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森供稿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9页例3、例4及“做一做”和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2、合理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借助形(数轴)来理解数,经历从实际中抽出数学模型(数轴),从数形结合两个侧面理解问题。
3、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低于正常水位0.16米记为-0.16,高于正常水位0.02米记作( )。
2、在直线上表示2,0,1.5, 。
3、-3和-5谁更大?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呈现例3
(1)学生观察情境图,叙述图意
(2)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3)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4)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再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5)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6)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叫数轴。
(7)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2、呈现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先让学生说说数轴上数的大小情况,0的左边是什么数,0的右边是什么数。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 -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 〉6,但是-8〈 -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的不同。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三、巩固练习
1、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 ),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 )。
2、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 );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 )。
3、根据数轴上的点比较大小。
-7○ -5 1.5○52 0○-2.4 -3.1○3.1
四、反思提高
同学们,学到现在,这节课也将近尾声了,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吧!
我的反思与体会
学生对数轴并不陌生,就是多了负数一方有的学生理解慢,觉得正数是从左向右排,负数是从右向左排的错觉,当知道负数的数值越大,负数越小的时候,好像明白了,但在练习的时候(比较大小)还是出现了错误。还得通过练习,来认识知识,强化知识,巩固知识。
《圆柱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彭月秋供稿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
学习提示:
(1)你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
(3)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尝试练习:
1、圆柱体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体的( ),周围的面叫做(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体的( )。
2、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 ),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 )。
3、下面图形中石圆柱的在括号里打“√”,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关键点拨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听课随想
板书设计:
┌长方形
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反思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