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11-17编辑:互联网教学文摘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克”和“千克”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使学生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体系。

四、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掌握用毫米、分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毫米、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吨的观念。

六、单元评价要点

1、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吨的观念;

2、掌握并能正确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9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备注

例1

1、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厘米=10毫米。

2、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1

例2 1、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1

例3例4 1.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空间观念.

1

例5 1.通过教学,掌握千米和米之间 的进率关系,并且学会根据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 

2.通过“换算”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分析、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有序地思考。 

1

例6例7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2、培养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2

单元测试 1

测试情况反馈 1

合     计 9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