南方队在哪里呢?请南方队的孩子起立!

教师:为什么你们就是南方队呢?

学生:南北是相对的!

教师:南和北知道了,东和西又在哪里呢?(学生猜,意见不一)

教师:老师提示一下吧:这个方向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哪个方向呢?(东方)你们队就应该叫--东方队!请东方队的同学挥挥手。与东方队相对的是--西方队。祝贺你们!

小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中,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也是相对的!相对的孩子相互挥挥手,笑一笑!

(2)在活动体验中进一步体验方位。

教师:现在,各小队都有了自己的名字,我想考考大家,(师走到教室中间)请中心队的孩子起立,面向北方队,说一说你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学生自由说后抽代表向全班交流)

教师:请东、南、西、北队的同学分别说一说,自己对面的同学坐在什么方向?(学生在小组内说后,每个小队各请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

2.结合地图认识东、南、西、北

(1)认识地图上的方向标。

教师:小朋友们把我们生活中的东西南北分得很清楚了,在地图上怎样辨认东南西北呢?(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教师:仔细观察,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有“箭头”,还有“北”字。

教师: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箭头和一个“北”,这个叫做方向标,看一幅地图首先要看方向标。猜猜它表示什么?

学生:箭头朝上,表示上面方向就是北方。

(2)引导学生得出地图上的方向。

教师:哪个地区在北方?(内蒙古)你们知道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吗?(课件出示草原美景图片)我们再来看看地图下方的海南吧!(课件出示美丽的大海图片)这里有蓝色的大海,气候温暖,燕子和大雁都要到那儿去过冬呢!你知道海南在什么方向吗?

学生: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海南”有个“南”字。

教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中国的许多地方在命名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了方向这个问题。

学生2:南和北是相对的。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这里可以看出,地图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南、北)结合刚才的活动想一想,地图的左边、右边是什么方向呢?

学生1:左边是西,右边是东。

学生2: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教师:到底哪种猜测对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请大家起立,面向北方队站好,想一想,你们的左面是什么方向(西方)?右面是什么方向(东方)?当我们面向地图时,同样也是左边是西,右边是东。(板书:西、东)

(课件展示地图东方和西方的典型城市图片:上海与西藏,教师作介绍)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地图上的方位是怎样确定的了吧,人们绘制地图或平面图时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现在我们面向这幅地图,随老师手势一齐指着说:“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个规定对我们后面进一步学习方位用处可大啦!

(3)介绍十字形方向标。

教师将黑板上的东西相连,南北相连,做成十字形方向标,学生快速记忆地图上的方向。

3.在课间活动中体验东南西北

(1)徒手操:全体起立,面向黑板,跟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面向地图,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2)游戏:小小机器人,面向地图指方向!(教师说地图方向,学生用小手指出这个方向)

活动三:闯关大行动--行行走走辨方向

1.第一关:“五岳”命名我能行

教师:我国有5座有名的山峰,合称“五岳”,想去游览一下吗?(学生:想),你知道是哪5座山吗?瞧:嵩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课件分别出示五岳的名称,如图二),这5座山又以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命名“五岳”。嵩山在它们的中间,被称为中岳嵩山,其余4座山用我们今天学习的4个方向可以给它们命名为什么“岳”呢?

学生命名: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教师:为什么泰山你命名为东岳泰山呢?(因为它在东方)

教师:看来地图确实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绘制的。

2.第二关:东西南北我能辨

教师:看一幅地图,首先要看方向标,请看屏幕,这是一幅平面图,图上的方向标告诉我们什么呢?(出示图三)

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师:图上都有哪些建筑呢?我们站在学校观察,学校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有什么?

学生在组内相互说,说后抽代表在全班交流:医院在学校的北方……

教师:那么学校所在的方向我们又可以怎样说呢?(学生:在医院的南方,广场的北方,电影院的西方,新华书店的东方)

教师:孩子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但老师有个问题,学校的位置又没有变,怎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呢?

学生:因为我们是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学校。

教师:你真棒!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时会感受到物体在不同的方向,这说明方向是有相对性的。

3毙〗岱此迹赞美激励

总结闯关活动成功!学生总结本课有什么收获和进步,或还有什么疑惑。

               认识东、南、西、北(三)

【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48页例2及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九第3~4题。

【导学目标】

1.认识并能正确区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方,会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历辨别东、南、西、北方的过程,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导学准备】

教师:指南针。

学生:分为5个小队,按东、南、西、北、中几个方向坐好;每组一个指南针。

【导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当你走进校门的时候面向哪个方向?升国旗的时候你们朝着哪个方向?你家的阳台朝着哪个方向?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方向问题。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如何辨认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板书课题:辨认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

1.明确生活中辨认方向的方法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辨别方向?

