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书本从13页看到34页 ,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⑴这块草地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要多少块这样的的草地?
⑵丁晓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⑶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一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2.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三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4.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5.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巩固。
商的位数估算的结果准确值
876÷3 242÷4 896÷8 644÷7 753÷5 417÷6
四、作业
36页2、3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估算:
70÷8 44÷9 79÷2 161÷2 344÷9 688÷8 99÷5
85÷4 51÷5 13÷2 46÷7 23÷3 81÷2 176÷8
2.解决问题:
有62棵树,三年级5个班去植树,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还剩几棵树?
二、练习:
1、第4题:是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第4题采用竞赛计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一种激励的氛围种提高计算能力。
783÷6 584÷5 824÷4 920÷8
720÷3 204×3 238+647 412-298
2、第5题:提醒学生看清题意,逐以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576÷3÷4 81×7÷9 201+232-3
399÷7+294 672÷(2×3) (601-246)÷5
3、第6题:
是计算在解决问题种的应用。而这题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读懂题意,会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
待学生完成后,让自己对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头表达解释,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4、3元一根冰棍,30根冰棍装一箱,杨叔叔8箱冰棍4天就全卖完了,那么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平均每天卖了多少根冰棍?
三、小结:
你觉得这个单元你学到什么?你对这个单元的那些知识还不是很清楚?你对这个单元还有什么问题?
第三单元 统计
教学内容
1、 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 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1、 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课时安排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
2、求平均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1)
教学内容 第38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5、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
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 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2)
教学内容 第39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二、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1、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2、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3、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4、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5、观察体重统计图,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6、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7、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三、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四、教师小结
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五、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第三课时平均数(1)
教学内容
第42页例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校“捡回一个希望”角学生参加收集矿泉水瓶情境,谈话导入。
1、他们在干什么?其中有一个红领巾小队收集的情况是这样的(给出数据、、7个 、、5个 、、4个 、、8个、、、、、、、)。
2、看了这些数据,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发现的?
二、探索新知
1、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四位同学平均每人收集了6个矿泉水瓶,谁能说说平均是什么意思?
2、这四位同学收集的个数如果都一样多的话,每个人收集了6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3、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6个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最后,推选一位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小组汇报
1、他们用到了估算的方法,我们一起来估算一下,(教师把一根水平线移到7块的高度),平均数会是这么多吗?(继续往下移动水平线到4块的位置)会是这么多吗?(继续把水平线慢慢往上移)体验平均数。为什么呢?
2、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得不一样多的数量,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同样多,就得到了他们的平均数。你们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板书)还有其他方法吗?(以多补少)
3、那平均数是不是就是以前学过的每份数呢?为什么?(7+5+4+8)表示什么?
总数量(板书)4又表示什么呢?总份数,那你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求吗?
4、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讨论,尝试,发现了平均数,学会了求平均数。知道这个红领巾小队平均每人收集6个。如果我们全班40名同学都去参加,一次可以收集多少个呢?你是怎么想的?这就是平均数的一个用处。我们还可以推想出全年级的收集的个数。
三、巩固
1、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吗?老师这里有一组来自会展中心博览会的消息。出示下列信息:
(1)美食节开幕后,第一天参观的有3万人;第二天参观的有4万人;第三天参观的有1万人。
(2)李刚参加打靶比赛,第一次中了7环,第二次中了9环,第三次与第四次共中了16环。
2、你能求什么问题?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
反馈时强调:我们在求平均数时要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3、平均数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我从统计部门了解一组平均数。出示:
(1)195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52岁,199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72岁。
(2)1978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4平方米,1999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9平方米。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南宁市每个人都拥有住房面积9平方米呢?
我们同学家里的住房面积有多大?你们能算出你们家里平均每人的住房面积吗?
我们同学家里的人均住房面积比9平方米大的有多少?
100%的同学都比9平方米大。生活是很幸福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幸福的日子,好好学习。
四、拓展
生活当中还有那些地方也用到平均数呢?谁举例
1、平均数在生活中的用处确实非常广泛,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平均体重,平均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平均身高的情况,你们想一想老师还需要了解些什么?
2、老师了解了这么些数据:(出示)你们能求出这一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吗?自己试一试。
3、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数,是第一排同学的身高,你能很快的求出平均身高吗?说说你是怎么求的?
4、这样同一个班里,抽取了两组数据,求出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和130厘米,到底那一个更接近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呢?请认为是135厘米的同学说说理由。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43页例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 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3、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
王强是欢乐队中最高的队员,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就下结论欢乐队总体身高比开心队高吗?为什么?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
1、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
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师: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回忆得起来吗?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
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
[板书: 100分 98]
[板书: 99分 99]
[板书: 98分 99]
[板书: 100分 100]
[板书: 96分 98]
[板书: 98分 100]
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
平均分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十一
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 综合练习
练习内容
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
练习目标
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本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知识?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二、指导练习
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
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
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
第三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第四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
第五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