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播放一段视频,引导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录像配音:“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卫星绕月球一圈大约用时127分。)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提炼出本节课研究的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引出卫星绕月球21圈要多长时间这样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问题。
(二)探索算法,合作学习
1. 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明确估算意义,交流估算过程,体会估算方法。
2. 尝试计算,探索方法。
(1)独立尝试计算。
127×21的准确结果究竟是多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先想想怎么算,然后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指导帮助个别学生,请运用不同方法的同学在预定位置板演。
(2)同桌交流算法。
请同桌两人相互交流,体现同伴合作与同伴互助。
(3)全班共享算法。
学生汇报介绍算法,注意互评。 预测几种可能出现的方法:
① 口算(运用乘法分配律)127×20=2540 127×1=127 2540+127=2667
②表格算法(如果不方便板演,可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的练习本。)
③竖式笔算
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适时板书。第一步算的是什么(127×1,绕1圈的时间),第二步算的是什么(127×20,绕20圈的时间),这里怎么只写254?(0不影响计算结果,可以不写,这里表示的是254个10)最后又怎样算(127+2540,把两个得数加起来,就是绕21圈的时间)
④口算(分解乘数)127×21=127×3×7=381×7=2667
引导学生明确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算法。
⒊对照比较,总结方法。
这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真是一个美好的分享!那么,哪几种方法之间有联系?都是怎样算的?
引导学生表述,第1种口算方法、表格算法与竖式算法,都是先分别算出1圈和20圈用的时间,再把得数加起来。
小结:无论是哪种方法,都是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计算。
现在我们自己给自己出一道题。请同桌两个人,一人说一个三位数,一个同学说一个两位数,两人做同一道题。期间教师提问:我发现有两个同学做的得数不一样,你想说点什么?
(一定、可能、不一定这样的话,训练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学以致用,巩固发展
2008年,你最难忘的是什么?关于北京奥运会,你都记住了哪些数字?你知道有多少名运动员参加了北京奥运吗?解决了这个问题,你就知道答案了!
1. 共有20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平均每个国家和地区派出54名运动员,北京奥运会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参赛?(一个因数中间有0)
2.(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一套奥运纪念福娃210元,如果我们全班每个同学都购买一套,一共要花费多少元?(一个因数末尾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