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的变化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7-10编辑:互联网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18--119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了解我国城市1996年至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变化情况。

2、在了解的基础上,通过调查、计算、填表、和画图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自己及同班同学家庭1998年至2006年人均住宅面积的变化情况。

3、感受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教学重点:学生收集数据、汇总数据、分析数据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学生收集数据、汇总数据、分析数据能力的培养。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课前的收集数据到课堂上的计算汇总数据、分析数据以及填表画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感受使用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收集数据,完成表格 年份 家庭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 人口/人 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

1998年

2002年

2006年

1、课前布置学生各自了解自己家庭在1998年、2002

年和2006年底的住宅建筑总面积和当时的人口数,并把了解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完成下表。

2、解释“建筑面积”的含义

所谓建筑面积通常是指房产证上登记的面积。 回家咨询家长

收集数据

完成表格

二、指导计算

分析数据。 1、指导学生观察统计图,

介绍:“人均居住面积”是指平均每人拥有的卧室面积

2、让学生自行列式解答问题1,指名说说具体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小组里说说对问题(2)的理解,再全班交流。

相机提问:(1)1999年的人均居住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是不是可以肯定参与统计的669个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都已经达到小康目标?

小结:由于这里的“9.78平方米”是1999年全国669个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正常情况下有的城市会大于这个数,有些城市会小于这个数也就是不能肯定所有城市都达到小康的目标。也就是平均数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情况。

观察教材提供的统计图,独立解答第一题。

学生回答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集体补充小结

三、汇总数据

制作图表

1、指名介绍一下现在家庭生活变化情况。

2、汇报自己的家庭住宅建筑面积的变化情况

3、提问:要完成全班同学家庭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变化情况统计表和统计图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讨论交流:怎样快速准确地把全班同学调查的数汇总起来。

小结优化方法:可以先分小组用计算器算出本小组同学家庭住宅建筑面积的和与人口数的和,再把各小组住宅建筑面积的和与人口数的和分别相加,从而算出全班同学家庭住宅建筑面积的总和与人口数的总和。

4、指导小组合作分工,完成本小组的数据汇总。

5、组织各小组汇报本组数据,进行全班汇总

6、根据全班汇总出的数据,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7、总结交流。

学生回答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集体讨论

集体总结

小组进行数据汇总

分组汇报全班汇总。

学生独立完成119页的统计图。

四、自主总结

交流体会

1、组织交流,鼓励从不同角度说说自己的收获体会。

2、指导阅读“你知道吗”?交流体会。 学生交流

自主阅读

交流体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