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1
小学科学是一门容纳各个学科基础阶段的课程。它兼容了自然常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现在一些专职的教师反映,自己的知识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而兼职的教师更是感到不知怎么讲。我以前是教数学的,说实话,上数学课,没感觉有什么知识点能把自己难住了,上课也比较顺手。自从改教科学后,发现自己缺少的东西太多了。只好边教边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科学课教学的重点也从传授自然科学知识转移到科学的探究方法和能力上,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如:科学实验需要材料,而有些材料比较不好找,如果只是老师做演示实验或由老师提供材料,我觉得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会大降低,于是我就尽量让学生用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比如在教学科学教材《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时,我就为学生提供了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马铃薯、泡沫块、橡皮、回形针、小木块、小铁块等等),让学生猜测哪些物体是沉,哪些物体是浮,并把你认为是沉的物体放一堆,浮的物体放一堆。学生探究得兴致勃勃。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整个的.探究活动,学生经历了猜想-设计-探究-验证这个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注意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既做到关注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思维的方式,又关注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并在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让学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达成共识,形成结论。对于学生的评价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评价以师生评、生生评、自评等多种形式进行,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为科学课教师的我们,一定会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科学课教学工作的探究之中,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2
小学科学课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担任科学课的教学以来,每次上课,我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以下是本人对科学课教学的几点心得:
一、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分解,一部分一部分地教给学生,最后将各部分知识组成整体,学生只需听、练、背,记住教材中的知识即可。教师的角色是教学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材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的评判者。多年来,我们已习惯了这种角色,总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那么,当代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呢?《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师应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从这个观点来看,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在他们的摸索过程中给予帮助和引导,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系统知识。教师充当的角色应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
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应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
⑴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⑵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
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⑷教师应全程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而非代替学生探究,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陪伴学生共同成长,做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者。
二、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
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教师得用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着自己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教会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从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过程,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要达到的目标。
如果学生有了这种寻找知识的办法,将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就知道到哪儿去寻找知识,就能知道在众多的知识中,知道怎样挑选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知道用这些知识可以干什么,知道怎么去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希望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⑴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大胆地提出问题,认真地思考问题,积极地回答问题,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们共同度过这愉快而又有意义的四十分钟。
⑵同学们开始实验,在动手之前要先动脑,小组中先研究一下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共同制定一份实验计划,然后再进行实验。
⑶实验后你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
⑷同学们,关于电磁铁,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⑸谁能就这个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的这些带有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课堂教学要以科学探究为主
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学生们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和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一系列问题,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而不仅仅是获得了关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
科学探究的核心是“动手做”,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计划。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这样教学,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参与度高,课堂研究的兴趣才浓厚,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将科学的教育理念真正地融入到自然教学中,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指导者,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而我们教师本人,也要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不断学习,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研究者和开发者。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3
20xx年xx月xx日—xx日,我有幸参加了“临沂市小学科学研讨会暨小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比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却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触过的知识。我的思想又一次更新,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这次主要培训了科学教学中“解暗箱”这一课型。通过学习,我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本,而应跃出课本,鼓励学生亲历、体验,以促进学科教学有质的飞跃。现将我的心得小结如下:
