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下练习十教案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8-8编辑:互联网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p.95~97 

教材简析:这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第1、2题是引导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理解的练习,其余是求平均数的练习。为了促进学生在求平均数的练习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各题练习重点又不尽相同。像第3、4、6、7题要求学生说说从给出的数据中还发现了什么,第4、6题注意了培养学生对平均数的估计能力,第5、8题要求学生把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求平均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数据处理过程。最后编排的“你知道吗?”,则着眼于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求平均数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去判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平均水深110厘米,“我”身高145厘米,下水游泳会不会有危险? 

读题后问:什么情况下会有危险?那你认为会有危险吗? 

估计学生会有不同的选择,分别请代表阐述理由。 

没危险的理由:身高已经超过了平均水平 

有危险的理由:平均水深110厘米,有可能有的地方比这浅很多,对应的有的地方就应该比110厘米深很多,所以还是有危险的。 

用手势来表示一个池塘的形状,感受它不同于游泳池,有的地方会很浅,中间部分则会很深,所以如果到中间去游泳的话还是会有危险的。 

2、下面哪些说法不合理? 

读懂题目的意思,重点理解“不合理”:有的问题也可以计算得到有个数据,但这个数据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不合理的。 

(1)小力走8步,共走了520厘米,他平均每步走65厘米。 

(2)一班和二班足球比赛的结果是4比0。这场比赛平均每班进了2球。 

解读:4比0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合理吗?为什么? 

(比赛的目的是找出差距,如果也平均了之后,就没有差距,也就没有比赛的必要了。所以它是不合理的。) 

(3)电梯里有8人,他们体重的和是430千克。平均每人的体重大约是54千克。 

(看图后,可能会有学生会提出:图中有2个小孩子,他们的体重肯定会明显低于平均水平,那么肯定会有体重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这还是符合平均数的特点的,还是合理的。) 

3、四位同学为希望小学的小朋友捐献图书情况如下表(表略) 

你从表中读懂了哪些信息? 

(如果有学生已经提到了书上的问题,那就不要再看书上的了。但书上的问题是基本问题,要人人都理解并掌握。) 

4、你能算出三年级平均每组植树的棵数吗? 

读懂书上的统计图,问:这张统计图与我们前面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吗?(数据只标出了双数的) 

那第一组是植了多少棵呢?其它几组呢? 

算出他们平均植树的棵数。(8棵) 

在8棵处画上平均水平线,你又发现了哪些知识呢? 

引导学生发现:有了这平均水平线,很容易看出有比它多的,肯定也有比它少的。…… 

5、李江调查了他们小组6个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表(表略) 

(1)找出他们中最高和最矮的? 

(2)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 

问:在估计的时候你能先确定范围(或排除哪2个数据)吗?说说这是为什么? 

(3)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看看你估计得怎么样? 

在计算的时候,注意结合竖式,让学生了解一些比较实用的简算方法。 

7、下面是上星期小华记录的每天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表略) 

问:你知道一天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产生在什么时候吗? 

(1)上星期平均每天的最低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观察表中的最低温度,它们有什么特点?(都是20多度) 

那在计算平均数的时候你有什么好办法? 

指出:平均温度肯定是在20多度,所以可以先不看十位上的2,只看个位:4+2+1+2+3+4+5=21,21÷7=3,20+3=23 

最高气温呢?能不能也用刚才的方法来算?为什么? 

那你可以怎么算才简便? 

(课堂上有学生发现这些数据都接近30,所以把它们先都看成是30。) 

(2)通过上面的练习,你有什么发现? 

8、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男生和女生的体重,填在表中。再分别算出男、女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这道题在课堂上没有时间讲完,所以布置了大家把有关的数据统计好,下节课继续交流。) 

另外再布置作业:记录你本周做家庭作业用的时间。 

课后小记: 

今天课堂上出现了新问题。题目:p.95第2题。就是那三句话,哪些说法是不合理?由于我在一开始就强调了找“不合理”,所以在第2句话出来的时候,少数学生提出了它是不合理的,理由说得也还算可以。让我没想到的是,第3句话有更多的学生认为了也是不合理的,理由是:这图上有2个小孩子,他们的体重肯定是明显低于平均体重的,也把他们说成是大约54千克很不合理。如果把图上的人都改成大人,那还可以接受……其实我清楚,第2句话有很多的学生认为还是可以的,如果换一种方式,学生还是会认同的;有了它的强调之后,第3句话在很多的学生眼里就变成了一种不合理。这种题目在课堂上还可以辩论一翻,但在学生的独立作业中呢?我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