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案四认识除法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6-26编辑:互联网数学教案

           

                     1.分一分

                    第一课时:分一分(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平均分。并能够几个几个地分,通过动手作知道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分,分成几份。初步建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表象。

2. 使学生通过操作,分析,综合。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

二. 新授

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6只桃子。

提问:这里有几只桃子?如果要把它们分成2堆,你会分吗?

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指名演示。

(2)请同学们把6个分成3堆,指名演示。

(3)请学生们观察:通过刚才的分圆片,几种不同的分法的情况下,左边每份圆片的个数同样多吗?右边呢?

(4)指示:像右边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2.试一试。

(1)请学生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如何把8个桃平均分,试着自己动手分一分。

(2)每四人一小组,学生们将自己分的过程,结果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3)指名汇报一下自己分的情况,并演示。

(4)提问:为什么我们说这样分就是把8个桃平均分了呢?

(5)练习:课本第32页例题。

A.幻灯出示。学生分别说说图意                                                                                                                                                         

B.学生判断,并说明为什么是平均分。

C.小结: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称作“平均分”?

3.教学例2。

(1)出示幻灯。提问:你在图上找到了什么?有几只小猴子,几只桃子?

教师边叙述,边出示题目。

提问:“每只小猴子分2个桃”,我们怎样分?几个几个地分?

(1) 教师演示:

A.把2只桃子分给一只小猴,提问:分完了吗?再拿几只桃子分给第2只小猴?

B.再把2只桃子分给第2只小猴。提问:分完了吗?怎么分?

C拿最后2只桃子分给第3只小猴。提问:结果分给了几只小猴?

(3)6只桃子,每只小猴分2个桃,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想一想,老师刚才是怎样分的?

请学生自己一边分,一边说说分的过程。

(4)提问:请说说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分的?为什么? 

4。试一试。

(1)教师示范操作分小棒:拿出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先拿出2根放一堆,再拿2根又放一堆``````一共分成6堆。

说明:每2根放一堆,就叫“每2根一份”。

提问:这里的小棒可以看作几个几?这说明12里面有几个2?

(2)照样子分一分,说一说。

(3)学生填书。

(4)提问:刚刚在分小棒,分桃子时,我们都是几个几个的分的,这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31页“想想做做”第2题。

(1)第一幅图是什么?

说明:把5块饼干作为一份,就把它们圈在一起。

请学生照样子把剩下的饼干每5块一份,圈一圈,再填一填。提问:这些饼干我们是怎样去分的?

(2)生独立完成第2幅图。

(3)提问“我们在分这些物品时是怎样分的?属不属于“平均分”?

2。操作练习。

(1)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     )份,12里面有(     )个2。

(2)把12根小棒,每6根一份,分成了(     )份,12里面有(     )个6。

3。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1)请学生看图,了解意。

(2)请学生用小棒,或直接在图上圈圈,画画的方法来分一分。

(3)根据分的结果完成填空。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什么叫做平均分?几个几个地分属不属于平均分?

                         第二课时:分一分(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行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知道每份是多少。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学具准备

12根小棒,1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平均分的含义。

二。新授

1。教学课本第32页例题。

提问:树上结了几只桃子?要分给几只小猴子?要怎样去分?要求什么?

“平均分给2只小猴”是什么意思?

(2)教师示范分法,每只小猴1个。

提问“现在2只小猴手中桃子的个数是不是一样?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3)请学生们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按老师分桃子的方法,先试着分一分。

(4)引导学生们看书例3的桃子图。

提问:我们刚才是几个几个去分桃子的?

请学生说说分桃的过程。

(5)小结:当我们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时,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去分,直到分完,最后分完,最后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子的个数同样多。

2。教学课本第32页“试一试”。

(1)出示第(1)题。

A学生读题。

B提问:要怎样分?平均分成几堆?                    

C。学生动手分一分。

D。指名说说分的过程,填写括号。

(2)出示第(2)题。

A学生读题。

B。指名板演,学生分小棒,边分边说分的过程。

C。分完后看图,说一说:把几根小棒平均分成几堆,每堆几根;也就是把12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3)出示第(3)题。

 A。学生读题。

B。学生动手分一分,小组内交流,并说说图意。

(4)小结: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几堆,要按堆数一根一根地分,分的结果是每堆几根,表示把12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33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题目,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要怎样分这堆胡萝卜?要分给几只小白免也就是要把它们分成几份?

(2)请学生用学具代替分一分,或用连线的方法连一连,圈一圈。

(3)填写括号。

(4)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2。小结。

当我们要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去分,直到分得每份个数同样多。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组内动手分一分,讨论,交流分的方法。

(2)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另一种分法,也就是要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最终分得发结果还是每份同样多。分的时候,要一个一个地分,结果才与每份的个数相同。

                      第三课时:分一分(三)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为几份,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异,但分的结果每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使学生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教具准备

课本第34页教学情境图。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12枝铅笔,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2。操作练习。

(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把10根小棒,每2根分成1份,分成了几份?