作为一名初次接触科学的老师,我感到很迷茫。在科学课上,我究竟该教什么?怎样教?这些问题时时刻刻萦绕心头,一直得不到顺利的解决。通过这两天的培训,使我对科学的课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在这次学习中,我很幸运的聆听了四位优秀老师的研究课。邢丽梅老师的落落大方、周晓静老师的温文尔雅、颜世萍老师的淡定从容、吴士珂老师的幽默诙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均立足于生活实际,关注课堂的生成点,使学生在有趣、有序、有目的的科学学习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一堂课。课上,授课老师对课堂的掌控,对细节的处理,无不表露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对三维目标的处理也是恰到好处,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对科学知识加以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模糊意识,指导学生通过不断的实验,分析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都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所欠缺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听课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位老师都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我们很多农村小学普遍容易忽视的问题。“好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培养习惯关键在小学时期。四位老师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到位,这也让我进一步反思了我的教学,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大会总结时,王玉强老师对科学这一科目提出的“七个注重”使我受益匪浅。“七个注重”即注重猜想的合理性、注重问题的针对性、注重设计方案的实用性、注重动手操作的科学性、注重小组讨论的实效性、注重汇报交流的深刻性、注重感知材料的丰富性和典型性。很有价值的总结,也给我的科学教学很好的导航。我将认真反思,争取早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所以平时我要抓紧时间给自己“充电”,以防“掉队”。
这次培训是充实、忙碌、有序交织在一起的,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4
有幸参加贵州省第五届小学优质课评选交流活动,聆听了来至全省21位优秀教师各具特色的科学课和专家评委的精典评析。这聚集全省众多专家、名师结晶的课堂,给在场的各位来宾受益匪浅,不杧此行,同时也带给现场的各位教师的无限思考。结合自己在一线从事十年之余的科学教学实践,个人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手,我们的科学教学会轻松地达到有效,乃至高效。
一、充分理解教材,合理处理教学内容。
常常听到来自专家这样的声音“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尚未如此去做,导致唠哨不断,常叹现在的教材太抽象、太脱离学生的生活,无法组织。其实,这在很大程度是教师未做到用教材教的结果。如果科学科教师要想让科学课堂教学更如意,教师一定要充分理解教材,弄明白教材编写的主要意图,在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可以通过哪些环节、哪些途径达到,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不点据课堂中的时间,哪些内容是校内资源目前解决不了的,这些内容也不用急于去解决;那些需要完成且可以努力去完成的,还要思考用哪种方式,是查阅资料汇报交流间接获取,还是实验体验亲自感受。科学教师只要对教材作如些分析与研究,我们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去面对课堂,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再现、再生。
二、注重课程资源的适度开发与应用。
小学科学课标指出,小学科学的课程性质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是对学生科学思想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要求教师在设计科学课堂时,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适度,严防无止境地过度使用,导致学与教的'困难。如优质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太阳系大家族》时,把教学止标之一定为“地球上四季形成的成因”,于是收集了许多关于四季形成的视频资料,还做了不少课件,模拟四季的材料等,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按步就搬地完成了整个活动,可是最终,连在场听课的许多教师都未明白这个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超了启蒙教育这一层,欲想达到一个较高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课时,一定要围绕启蒙教育这一定位来制定目标,相应的准备等。
三、充分了解学生,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不少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草帅,直接从一些参考资料中搬来,在教学中花了大量的心血,尚未得到满意的结果。其中一个较大的货根是目标不确实际,过高或过低。那么,该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充分理解教材,充公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念,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技巧等,进而制定学生需要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例如,在优质课上,有几位教师教学《各种各样的岩石》时,他们大部分制定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学习,掌握各种各样岩石的特征”,其实我只要仔细一想,短短的40分钟能否做这么多事,面对的是小学生又不是研究生,对岩石的认识用不了要求这么高;而其中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定得较具体、适度、定位准确,教学中方向准任务明,他是这样定的“通过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掌握认识岩石特征的一般方法”。
四、根据探究内容,有效组织探究活动。
课标指出,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式学习,再现科学家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探究的能力,坚强的品质。其中探究活动要处理好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环节,才能让探究活动落到实处,不是一种走过场,表面的热闹,实质没有什么意义。活动前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活动目,如何开展活动,用哪种研究方法,活动中需要注意些什么,首次接触的活动器材使用方法的介绍等,制定确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如:在优质课上,教师们用课件展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注意事项,研究记录表等,为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活动中,教师要作好活动的指导,指导学生如全合作,怎样规范操作,如何正确观察、记录等。为学生在活动中排忧解难,确保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活动后,引导学生分析活动中的现象,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促进研究问题的再次生成,把探究活动推更高层次。
五、注重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防误导。科学教学要体现科学思想,科学地培养学生。
正确使用激励机制,做到为突破教学服务,避免以愉悦为中心。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5
近十年来,教育教学不断改革深化,科学教学更是走在改革的前沿。本学期我有幸从事科学教学工作,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和总结反思,在此,我浅谈自己工作的点滴体会:
一、培养学生兴趣,从入门抓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都不错,我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有兴趣的东西,他们掌握起来快而牢固,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采用开放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科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社会,指导于生活,科学学科的每一个概念和规律、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在科学教学中我注重把学生引入实验活动,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观察,记录,分析,归纳,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三、创设情境,学以致用。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利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教育是永远没有尽头的路,教育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累,改革创新,为了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让我们携手共进,把教育事业做得更加美好!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6
