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发布时间:2016-8-28编辑:互联网教学文摘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能力就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在此,我就根据自己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下几点:

一、协作作学习在讨论中培养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说过“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就已经阐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合作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从小就应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如果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合作性学习就能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性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师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例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先让学生把准备题“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7和21、9和11、63和21、8和5,仔细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通过求这四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讨论上面的两个问题,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并形成共识,学生们归纳出:7和21、63和21、这两组数他们之间是倍数关系,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较小的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如:8和5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0。这时教师肯定学生的结论,鼓励它们合作,他们就找到了求最小公倍数的两个好方法。从头一个学生谈起到最后一个学生的实践验证,人人互相谈论,各自在实践中的结论,不仅使学生合作氛围增强,还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得知了同学们的合力,从而产生了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课堂中不愿讲话的同学也变得灵活起来,讨论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课堂教学进一步活跃起来。

二、知识在探究中发现。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而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例如,教学“秒的认识”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针--秒针。接着,通过引导学生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着秒针走动的频率体验秒的实际意义。同时让学生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和“秒”实际关系(1分=60秒)。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又如,随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就是1秒,闭眼睛数出60秒;推荐一名同学跑50米再返回,估计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切实体验到了“秒”的实际意义,形象地建立了关“秒”的感性知识。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的个数、拍手的次数、音乐的节奏等现实的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智能在探究中发展。

     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自主发展,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把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设计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填表描图。之后出示小华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放投影和录音,学生想利用什么方法能整理各种机动车辆在10分钟经过的辆数呢?学生们先是想出不同的数数的方法,有的说:“一辆一辆的记、有的说过一种车辆写一种名称”,再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最后整理,学生们当时都想自己想出妙法,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让老师采纳,记得学生在争论中还把自己的好处说给大家听,最后在教师的辅导下,确定了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整理,学生们公认后,方法很快地得到了应用。

 

数车辆能用画“正”字的方法,而且其它方面的数据也能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学生们进一步肯定了它的应用价值,那么凡是能让学生探讨的教师应大胆让他们自主探究,在调查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发展他们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四、 知识在探究中掌握。

     课堂中推进探究性学习是目前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准备问题的分析解答,追问解题思路,他们探究中发现,从已知推出所求问题,而后教师将探究重点内容交给学生,引出例题,如题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用学过的知识同学能解答这道题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看谁学的快又好,读题后,分析数量关系,从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你能按照题意找出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吗?学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找到了等量关系,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列出方程,解设原有x千克,x-5×7=40,学生解后,写出了答案,利用这种方法教师放手给出例题,让学生探究自解例2,全班35人,除一人解答不完整以外,全部符合课标要求。在完成例2之后,教师让学生从中找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由于学习是在探究中求知,并逐步掌握。所以本节课大大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大家你争我叙,说除了学习中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