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如何过计算关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

发布时间:2017-12-11编辑:互联网教学文摘

 摘  要:“计算”是小学生学好数学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基础技能,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强弱将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科的学习,对学生人生的影响也将很大很大。因此,如何让学生过“计算这一难关”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做好的。

关键词:小学生  计算  重要  分析  措施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长期从事六年级数学教学。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数学计算过不过关”非常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过“计算关”呢?拙见如下:

一、让学生明确数学计算的重要性

“计算”是学生学好数学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基础技能,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计算能力的强弱将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科的学习,对学生人生的影响也将很大很大。

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尤其是数学计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在街上买卖商品需要计算钱,如果口算能力不强需要用计算器来算就会耽搁许多宝贵的时间。再有,计算工价、计算土地面积、工程设计等都要用到计算。因此,我们的数学计算相当的重要!光知道计算重要是不行的,最重要是计算的结果一定要正确。让学生明白今后出身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正确的计算,特别是有关统计、银行等行业要求计算的正确率更高更精。那么我们小学生现在要做的事就是从小重视计算,过好“计算”这个难关。一定要明白:一份考试试题中的计算得分比例很重,大约占总分的75%----80%左右。试题中不需要计算就能作答的题不多(一般是固定的法则、定理、公式)。比如:判断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等等题型,只要认真思考就能作答(其实也有计算)。可试题中大部分都需要认真的列式、列竖式,且仔细的计算方能作答。比如:填空题,选择题、应用题都要细心的计算才能完成,更何况单独的四则混合计算。由此可见计算在数学学习中是多么的有分量,多么的重要!

二、 帮助学生分析计算失误的原因 

多年的数学教学让我反思:近几年学生的数学总体水平为什么始终比文字科要差些,在每期末学生的学情知识调研中相比之下数学的学困生要多些。我想原因之一就是难过“计算”关。我细细地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

有的学生对计算不重视。在计算中只求“会”不求“对”。管它“三七二十一”,不假思索的只管写出答案交差了事!这次半期学情调研中,我统计了一下光是计算失分占失分总数的80%。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只能说明对计算不重视,或者根本不会计算。这是第一种。

自我感觉良好,动口不动手。只管眼睛盯住算式,口中念念有词,不动手计算就写上答案,可以想想这样的计算正确度绝对不会有多高。这是第二种。

大部分同学都存在惰性。这些同学看见一串的加、减、乘、除就不耐烦,若遇小括号、中括号就更烦,“这多难算哦!”于是不计后果随意敷衍了事。这是第三种。

对计算持轻视的态度。这些同学往往在计算时注意力不集中,抄错题,看错运算符号,上一步正确,下一步却誊写错!或是在草稿上算好写在本子上却又变了;再有就是书写马虎,作业不整洁;还有边算边丢括号,算好后不检验,不带单位,不作答等等,这样的计算结果也不可能完全正确。这是第四种。

更严重的是有的学生对四则计算的法则没有弄清,对四则计算用的一些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不熟,造成在计算时为了简便而滥用定律,私自改变计算顺序。这是第五种。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上六年级的数学课,对学生的计算很伤脑筋,也很不放心。

例如,小学数学11册中的计算: ÷( + )这类题型,普遍的学生都会改写成等于 ÷ + ÷ ,像 - × 这样的题,学生普遍都认为答案等于“0”!

三、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这些现象,为了教法的更新,为了适应新的教育改革形式,更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一直都在研读《新课标》,《标准》中对学生的计算要求也比较高。重视学生对数感的培养,注重算法多样化的体验,即重视学生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定理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于是在教学中,自己有意识无意识地都会把《新课标》理论渗透到教学中来,以图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我具体做了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成功的前提!前面我已经讲了计算正确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数学成绩的好坏,因此我非常重视计算,追求计算多样化和计算的准确性;其次,要求学生认真听好课,作业时不能轻易问别人,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今日作业今日毕”的习惯!有的同学常常不知自己做的题对与不对,那么就应该严格的养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一看:看这道题有几级运算,看有无括号,看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

二想: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简单的说就是从哪里入手,想运用的简便方法是什么定理或运算性质,绝对不能为了简便自编乱造定理或性质,常常要求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算: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法则记错了,结果肯定不会对,因此常常要求学生一定要理解四则计算的法则,会用法则计算。我把它当做是计算过关的基础知识的基础在教学,常常要学生养成“演算严谨”的习惯;

四查:检查题里面数字、运算符号抄对没有,检查每一步的运算步骤和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检查计算的结果是否经得住检验,这样一步一回头的检查,我想学生的计算能力肯定会提升的,对自己算出来的结果也肯定会有信心的。

2、要求学生要理解掌握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

理解掌握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这是计算成功的关键。同学们一定要懂得:计算的基础知识若欠缺了,无论你有多细心、多会算结果都等于零。

我们小学阶段的计算基础知识一般有:四则计算的意义、法则、常用的运算定理、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等。要求学生在理解上记住,更重要的是会用。这些知识非常非常的重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将常常地会运用到。

3、要求学生要加强笔头练习,注重口算的训练。

“加强笔头练习,注重口算的训练”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手段。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这些都说明要想学习好,就要勤练习、勤训练。要想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唯一的办法是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练习,反复的应用。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反复的训练,才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反复的练习,反复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口算练习,坚持每天自觉定时定量的完成10道口算题;

(2)、基础练习,反复的牢记所学的公式、定理、性质;

(3)、针对练习,把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型拿出来反复练习;

(4)、强化练习,小组展开计算比赛,达到提速和达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4、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影响他们有效学习的重要变量。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同他们的“智力因素”、“策略因素”一起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成败。因此,在教学时一定推动学生主动地“卷入”,充分调动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同行们都知道,要想提升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对不同的学生还要进行分层训练,还要注意设置合理的逼近目标的适当阶梯,通过减缓坡度,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策略,让学生既保持追求的热情,又可以有效地拾级而上。这一策略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尤为重要。

总之,要想学生把数学学好,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让我明白一个事实:就是把学生的 “计算”过关必须搞落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