经过了这次培训活动,我在各个方面收获甚大,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蠡县教研室提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通过液体,空气的特点对比,同学们逐步的发现空气的流动和液体的流动式不同的。这样就得到气体的概念,对于同学们理解困难。但是做课老师给与我们一个很好的体会。让在座的科学教师观察、体验空气的特点。由此可见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创新性学习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与前瞻的意识。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多从身边的事物寻找。在学生验证空气占据的空间实验中,学生都较好的进行了实验操作。
三、科学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科学课的课堂常规,如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能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等。
四、科学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的内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对教师的知识要求很高,因此教师要及同时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技能,具备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科学教学质量会更高。
经历了这次培训,我深刻体会到有太多的知识需要我去学习,有太多的问题值得我去探究。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工作和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做好小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7
11月25日—12月2日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各中学数学、语文教研组长培训班的学员们赶赴武汉华中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学习培训。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教研组长研修班的培训,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为期一个星期的学习,想起来还是有一定收获的。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让自己有时间坐下来听几场有水平的讲座,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机会。应该说,最为难得的是,这次给我们做讲座的有各学科的名师、特级教师、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等。他们或德高望重,或知识渊博,或富有人格魅力。他们有着多年的研究和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思想,既精辟又简洁,有不少思想让我们感到耳目一新。
此次培训的内容涉及教师的教学素养、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等知识的培训,也有教研组长与教研组建设等专题培训,还有各学科的专题讲座及分组讨论、实地观摩等活动。
在众多讲座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教授靳岳滨老师。靳岳滨老师在教育第一线工作了近二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本次培训中,靳岳滨老师给我们做的讲座主题是:在不断追问中提升教育的境界——关于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比如她讲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面对全体学生时,她强调教师要关怀而非冷漠,要理解而非说教,要尊重而非霸道,对于教师如何处理课堂小麻烦、突发危机的处理技巧让大家受益匪浅。还有关于课堂教学如何力戒无效,力求有效以及如何实现教学形式的教育价值等方面都有她独到的见解。靳岳滨老师以朴实的语言诠释了教育的新理念,并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知道身边的教学资源是何等的丰富,只要我们去做个有心的教师。靳老师通过生动的实例,诠释了课堂教学中的七个追问,丰富多样的互动环节贯穿整个报告,预留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大家的思考,我们从她的讲座中受益匪浅。
一个个精彩的讲座和报告,让我一次次与大师们近距离的接触,沐浴着如春风般的教育理论,徐徐吹开我心头紧锁的浓雾,让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名家给我的就像指路明灯,就像大海上漂泊船只的领航员。我切身体会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感到自己在改变,课堂在改变,学生在改变,我的内心激动、兴奋,有了一点一滴的进步和提高,我的内心有按捺不住的欣喜。
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但却给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以鼓励和鞭策,同时也指明了工作和学习前行的方向。原以为一名教研组长只是为组员服务,多干活就行,殊不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研组组长,还要有科学发展的观念。所以在今后的教研组工作中,自己要做到:
1、端正认识,正确定位,明确责任。
作为教研组长,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上让领导放心,下对组员负责。要时刻牢记领导的信任与嘱托,时刻把教研组工作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力求让数学教研组拥有最强的凝聚力,以它独特的魅力感染影响着我们组的每一个成员。自己将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研组工作中,和数学组组员一起创出更多的精彩与辉煌。
2、上传下达、团结同事、创新工作。
教研组长是学校教研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在学校和教师之间起着纽带作用,是教师和学校进行沟通的桥梁,上下信息畅通才能有效保证学校教学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组内,自己要团结同事,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凝聚每一个成员,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发掘每一人的教学闪光点,人人都出一招,促进教育教研工作的开展。
3、加强学习、提升专业、学研结合。
作为教研组长,理应是教学教研的示范者,个人的素质修养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教研活动的效果乃至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正因为如此,教研组长的职责促使自己将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确保自己走在学科教研的前沿,以便更好地带动全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学生辅导、学生评价等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我都将拿来和同组的教师一起分享,让老师少走弯路。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教育理念,也拓宽了视野。我要好好珍惜,好好学习,更要慢慢品味,慢慢消化。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的,而我却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8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儿童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一定的陌生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我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比如教学科学教材《声音的产生》的时候,不是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而是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忙得不亦乐乎。
又如,在教学科学教材《温度计的秘密》实验的时候,我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是小药瓶和学生喝牛奶用的透明塑料管,而不是实验室的烧瓶和玻璃管,实验的效果同样很理想。教学中如果一味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了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了。
