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统计表练习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7-19编辑:互联网数学教案

 课题: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第3、4、5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熟练的认真填写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 感受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调查活动的内容

1、 本校各年级男生、女生人数。

2、 调查本小组同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情况,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各组人数。

3、 调查自己所在年级的两个班,学校田径运动会班机的得分情况。

二、 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1、 小组分工合作,整理调查到的有用的数据。

2、 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年级 合计 男 女

总计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三、 完成练习第4题

1、 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数据适当进行整理,然后全班交流。

2、 明确这里所说的体育达标是指最后的一次。

3、 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五年级---------同学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

                                    年      月

成绩

人数

组别 合计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总计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4、你还了解到你们班同学体育达标的哪些情况?

四、 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

1、 你们学校最近一次田径运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学校田径运动会班级得分情况统计表

班级

得分

项目 合计 ( )班 ( )班 ( )班

总计 

短跑 

长跑 

跳高 

跳远 

投掷 

2、 从表里你知道些什么?

3、 你们班得分情况怎样?对你们半的体育老师和体育委员你有什么建议?

4、 分析哪些项目有优势,哪些项目比较弱,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书106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 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例2的复式条形统计图(2003年北京市、桂林市各季度的气温情况)

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交流信息,认识这里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通过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信息。

2、师:淡蓝色直条表示北京市的气温,那么深蓝色的直条表示什么呢?

问:你还知道些什么?(北京市第一季度的平均气温是1摄氏度……)

3、填写下面的统计表,思考问题:

季度

平均气温℃

城市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北京市 

桂林市 

(1)这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哪个季度相差最小?

(2)北京市哪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桂林市呢?

(3)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

4、小组内填写交流,指名回答填写的结果。

5、问: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还有哪些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三、巩固练习

1、 指导完成“试一试”

先让学生说一说统计表中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说一说统计图中电脑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图中。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写什么?

2、 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观察统计图中上海市和海口市空气质量的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每日各城市的污染指数是多少。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写什么?

3、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有那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二十的第2、3题。

教学目标:

1、 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独立完成统计图的填写和比较。

2、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调查活动需要的数据。

自己班同学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合格情况,收集有关的信息。

二、 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1、 小组分工整理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

项目

人数

性别 文字处理 绘画 上网 编程 其他

男 

女 

2、 小组内交流统计表的数据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

3、 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4、 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什么顺序填写的。

注:也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项目开展活动。

三、 完成练习二十底第3题

1、 分析借阅图书情况统计的数据。

2、 根据统计的数据独立完成统计图,想一想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

3、 指导学生适当重新整理数据,问:如果不分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应怎样整理数据?统计图应该怎样画?(按图书种类把相应的借阅本数相加)

4、 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个统计图。

5、 分析比较:

(1) 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 五年级一班有40人,你能分别算出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平均每人借了多少本图书吗?

(3) 五年级一班本学期平均每人借了多少本图书?

   6、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

四、 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统计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

课题: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教材110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3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讨论,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后的体会。

2、 帮助学生适当整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 回顾与整理

1、学生说一说本单元学习的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呈现更为丰富的信息,而且还便于比较不同项目的数量)

2、学生说一说填写复式统计表和

第十单元 整理和复习

数的世界(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单元  P116 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板书课题)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复习负数和小数

1.提问:什么叫负数?什么叫小数的含义和小数的性质?请大家举例说明。

2.完成P116第1题。

学生反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再说出一些用正、负数表示的数量。

3.完成P116第2题

请学生讲清楚思考的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4.复习数位顺序表。

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5.完成P116第3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

三、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1.提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2.完成P116第4题

学生反馈。说说为什么4.3和4.300是相等的。

3.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

学生板演。

四、复习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1.提问:小数改写的方法是什么?再怎样求它的近似数?

学生口答。

2.练习小数改写的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改写”与求近似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完成P116第5题

反馈。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数的世界”

教学后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