学生1:看太阳辨别方向。

学生2: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端指向南。

出示指南针,教师随机介绍指南针。(结合教科书53页)

学生3:如果是在雪地上可以观察积雪辨别方向,积雪化得快的一边是南,化得慢的一边是北。

学生4:如果是晚上,可以观察北极星辨别方向。

学生5:观察树叶辨别方向,树叶密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的一面是北。

……

教师:你们知道得可真不少,真是些热爱生活的好孩子。

2.结合座位辨认东、南、西、北方

(1)在命名中初步感知方位

教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有5个学习小队(学生在教室里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队就座,如图一),老师要送每个小队一个好听的名字--瞧瞧(课件展示5个队牌:中心队、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喜欢吗?

 教师:这个小队在我们的中间,我们应该把哪个名字送给他们呢?

学生:中心队。

教师:其余4个小队,我们就根据你们在教室里坐的方向来取名,好吗?小朋友们,你们能分清现在的东南西北吗?(不能分清)我们还是请指南针来帮帮忙吧!(教师将指南针放在中心队桌上,测出北方,并命名北方队)

教师:这是北方队,那其余的几个小队你能说说看吗?

学生:南北是相对的,与北方队相对的小队就是南方队了。

教师:南和北知道了,东和西又在哪里呢?

学生1:左西右东。

教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1:在地图上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我想人们绘制地图时图上的方向与生活中的方向应是一致的,那生活中就应该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了。

学生2:我还知道这个方向是太阳升起的方向,也就是东方了。妈妈教过我一首儿歌: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教师:你们真聪明!你们队就应该叫--东方队!请东方队的同学挥挥手。与东方队相对的是--西方队。祝贺你们!

小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生活中看太阳升起的方向可以确定东方,便可以推测出其他几个方向;也可以用指南针测出北方,再找出其他几个方向。

教师:从我们坐的方队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中,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也是相对的!

教师:说得好!

(2)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方位

教师:现在全体起立,我们面向东方,看看我们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

学生: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教师:转一下身,当我们面朝南方时,再指指看,我们的后面、左面、右面又分别是什么方向?再面朝西方、北方,看看我们的后面、左面、右面又分别是什么方向?

学生活动。

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不管我们怎样转动身子,东南西北是不会动的。

教师:同学们真会观察,请大家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现在我们教室里的方向。

三、巩固运用

1.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现在,各小队都有了自己的名字,我想考考大家,(教师走到教室中间)请中心队的孩子起立,面向北方队,说一说你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并看看各有些什么?(学生自由说后抽代表向全班交流)

教师:请东、南、西、北队的同学分别说一说,自己对面的同学坐在什么方向?(学生在小组内说后,每个小队各请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3题

学会用指南针确定北方,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找出其他几个方向,摆上相应的学习用具。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作指导。

四、反思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进步?

本节课你有什么遗憾?还有什么疑惑?

五、课外实践

课外完成练习九第4题。

导学反思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认识东、南、西、北(四) 

【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例3,练习九第5题。

【导学目标】

1.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会看简单的路线图(4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在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路线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同一路线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进一步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方位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方位知识的意识。

【导学准备】

第49页例3的挂图,洋洋的模型图片

【导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第49页例3的挂图(删去图中的人物及对话语)。

①谁能在图上指出东、南、西、北4个方向?

②说一说,大象园、天鹅湖分别在斑马园的什么方向?

③说一说,狮子山、长颈鹿园分别在斑马园的什么方向?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向我们问路或我们向别人问路的问题,怎样描述行走的路线,才不会让人走错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路线问题。

板书课题:认识简单的路线。

二、探究新知

1.感悟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教师:愉快的星期天到了,洋洋去动物园玩。她看完了狗熊后,想要去看长颈鹿,但不知该怎么走了,你们能当当小导游,告诉她该怎么走吗?(教师将洋洋的人物图片贴在狗熊馆)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按学生描述的行走路线,教师在图上根据他的描述移动洋洋的人物图片,当学生的描述不明确时,教师就故意走错,迫使学生调整描述的方法和语言,逐步让学生感悟到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最后把洋洋放在长颈鹿园的位置。)

教师:谁能再来说一说刚才洋洋从狗熊馆到长颈鹿园的行走路线?(抽生再次描述)

2.体会同一路线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走法

教师:洋洋从狗熊馆到长颈鹿园,除了刚才同学们谈到的这种路线,还有别的路线吗?

请描述的学生在图上进行演示(抽学生移动洋洋的人物图片,演示刚才所描述的路线)。

教师:如果你是洋洋,你会选择哪一条路线?为什么?

3.解决更多的路线问题

教师:洋洋的问题我们帮助她解决了,大家真能干!你们还能再当当小导游,介绍介绍怎样才能从狐狸馆走到天鹅湖吗?