如在教学科学教材《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时,我就为学生提供了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马铃薯、泡沫块、橡皮、回形针、小木块、小铁块等等),让学生猜测哪些物体是沉,哪些物体是浮,并把你认为是沉的物体放一堆,浮的物体放一堆。学生探究得兴致勃勃。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9
周三有幸听了市教育培训中心王玲主任的有关“教育科研知识讲座”后,感觉受益匪浅,下面就王主任的讲座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王主任首先用简练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什么是课题及课题研究、课题类型和选题原则。以前我也曾参与过学校的课题研究,但对课题理解得却不是很到位,很多时候是为了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不得已而为之。听了王主任的讲座后,我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一直以来,我总是认为课题的选题是学校领导,是搞教育研究的专家才能做的事,与我们这些每天站在讲台上的一线教师关系不大,我们只需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通过讲座我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想法是多么肤浅,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才是科研课题的最基本来源。原来,“xx”期间,市教育科研规划部门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确立的三大课题“小班化教学”、“构建生命化课堂”、“有效教学”,以及为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体育大课间”和“实践与创新”三项主题活动的课题研究,都是从教育教学实际中提出的、急需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原来课题的选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就在我们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接着王主任为我们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其中的反思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反思中包括整理和描述,即对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本循环的过程和结果。这一点正是我平时最头痛的,王主任用了一个生动的事例——写第一次坐飞机的感受来加以解释。她当时的记录中那仅有的两句话“步入机舱,把生命托付给蓝天;步出机舱,才知道自由的可贵”,让我有了拨开云雾见阳光的感觉。王主任强调反思非常重要,它是研究过程的一个原始记录与积累,如果真的很忙,如果真的没有时间,哪怕对当时的情形只做一句话的记录,为以后的评价与解释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为以后的研究以及整理总结工作带来很大的益处。哦,原来反思就是对自己真实体验的一种归纳和总结,而不必一味地追求一些表面化的东西。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王主任提倡课堂教学的观摩与研讨活动(如教研组的听课与评课,参与市级学科教学竞赛等)、教育理论与政策的学习活动(如专题学习本课题的某一理论依据、课程标准的学习、优秀教学方法的学习、电子课例的观摩与学习等)、开展课题组内的专题研讨(可由每个成员设计一次专题研讨活动,定好主题、形式,并负责全程组织)、组织论文写作、组织成果交流。她强调要注意积累研究资料,特别要注意积累过程中的一些原始资料,如:会议资料、学习与培训资料、调查与分析资料、教案资料、课例(案例)资料、论文资料、研究数据等。而这些往往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所缺乏的,所忽视的问题。想想自己对已经过去的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没有留下多少有价值的成果,心中深感不安。
王主任的讲座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科研知识讲座,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一次知识与智慧的碰撞,更有一种心理的愉悦与享受。这让从来不喜欢听理论讲座的我也听得津津有味,王主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原来科研是一项如此有意义的事情。
科研来自教育实践,它往往从小处、从细微处着眼,科研虽然高深却也并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领域,这就是我本次听讲座的最大的体会。当然听完讲座后,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身理论水平的不足。今后,我一定要多学习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从日常的工作中多观察,多发现,多反思,随时随处记录来自教学一线的素材,争取让自己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一个全新的突破,努力使自己由一个经验型的教师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变。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10
对学生思维创造能力培养的好坏,是检验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具体体现。因此,把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教学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本人在教学当中,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虽谈不上颇有感悟,但也多少领略到它的重要,尤其是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其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现将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尝试略谈一二。
在小学高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当讲到光的传播知识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生活中,都看到哪些物体能发光?”学生们凭借自己的生活阅历,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电灯”,有的说“太阳”,有的说“蜡烛”,还有的说是“萤火虫”(这些都是在以前课本里学过的)。随后,我又追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物体可以发光?”这时又有学生补充说:“还有手电筒、闪电、月亮……”我接着问:“刚才这个同学举的例子中,有不是发光的物体吗?”有些学生一听有些愕然。我又点拨道:“就是说不是自己本身发的光,而是……”话还没说完,早有一位学生举起手:“老师,我知道了,我认为月亮就不是发光的物体。”我抓住时机,把话题引向纵深:“为什么?把你的道理讲给同学们听。”他说:“月亮上虽然有光,但不是它自己发的光,而是反射太阳上的光。”“能举例说明吗?”“比如灯光照在镜子上,镜子就把光反射出去。”我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发言。随后,根据教材中的定义“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澄清了学生的认识。
为了讲解光的性质,我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刚才同学们认识了什么叫做光源,那么在所有的光源中,光的性质都一样吗?”学生们沉吟片刻,有的举起了手:“老师,我认为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比如说太阳光和手电筒发的光就不一样,太阳发的光是炽热的,而手电筒发的光却是凉的。”我又启发学生:“说得对。谁还能再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马上又有许多学生举手:“蜡烛、日光灯泡发的光都是热的;萤火虫、验钞机发出的光都是凉的。”最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光源有几种不同的光?”几乎是异口同声回答:“有两种:一种是热光,一种是凉光。”我补充一句:“记住,凉光又叫冷光。”在学习关于眼睛的科学这一知识时,曾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那么外界景物通过晶状体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像,可是我们看到的景物为什么却是正立的像呢?”这一问题的提出,确实是我始料未及的,但这也正好说明学生的思维是敏捷的,是富有创造性的。幸好,这个问题并未难住我――曾记得在一本书上见过――于是我对他(其实也是对全体学生)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好,说明你是动了脑筋的。”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提的问题好,接着又向他解释:“曾经有位科学家,他也知道视网膜的像是倒立的。为了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他佩戴了一副凸透镜,结果出人意料,他眼前的景物都成为倒立的了!停了两天后,他看到的景物又慢慢变成正立的图像了。后来,他把凸透镜干脆摘下来,看到的景物又成倒立的了。可是时间不久,眼前的'景物又恢复了正常。