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观察与测量(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4-19编辑:互联网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单元学习内容:

1、观察物体;

2、桌子有多长;

3、我又长高了;

4、估一估量一量。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同意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单元教学重点:

测量物体的长度,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单元教学难点:

测量方法和估测。

单元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节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 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三、 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第二节  桌子有多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4--1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

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

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

二、 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

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三、 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

(1)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

(2)请学生进行测量;

(3)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

(3)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第三节  我又长高了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 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准备引入

1、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说说课桌、数学书、铅笔盒大约有多长。

2、估计一下黑板大约有多长。

3、说说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4、引出单位“米”。

5、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二、米的实际意义

1、设问:1米有多长呢?

2、操作: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把尺子就是1米长。用它量讲桌,大约是1米。

3、估一估:

(1)1米长的物体有哪些?并让学生实际量一量。

(2)量一量:1米到我身体的什么位置?

(3)找一找:卷尺上的1米。

三、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1、1米有多少厘米?

2、看看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即1m=100cm。

四、选择合适的单位

(1)1米和1厘米相差很多,平时我们在使用时不能乱用,否则会出洋相。比如:一座房子高3厘米,小明1分钟走60厘米,一支铅笔长15米,蜗牛1分钟爬10米……

(2)独立完成“试一试”,反馈。

五、巩固练习

1、先让学生估一估实物,再动手量一量,然后选择哪位小朋友的答案比较合理。(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一下4厘米、90厘米、7米、65厘米的实际长度。)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3题先观察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

4、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因为有画1厘米的经验,所以不难)

 

第四节  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

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1厘米和1米在你的印象中是多长。

(2)1厘米和1米间有什么关系?

(3)估计黑板的长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4)不是整米数时,不足1米的部分用厘米作单位。

二、试一试

小组合作完成测量讲桌、板报、门的高或长,填入书本。

三、练一练

1、第1题,先估计,再量一量。(同桌之间互相量)

交流反馈时说说有什么发现。

⑴身高和两手侧平举时两指尖的距离差不多。

⑵当没带尺子时,测量不太长的物体可用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来量。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可用步距来量。

2、第2题,仔细观察图意,然后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发现淘气的身高大约时门高的一半,机灵狗的身高大约是淘气的一半。

3、第3题,课件出示,让学生理解提议,再算一算,交流自己的想法。

4、第4题,独立完成,先估计再量一量,填一填。

5、第6题,让学生在操场上量出10米,估计、实际做一做,并记录下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