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之整理与复习

发布时间:2017-11-15编辑:互联网教学文摘

 数学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一、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

教师应该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在更大的范围内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回顾、整理、比较和对照。在使互不相连或联系较少的知识,有机地得以沟通,形成纵横联系体系。如在整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复习中,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时要及时引出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试着说一说,通过知识的比较,知道分数、除法、比之间的联系:比、分数、除法各部分名称的关系,强调知识的重点,为学习 =(   ):40=(    )(填小数)=60÷(    )=(   )%这类综合性的数学复习题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还能加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如0.1=0.10=0.100=0.1000,作分数表示: = = = 。在比较中,也能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小数的基本性也是有共同之处的。

二、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所学内容。复习时,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参与整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整理的可能不够确切、有不够全面,教师在学生开动脑筋、深有体会的基础上加以点拨,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复习各部分内容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预习。这样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复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例如:在复习《比例》的知识中,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学生说,我学过“解比例”,“那么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比例的基本性质”我又问到:“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马上回答出比例的基本性。接着,我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比例的意义,说说生活中的比例,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学生汇报如何求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接着还有学生说出比例尺的类型。最后学生自己回忆也正、反比例的意义,如何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再回忆出利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通过这样的复习,使比例的知识成为一条线型网络,学生能一清二楚地了解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

三、在复习整理的过程中在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思考需要时间,带有思考性的问题要给学生时间,先让他们独立思考,再进行师生、生生交流才能有效培养各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模糊的概念、不熟练的方法、尚未解决的疑问等,通过各种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质疑问难以及必要的练习,使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使生疏的技能熟练起来。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是灵活应用与提高能力的基础。例如:在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法则和定律中,我首先出示一些简单的口算题:3.89+2.99  75.2-19.8  10.47-5.68-1.32  4.37+ +0.63+  1025×72  38×56+44×38

94×101   × ÷ ×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中数与运算符号的特点,把上面的题分类,可以怎样分类?再让学生独自思考,小组讨论,说一说应该怎样分类,(能不能简便计算)分成两类,再让学生说说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最后,学生从中选出一道自己最容易出错的题做一做,同时提醒其他同学在做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如 × ÷ × 计算中很容易算成是“1”。通过同学的提醒,学生就能以前忘记的知识: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减法、除法的性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能重新记住,对四则运算的法则也会进一步理解。

 四、加强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要从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练习以适当的调整和增补。同时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练习有所收获,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如在复习用比例解决问题时,教师首先出示:“1、一本书共560页,小明前3天看了84页,照这样的速度,看完这本书共要几天?(用比例解)2、一本书,小明每天看28页,要20天看完,如果每天看35页,要几天看完?(用比例解)”大部分学生都能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接着,教师再改动上面两题中的个别字如第一题把问题中的“共”改成“还”,用比例怎样解?第二题把问题加“提前”两字,又该怎样做?学生在原来复习的基础上,再通过上面两题的对比,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这两题,还有个别学生不能完成的,教师就题论理、启发思路,提高他们对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要课堂中也有所收获。同时,我还通过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课堂的学生对学生作业批改、让别交谈中等,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发现他们的学习经验,在班上介绍和交流,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复习课中,我们教师在对学生掌握本单元、本册、整个小学价段的数学知识要充分了解,如学生对哪些方面掌握的比较好,哪些方面有不足,那么我们的数学复习课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复习课能做到整理有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