同学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们听了,感到很新奇。片刻,有学生说:“老师,那是不是和人的大脑作怪有关系?”我说:“你说得很对。视网膜上的图像确实是倒立的,可是我们的大脑认为物体都是正立的,于是硬是把视网膜上的图像给颠倒过来了。不是吗?科学家的实验不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还有一名学生,在学习关于凸透镜这一知识时,发现一个新问题。他说:“老师,我把凸透镜对着书上的字看,可以把字扩大;我再把凸透镜远离书的字时,这些字却成了倒立的了。这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当然还有深一层的意思,但是对于学生只能用另一种方法解释。我对他讲:“书中讲凸透镜有几方面的作用?”“有三方面的作用:扩大、聚光和成像。”“你怎么看待你发现的问题?”“啊,老师我知道了。”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闸门一旦被打开,就像激流一样迸发出来。有的同学除了在课堂上发问,在课外也会提出许多教材所未涉及的问题。比如有学生问:“凸透镜能扩大,为什么不能扩大一个角的度数呢?”还有的问:“老师,两只凸透镜叠到一块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诸如此类的理解,作为教师,只要自己会,只要学生能够理解,或者说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会新的知识,教师没有理由拒绝他们对知识渴求的愿望。不过,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能让他们自己弄明白的,应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探索,教师决不能也决不要去包办。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内心深有感触:只要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学生经过创造性思维,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思维结果一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便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新的知识也可在短时间内得以升华。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11
《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多年的科学课教学中笔者作了如下几点心得:
一、设计新颖的实验,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实验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正是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索活动的基础。如果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能利用和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加以引导,就能引起学生对科学课和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二、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
三、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为此,在指导学生分组时实验时,我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超市供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多种渠道开展实验,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学生要开展除课堂实验以外的多种形式是的科学实验,实验内容一般是指那些简单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没有危险的,或是长期坚持的,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可以独立完成的实验,课外实验和学生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继而将其培养成习惯。科学课实验教学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受益者,有较强的好奇心,而且能保持较长的时间;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研究任务前,会提出问题,会制定一个周到的计划,会付诸研究活动;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甚至社会问题的时候,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起步教育对于学生、老师,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12
科研诚信事关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局。近年来,在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科技部牵头建立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包括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10个单位,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共同推进科研诚信建设。目前,很多管理部门、科研教育机构和学术团体都成立了促进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的组织机构,初步形成了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网络体系和协调机制。《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提供了法制保障。有关管理部门和科研教育机构制定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的规定,规范举报受理、调查、处理等各环节工作,对相关举报进行认真的调查处理。改进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和措施,根据不同类型科技活动实行分类评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实现网上申报,通过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加大监督约束力度。编写发行《科研活动诚信指南》和《科研诚信知识读本》等宣传读物,为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科研诚信指南,通过院士和专家宣讲团等活动,深入大学开展科研诚信宣传教育。
随着科研诚信工作的不断开展,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科学研究中,科研诚信是保证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的基础;在科技与经济结合中,科研诚信直接影响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科学普及中,全社会容不得科技界有丝毫违反科学精神的现象。为了保障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我们必须大力营造鼓励崇实、唯实、求实的政策环境,科技界必须率先克服虚荣浮躁的不良风气,建立求真务实的道德风尚。
尽管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许多艰巨的任务。今后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法治。包括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研究制定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细化各责任主体的责任和权利,提高可操作性。推动科学共同体制定完善的科研行为规范,促进科技人员遵守科研诚信规范和科研伦理规范。二是要强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评审、成果验收、科技经费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项目承担单位建立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举报的规定和程序,并将其作为申报条件之一;实行科研诚信承诺书制度,并为参加项目实施和管理咨询的科研人员建立科技信用档案;在项目申报和成果验收中使用抄袭剽窃检测软件等技术手段,主动排查科研不端行为。加强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的考核监督,对违反科研诚信规定的要给予红黄牌警告。在科技奖励评审过程中,实行三轮公示制度,让优秀在阳光下闪光,让不端在阳光下暴露。三是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价制度,突出科技评价的创新导向。完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评价考核制度,建立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重数量轻质量的评价倾向。四是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结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公民基本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科普宣传和专业教育等,将诚实守信的内容纳入教育的全过程。
科研诚信建设工作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科技部将与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加强协作、通力配合,为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13