二。探索新知

1。教学课本第34页例题。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课本第34页教学情境挂图。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情境图中的条件和所提的问题。

(2)自主探索。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 ,并在小组内说一说想法,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典型的思考方法。

(3)全班交流。

让学生展示自己分法和想法。

2。小结。

让学生观察分法,议一议:通过观察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4~35页“想想做做”第2~6题。

1。“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共同核对。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4。“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先想一想合起来是多少本,再想一想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完成填空。

5。“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想想兔子和鸡是怎样分的,再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总结。

                         2.   除  法

第一课时: 除法(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融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可以用除法计算,对除法的实际含义有所体会。

2、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及除号的讲法、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平均分”

2、揭示课题。

当我们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最终每份还是同样多,因此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这节课我们将在“平均分”的基础 ,继续学习新的知识。

二、新授

1、教学课本第36页例题。 

(1)出示挂图。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每辆车只有坐几个小朋友?

(2)出示题目,请学生们读题。

(3)给予时间,请学生们思考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借助手边的学具来分一分。

(4)提问:每辆车坐2人,你是怎样理解的?

根据这个题意,这题应怎样来解答?

2、介绍除法。

说明:像刚才这样,把6个小朋友,每2人坐一辆车,看看要坐几辆车,实际上就是把6个小朋友每2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这时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3、介绍算式的写法和讲法。说明:这种分法的结果是每辆车的人数一样,也就是平均分,因此可以列成一道除法算式。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除法算式。算式中“÷”叫除号。

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2等于3。

指名学生读一读,再齐读。

提问:根据这幅图意,想一想:除法算式中的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说明:有3个2人是6人,就说明要坐3辆车,因此这里的算式也就表示6里面有3个2。

请学生们说说算式的含义。

提问:算式6÷2表示什么?

5、小结。

通过这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可以用除法计算。

6、教学课本第36页“试一试”。

(1)出示小熊图,请学生们口述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提问:这里为什么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在算式中12表示什么意思?3呢?12÷3表示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算式:

28÷4=7    9÷1= 9            8÷ 2= 4   

2、数一数,分一分。(猫头鹰图)

四、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你还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2、请学生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和今天学到的知识,摆出一幅图,请学生们互相看图,并列出一道除法算式。

                          第二课时:除法(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并结合情境,从中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2、知道除法版式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习铺垫

请学生们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一分。

1、学生们分完后提问:你是怎样分的?每份几根?

2、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    )根。

求每份几根,就是把8平均分成(    )份,求每份是(     )。

3、学生们齐读。

二、新授

1、教学课本第37页例题。

(1)情境引入。

有3个小朋友数学学得非常好,而且还在最近的一次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准备了6枝铅笔,如果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得多少枝?

提出要求: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

(2)请学生装们用小棒分一分。

(3)提问:“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就是平均分成几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4)通过刚才分小棒,实际就是把6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写成除法算式:6 ÷ 3= 2 

提问:在算式中,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说明:这道算式结合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就是: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指名学生说说算式含义。

2、教学除法算式里各部分名称。

边讲边把“被除数”“除数”“商”写在算式相应的数下。

练习:课本第38页“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学生读一读,再齐读。

3、小结。

通过例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图,请学生们口述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5、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38页“想想做做”第1、2题。

可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再填空。

2、要求:用圆片摆一摆,并出示题目。

(1)学生们动手操作,指名板演。

提问:分好了之后说说几个几是10?

(2)学生填写算式,每填一个算式都说说算式的含义。

(3)比较:这两题分别要求我们怎么分的?得出的两道算式在含义上有什么区别?在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小结:每几个一份,求一个数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都用什么方法计算?想一想除法算式可以表示哪两种意思?

3、课本第38页“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结合今天的学习,说说题中各个算式的含义。

                           第三课时: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说明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二、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9~41页“练习四”第1~10题。

1、“练习四”第1题。

先让学生按题意要求进行操作和思考,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和得数,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练习四”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3、“练习四”第3题。

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画一画,分一分后再列算式。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4、“练习四”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

5、“练习四”第5题。

可引导学生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完成填空。学生完成填空练习后,老师组织学生交流思考过程。如果部分学生列式有困难,也可以让他们用学具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6、“练习四”第6题。

要求学生根据抽象的数学语言写出除法算式。由于学生还不会计算除法,所以这里给出结果。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集体订正。

7、“练习四”第7题。

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填空。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再组织讨论、体会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计算,什么情况下用除法计算。

8、“练习四”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9、“练习四”第9题。

这题是应用乘、除法的实际意义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说出相应的算式,并根据情境图说出计算结果。

10、“练习四”第10题。

这里提供了三组索材,要引导学生先仔细看懂图意,再选择其中的一组或几组信息,分别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并结合图意说说这些算式的实际意义。练习时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薄,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