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致橡树》练习题目:
1、诗人不像“凌霄花”,不学“痴情的鸟儿”,不似“泉流”“险峰”甚至“日光”“春雨”,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从全诗来看,本诗可以分为两部分,可以作为切分点的诗句是:
3、试分析诗中所写的橡树、木棉的象征意义。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跫音 春帷 窗扉
B、炫耀 慰籍 泉源
C、痴情 威仪 相融
D、红硕 霹雳 虹霓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或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跫(qióng)音 春帷(头发) 窗扉(门)
B、炫(xuàn)耀 慰藉(jiè) 归(回家)人
C、威仪(外貌仪表) 相融(róng) 向(对着)晚
D、红硕(大) 霹雳(lì) 虹霓(ní)
6、全是朦胧诗作者的一组是 ( )
A、舒婷 顾诚 北岛 梁小斌
B、舒婷 顾诚 白岛 郑愁予
C、海子 穆旦 顾诚 郑愁予
D、海子 北岛 徐志摩 余光中
7、下列论述,不符合郑愁予诗歌创作特点的一项是( )
A、“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绝对地现代的。”
B、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一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
C、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
D、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8、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 )
A、郑愁予的《错误》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愁予风”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与这首诗有着很大的关系。
B、“美丽的错误”是《错误》的诗眼;心上人越来越近确实美丽,但不能相见则是一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可谓妙笔生花。
C、舒婷的《致橡树》、《墙》与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都是朦胧诗的代表作。
D、《致橡树》采用了先立后破的构思方式,扬弃了旧式的传统的爱情观,表达了理想的新型的爱情观。
9、《错误》开头说“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对这两句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季节”前面加限制词“等在”,表明“季节”漫长,女子等待亦漫长,突出了“闺怨”心绪。
B、“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日复一日,表明时间流淌,女子打扮了又打扮,“女为悦已者容”,等待心上人归来。
C、第一句是短句,恰好呈现出走过江南的匆匆情态;第二句与第一句相反,亦显露出等待的漫长心理。
D、如把第一句的“走过”换成“回来”,似乎可以说得通,但“等待”意义就此中断,且不能与结尾“过客”和谐。
10、下列比喻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错误》中“小小寂寞的城”“窗扉紧掩”比喻女子不愿见到男子的心理。
B、《致橡树》中“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语言”比喻男女内心深处彼此相知
C、《错误》中“三月的春帷不揭”比喻女子心绪不佳,不愿梳妆打扮。
D、《致橡树》中“沉重的叹息”“英勇的火炬”比喻和男子一样能承担重压与奋斗。
11、怎样理解《错误》中“美丽的错误”?
12、在《错误》一诗中,主人公无法成为一个“归人”,只能是一个“过客”。联系古代诗歌的抒情传统想想,其原因有哪些?
13、当代诗《错误》在用词上具有古典诗词的雅致,你能找出几个词语吗?
《致橡树》练习题答案:
1、表达了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彻底否定的坚决反叛,以及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和人格价值的思想感情。
2、“不,这些都还不够!”
3、橡树:是一种象征了伟岸、正直、刚强、坚定而又胸怀宽广的男性阳刚的形象。
4、B(慰藉)
5、C(向晚,接近夜晚)
6、A(B郑愁予不是,C穆旦与郑愁予不是,D徐志摩与余光中不是)
7、D(应是舒婷的特点)
8、D(应是先破后立)
9、B(“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分“开”与“落”两个方面,花“开”是女子听到马蹄声而绽开了笑脸,花“落”是马蹄声没有停下来而收敛了笑容)
10、A(女子因为见不到心上人而孤独寂寞)
11、下列两种理解,回答任何一种都可以:(1)女子听到过路人的马蹄声,误以为心上人归来,谁知道不是心上人,心情无比失望;(2)确实是女子心上人的马蹄声,但他过家门而不入,“归人”成了“过客”,让女子无比失望
12、他可能是一个军人,很可能在行军中路过家门而不入;他可能是一个商人,家很可能只相当于他的旅馆;他可能是一个书生,很可能没有考上不回家了,也有可能考上之后当了什么“驸马”
13、“容颜”“向晚”“跫音”“春帷”“窗扉”“归人”“过客”
《致橡树》赏析: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
两人就这样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
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 相关推荐
【致橡树练习题目及答案】相关文章:
《致橡树》阅读答案12-14
舒婷《致橡树》阅读答案03-30
《等》阅读练习及答案09-12
《赤壁》阅读答案练习附答案11-03
文言文《宋史·富弼传》阅读练习题目及答案04-08
《交情》阅读练习及答案11-01
《黄昏》阅读练习及答案08-13
《母鸡》阅读练习及答案06-14
《围城》阅读练习及答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