今天是10月14日,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我和我们师达学校的多位初一初二校友们一起参加了“走进实验室”媒体行活动,走进了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参观了多个实验室。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标本,我也第一次看到了有二十多种不同形状颜色鼠类标本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展示架上。
随后,我们还分别参观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实验室等,实验室里各种设施整齐有序,实验台上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价值不菲的各式仪器仪及实验器材,在专家的指引下,我们真正零距离的参与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了解了许多日常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知识。例如:如何检测各种食物的成分、了解到植物生病也可能会导致人类的死亡、如何利用专业技术来保障和提高我们人类的生活质量。在整个讲解过程中,我们仔细倾听着专家老师们分享的技术知识,同时也非常感谢她们给我们自己动手的机会,通过仪器观察人类肉眼所看不到的世界,感受技术带来的惊奇和乐趣。
不知不觉中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充实、愉快的上午。今天虽然是休息日,这里的多位叔叔阿姨留下来带领我们参观、讲解和示范,还提供了美味的午餐,很感谢他们的辛劳,也很期待下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14
从高一年级加入了京北四中科技俱乐部,开始我的科学研究活动,转眼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了。两载光阴,虽不甚长,感悟颇多。
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交流能力。这其中,不仅仅是同学之间的交流,还有与老师、教授之间的交流。
与同学的交流,是乐趣,更是学习。譬如在我最初研究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时候,就曾经与学长田昊枢同学进行过大量的交流。田昊枢曾经研究过“足球”的构造问题,因此对于几何有很深的研究。在与他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就从“足球”说起,一步步拓展思路,最后基本上是自己摸索出了阿基米德多面体的定义(即我的论文第一稿,《复正多面体的研究》)。其间,我还有幸借到了田昊枢的数学书,在许多我们平时看来“绝对正确”的叙述旁田昊枢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是质疑,有的是自己的引申与拓展。这一点对我的触动颇大———原来平常见到的许多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的现象,只要加以进一步的思考,就可以得到许多新鲜的感悟;我们身旁并不缺乏可以研究的东西,而只是缺乏发现可以研究的东西的眼光。于是在这之后,我也努力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仅对我的研究影响很大,还使我对许多课本上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使我的求知质疑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当然,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在这一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实践,做一个有心人。
再比如研究阿基米德多面体过程中另一位对我帮助很大的同学郭一鸣,在看过我的初稿后也曾与我进行了大量的交流,他常常提出许多问题,一些是质疑性的,促使我的研究向更加严谨的方向改进;而另一些则是启发性的,使我的研究思路有了很大的拓展。郭一鸣最擅长的除了数学,还有化学,所以他对于晶体结构等方面很有研究。在与他的交流过程中,我就学到了许多包括晶体空间结构、晶体空间镶嵌的知识,可谓受益匪浅。后来,郭一鸣还与我一起在查阅了英文原版资料后,在学校给其他同学讲解欧拉多面体公式,这无疑也是对我们个人能力的很好的锻炼。
与老师的交流,学习的成分就更多了,而且不但是学习科学知识,还学习一种做人、做学问的态度。记得在参加“明天小小科学家”终评活动第一天的项目展示时, 王长平教授就给我讲了一堂课。从图形的对称到两个图形对偶性,还有不同的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这些内容都是在平常课堂的学习中所学不到的,真正让我有醍醐灌顶的快感。再如第二天的综合素质测评,还是前一天的几个评委,然而交流的内容却已不限于我的研究项目。从生活点滴到社会百态,从数理科学到哲学文艺,真可谓是包罗万象。我谈,教授们也谈,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交流、并且探讨。如果说第一天的项目展示是一个向评委们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那么第二天的“面试”就是一个向评委们学习为人处事的过程。
还有平常与 刘来福教授的交流沟通。 刘教授是科技俱乐部的指导教授之一,一直对我帮助很大。从我最初接触应用数学,并且就学校图书馆的书籍摆放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他就对我的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的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细致的指导。后来研究阿基米德多面体, 刘教授更是多方寻找相关资料,给予我很大帮助。 刘教授强调严谨但不保守的研究态度,从潜移默化中传达着为人的品德,这无疑是我的一笔精神财富。
另外,对于科技创新活动,我还有一些个人的感悟。
余秋雨先生在《雨夜诗意》一文中写了这样一句话:“人生许多关节点的出现常常由于偶然。种种选择发端于一颗柔弱的心,这颗心不能不受到突发性情景的执意安排。无数偶然中隐伏着必然,换言之,堂皇的必然中遍布着偶然。人生长途延伸到一个偶然性的境遇,预定的走向也常常会扭转。”偶读至此,与我心颇有触动。我常常在想,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如果不是科技俱乐部 李京燕老师伯乐慧眼(不好意思,其实我可并非什么宝马良驹),从多少默默的会员中挑出了我,使我得以在多少名师大家的指导下发展研究能力;如果不是在学生会宣传部当干事的时候与学长田昊枢共事了一年;如果不是平常有郭一鸣一样的同学能够随时相互交流学习……如果不是这一切,我也许现在依然在科技创新的殿堂外徘徊。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正是如此,正是因为在我的周围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师长同学,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的帮助与关怀,我才能在科学研究的路上走这么远,走这么快。
因此我就想,21世纪正是一个讲求科技创新的世纪,中华民族的崛起渴望着拥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虽然说,人才的培养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努力,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环境的力量仍不容忽视。而学校、科技俱乐部、各类科技创新奖励机制乃至整个社会就正是这样的环境。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身处这样一个积极的环境,但是在许多地方,有许多我的同龄人则未必有如此的幸运。正如在参加“明天小小科学家”终评活动时,我的室友祝子雄所说:“有一些地方,学校并不鼓励(创新活动)。”我想,倘使有一天,整个国家都能够积极倡导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全社会都能够鼓励扶持科技创新活动,那么,中华民族的崛起便是指日可待的。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15
科学研究不仅仅靠热爱和努力即可获得成功,还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我领悟能力。有些人天生就会学习,做科研,思维缜密,推理严密,能迅速抓住研究的核心,并清楚准确的解决,清晰明了的表达出来,让人叹为观止。但是这种人毕竟是少数。正如大多数研究生,对科学研究都懵懵懂懂,感觉科学研究高深莫测,不知如何下手。其实,科学研究说起来简单非常简单,说起来困难,难于上青天。科学研究简单点说,就是把复杂或难以理解的事给它简单化,或不清楚的事明白化,未知的事变成已知的。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从事科学研究呢?在此,我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多年从事科学研究的几点感悟。
1、主观认识与客观认识
中国人大多数都是从主观意识看待事物或普遍的现象,例如我认为这个事应该是什么,我认为他是怎样的。而从事科学研究,需要的不是主观认识,而是客观认识。这是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第一困难,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困难,关键是建立客观的认识事物的方法,用客观的眼光看待问题,找出事物的本相,而不是你认为或感觉它是什么。
2、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步骤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理性的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就属于客观认识。思维方式体现着人们进行思维活动,观察、分析、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运用的基本方法。良好的思维方法能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到事物的本质,从纷繁复杂的因素中找到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使事物呈现条理性。