请学生说出不同的走法。

教师:小导游们,如果要从猴子山走到鸵鸟园,又该怎样走呢?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再集体汇报。

教师:同学们真会开动小脑筋,找出了这么多种路线。

4.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路线问题

教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请同桌的两个小伙伴合作,一人扮演洋洋问路,一人扮演小导游回答。扮演小导游的同学根据洋洋同学的提问,在图上演示行走路线。

(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5题。

(1)在图中画出洋洋上学的路线。(2)说一说小敏放学回家的路线。(3)说一说娟娟到小敏家的路线。(4)同桌互相提出问题,并互相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

教师:今天学会了什么?描述路线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导学反思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一)

【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54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第1题。

【导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4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7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知识的产生过程,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积极参与探究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导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第54页例1的情境图。

学生:一张正方形纸。

【导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折一折

教师:同学们都喜欢折纸游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折一个方向板。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然后打开,中间就有一个“十”字形的折痕,这就是一个方向板了。(教师示范)

教师:想一想,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方向?(东、南、西、北)请把这些方向写在方向板上。这个方向板我们就做好了。学生填写如下:

 2.辨一辨

教师:在地图上是怎样规定方向的?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北面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略)

教师:请大家把方向板的北面对准教室的北面放好。教室的南面在哪里?请你向南面招招手;请你面朝东面敬个礼,面朝西面点点头,面朝北面大声地说:“我认识方向了!”

3.说一说

课件出示情境图:(上面只标有商场、学校、邮局、医院,中间有一辆小汽车。)

教师:你能说一说在这幅图上,小汽车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有哪些建筑物吗?

启发学生说出小汽车的东面有学校,南面有邮局,西面有医院,北面有商场。

(课件在图上显示东、南、西、北4个方向,再逐一出示车站、银行、饭店、公园图。)

教师:在小汽车的周围还有一些建筑物,你知道它们在小汽车的哪个方向吗?我们以前学的方向已经不够用了,我们还要认识一些新的方向,这便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认识方向(二)。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个方向

教师:一位叔叔要到银行去取钱,但他迷路了,你能说说银行在哪个方向吗?

学生可能会说是东北方向、东和北的中间或北东方向。

教师:因为它在东和北的中间,我们通常说成“东北”,而不说成“北东”。

教师:看一看,在这幅图上,你还能发现一些这样的方向吗?

启发学生:饭店在东和南的中间,是东南方。

 公园在南和西的中间,是西南方。 车站在西和北的中间,是西北方。

教师:有没有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启发学生思考:因为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也是相对的,不可能扯到一块儿来。

教师:人们常说“四面八方”,现在你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吗?

四面,就是指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方。

2.及时巩固

学生尝试完成书中第54页的填空,教师作指导。

3.辨认教室里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个方向

教师:我们教室里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又在哪里呢?虽然我们没有指南针,但我们可以借助方向板来帮助我们。请大家将课前的方向板补充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个方向。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现在方向板上有8个方向了,我们可以用它帮我们找准方向。我们已经知道了教室里的北方,请大家借助方向板,将方向板上的北方对准教室的北方,找出教室的其他7个方向。(学生活动)

教师:再闭上眼睛想一想教室的8个方向。

教师:谁能说说老师现在站在你的哪个方向上?(学生回答略)

教师:大家都说对了,可为什么你们的说法不同呢?是老师站的位置变了吗?

(学生悟出:因为观察位置不同,所以说法不同)

4.课堂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题。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题。

四、全课总结

教师:你们觉得这节课有用吗?你有哪些收获?

导学反思

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二)

【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55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第2~4题。 

【导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地图上的方向(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8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在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路线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同一路线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进一步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方位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方位知识的意识。

【导学准备】 

教师:第55页例2图。

学生:方向板。

【导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游玩过哪些景点?(学生回答略)当我们到一个景点游玩时,一般都会看到一幅导游图,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小明的家乡去玩一玩。这就是小明家乡的一幅导游图。(教师把第55页的例2图贴在黑板上)

教师:当我们到一个地方游览时,可以先看看它的导游图,了解各游览景点的位置与方向,然后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路线问题。

板书课题:认识简单的路线(二)

二、探究新知

1.了解各地名的位置

教师:看一看,在这幅图上有哪些地名?从图上你还看到了什么?

教师:你能说一说各个地名的位置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各个地名的位置,如果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有难度,可借助方向板)

2.设计路线

(1)教师:你能为小明上学设计一条路线吗?

出示:小明上学的路线:从家出发先向()走到电影院,再向()走到学校。

(2)教师:小明的爸爸在红光厂工作,妈妈在设计院工作,你能为小明的爸爸、妈妈分别设计一条上班的路线吗?

学生独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再全班交流。

(3)教师:小明放学回家了,你能帮帮他设计一下他回家的路线吗?

学生交流,再指名汇报。

教师:小明的爸爸、妈妈下班后,回家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独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再全班交流。

3.课堂活动

教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邮政局正在招聘“小小邮递员”呢!邮政局委托老师来进行面试,有兴趣吗?

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图。

教师:从图上你发现了一些什么信息?

学生交流后回答。

教师:只要同学们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就可以通过面试了:

(1)小狗要把信送到小鸡家,可以怎样设计路线?

(2)小狗从小鸡家回到送信出发的地方,可以怎样设计路线?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填空,再集体汇报,教师作评价,并对回答好的学生及小组颁发“小小邮递员”的聘书。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第2题、第3题。

四、全课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描述路线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五、课外作业

练习十第4题。 

导学反思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