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9-27编辑:互联网数学教案

 课题: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悉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联系实际情境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卡片、小黑板、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挂图

二、知识探索

1、 教学例1。

 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2、 教学“连加”、“连减”的含义。

连加能解决连续两次“合起来”的实际问题。

连减能解决连续两次“去掉一些”的实际问题。

3、 教学连加、连减。

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和运算顺序,要充利用例题插图,尽力把插图改造成连续“合起来”,连续“去掉一些”的场景,让学生在理解图意 的同时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加、减法含义列出算式。在计算连加、连减时,仍然要联系实际问题的打算与步骤,领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把连加、连减算式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运算顺序。

    初学连加、连减两步计算时,可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写在算式下面的( )里,再把( )里的数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顺序,以后要学生逐步习惯把第一步得数记住,再连贯地算出第二步得数。    

三、知识应用

想想做做的题目,要让学生观察、交流图意,联系图意列式计算,体会连加、连减的含义,加深理解运算顺序。

1、 第1题中的虚线框表示“去掉”的意思。

2、 第3题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学生作出符合图意的解释就行。可以是9 – 2 – 4 =3: 表示9只鸭子先游走4只,还剩3只;也可以是9 – 2 –3 = 4:表示9只鸭子,先游走2只,岸上留有3只,近处河里还有4只。

3、 第5题学生可能列连加算式,也可能列连减算式。可以让学生交流、讨论,体现多样性。

四、知识总结

一、 能力检测

 课本第6题。

练习与测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