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路线、实际操作、收集整理数据、归纳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分享结果。
3、自我认识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客观的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发挥你的长处解决问题,弥补你的缺点提高自己。了解自己是否热爱科研、适合做科研、为什么要从事科研等问题。
4、懂得科学思维方法不重要,而是在实际科研中灵活运用它。
如果不经过实践磨练,只能算纸上谈兵。做好科研需要自身不停努力,主动学习,提高专业技能。要了解你所从事的科学研究,要入门。不入门就不能谈自悟。只有在实践中自悟,才能建立适合自己的独特的科学思维方法。
5、关键是要执行,踏踏实实做事
要踏实认真的做研究,不能挑三拣四、朝秦暮楚。无论多么好的想法和点子,如果没有良好的执行下去,那就只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只有严格按照实验设计一步一步执行,才有可能获得预期结果,同时也能发问题,不断完善和改进你的科学猜想。
6、热爱科研,具有好奇探索的精神,
从事科研是一项很枯燥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持续做一件事,才有可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如果对科研这项工作没有热爱,不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从事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只有热爱科研工作,并具备探索精神的人从事科研工作,才能在其中获得乐趣。
7、需要与导师、同行交流,交流之间获得顿悟或领悟
自我学习很重要,但是进展很慢,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依靠自我学习,很难跟上科学研究的脚步,需要外来的力量推动自己进步。尤其对刚从事科研的硕士生,要主动与导师交流,获得导师的指导和帮助,这是做好科研的最大捷径。与许多有见解的人交流,在与他们进行对话或他们的文字中,进行灵魂的碰撞,广泛接触不同的观点,通过自己的`逻辑与思考,获得自己的能力,快速提高自己。
8、要允许出错
科学不是技术,技术可以规划好,只做有用的技术。但科学不同,科学没法预先计划好。因此,从事科研,需要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运用开放性的方法,接受开放性的实验结果,条条大路通罗马!从事科学研究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但不要孤注一掷,一条路走到黑。增加科学研究方向的多样性,包容研究结果的多样性,这样才能保证无论哪里有机会都能抓住,任何绝处逢生的机会都错过不了,同样也不会错过新的发现。
9、独立思考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始终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取得专门知识放在首位。”在阅读各种各样的文献,接触网络上和会议上的各种各样的观点、看法之后,通过自己的筛选,重新组织,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独立思考”便有了。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原创和开拓,而独立思考能力是原创和开拓的先决条件。
10、听说读写能力
听说读写很重要,能看懂,听得懂,写明白,说明白!听说读写是我们认识世界和社会的必要手段;与世界、社会交往的必要手段。一个人的素质、教育、能力、思维等都可以在他的听说读写中体现出来。
11、把研究内容清晰的表达出来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共享。科学研究就是:把发现的问题,运用科学方式验证的,经过归纳推理整理出来的结论,用你自己独特的听说读写能力,清晰准确的撰写出来,公开发表,并与同行广发交流分享。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16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探究,摆脱“纸上谈兵”式的学习,这是我一学期上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最深的体会。我们小组选的课题是《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下面我就联系我们小组实际研究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1、把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我们小组编写问卷的时候,根据对身边兼职大学生咨询和反应情况的在问题的设置维度、顺序、表达、选项设置上都经过反复推敲,小组每个人都能针对问卷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
2、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研究过程中有较大优势。我们组在录入问卷和分析问卷时,组内成员互相合作配合默契节省了很多时间;在完成报告时,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写完后由组长整合,整合好后再集体讨论找出不足。分工明确,且工作效率高;
3、遇到困难不放弃,想办法去克服。在这门课上学习且切实操作SPSS软件来分析问卷,第一次接触纯英文的软件对我们来说有很大困难,但是随着使用次数增多和自己借书查阅资料慢慢地掌握一些基础操作;
4、在各小组交流分享时,听过以访谈法为主的小组调查时,学到了关于访谈的知识。在访谈前的准备工作,设列访谈提纲、签署保密协议,在访谈过程中及时追问,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出访谈者想要的东西;
5、在展示数据分析方面,用形象的图表和文字结合呈现出自己研究的结果。而且在成果展示的时候,要明确尽量清晰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例如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结果分析与讨论部分都要展出;
在研究过程中有收获但也有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1、由于问题设置存在不合理,或者是问卷发放数量较少,我们组问卷有效系数为0.211,数值较低,对于研究来说科学性较低;
2、成果展示的`时候很多组存在相似的问题。例如,用比较局限的数字去分析整体,代表大的研究结果;在制作展示PPT时,没有全面地展示自己的成果;数据分析的部分,图表的字体较小;建议部分,给出的建议大都是比较空泛模糊的建议,没有很具体操作性很强的建议。
在写报告之前,我看了许多关于兼职的文献,很多文献研究大学生兼职现状并对学校、大学生、教师、政府、社会等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例如,李莉环在《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学生兼职现状调查研究———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中对政府提出“完善相关法规,使学生兼职权益‘有法可依’;李亚玲,廖晓文在《在校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对社会提出“立法部门要完善大学生兼职立法工作社会在高速发展,现行的《劳动法》已不太适应现实需要,应作即时的修改和补充”。几乎每篇文献都会针对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出现的侵权问题对法制建设提出建议,但至今国家并没有颁布关于兼职的法律,希望国家能够重视并保护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遇到的侵权问题。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17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我有幸参与了一个为期六周的科研培训项目,该项目由我所在的研究生院组织,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我深感荣幸能参与这次活动,并在其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体验。
这次培训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生物科学、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等,每周的主题都由各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的讲解和探讨。我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们一起,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和论文撰写等方式,深入了解了科研的过程和方法。
在实验操作部分,我们进行了许多前沿技术的实践,如基因编辑、量子计算和纳米材料制备等。通过亲身实践,我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和挑战,并从中锻炼了我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论文撰写和小组讨论也是我收获颇丰的部分。我学会了如何用科研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在小组讨论中,我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技巧,还学会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总的来说,这次科研培训项目让我对科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兴趣。我认识到,科研不仅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进行科研工作,并希望能继续深化我的学术研究。同时,我也希望能在我的专业领域内,将我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18
科研讲座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能够让人们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我最近参加了一次相关的讲座,并对此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本文将从讲座的意义、内容、效果、感受以及下一步的计划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一、讲座的意义。
科研讲座是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方式,旨在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合作。通过组织和参加讲座,可以深入了解各方面最前沿的研究工作、方法和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讲座还能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互相交流想法和经验,促进创新和发展。此外,讲座还能帮助人们了解学术规范和伦理,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二、讲座的内容。
这次讲座的主题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类研究”,内容非常详细和深入。首先,汇报人对图像分类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以及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中的应用。然后,汇报人从数据准备、模型设计、训练评估等方面,详细讲解了深度学习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具体技术和方法。最后,汇报人还对图像分类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展望和讨论。
三、讲座的效果。
通过参加讲座,我受益匪浅。首先,我对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了一些新技术和方法,对我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启发。其次,听取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汇报和讨论,我对学术界的动态和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最后,通过和各位参会者交流和分享经验,我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增加了我的人脉和合作机会。
四、讲座的感受。
这次讲座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不仅因为讲座的内容非常丰富和有价值,也因为讲座的组织和管理非常周到和高效。讲座的主办方准备了详细的议程和资料,为参会者提供了很好的学术氛围和交流平台。此外,讲座用词准确、表达流畅、思路清晰,令人印象深刻。细节方面,饮料和点心的准备也很周到,参会者不仅可以享受到学术上的'收获,还能感受到主办方的热情和关怀。
五、下一步的计划。
参加讲座并不是学习的终点,我们还应该吸收和应用讲座所传授的知识和方法,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制定了下一步的计划:一是系统学习深度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做更深入和广泛的调研和学习;二是探索和应用深度学习在我的研究中的应用,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并不断地总结和反思。通过这些努力,我相信自己会在研究领域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和创新。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19
近年来,教育领域不断提出“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改革理念,提倡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还能积极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科研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收获。下面我将以个人角度,分享我在教科研中的心得体会。
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我充分体会到了教科研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教科研作为提升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必经之路。通过教科研,我们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引领教育前沿。同时,还可以通过科学研究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中曾遇到一个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通过阅读大量的教育心理学专著和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我了解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和策略。我在课堂上引入了游戏化教学的元素,让学生变得更加活跃和积极。通过教科研,我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丰富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除了提高教学质量,教科研还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通过深入的教育科研活动,教师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提升自己的学术造诣。教师可以参与各种研讨会、学术讲座等活动,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与心得。例如,我曾参加过一次关于教育评价的学术研讨会,与众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与他们交流,我不仅提高了对教育评价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还结识了一批优秀的教师,拓宽了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这些交流与启发使我更加深入地思考教育问题,并为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在教科研中,我还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教育科研工作需要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和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我们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中,我们成立了一个以学科组为单位的教研小组,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教学反思和教育模式创新等活动,共同研究教育问题,推进教学改革。例如,我们曾共同研究了一门新的教材,在研讨会上互相交流心得,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和评估方法。我们共同的努力与探索,最终使得我们的课程教学变得更加科学化和多样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可以说,教科研的效果是一个团队合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科研也使我意识到了探索的重要性。教育科研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总结经验、完善方法。在教育科研中,教师需要有极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只有不断地追求真理,不断地创新,才能取得更进一步的成就。例如,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到学生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我立即展开了针对这一问题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我深入研究了学生习惯形成的原因和对策。最终,我在学科教学中引入了更多符合学生习惯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个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了探索的重要性和探索的乐趣。
综上所述,教科研不仅对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校整体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深入教科研的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和推进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20
科研是一种系统性的活动,旨在发现新的事实、提出新的概念以及验证和整理已有的知识。我在搞科研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这些经验和体会对我个人和我的科研工作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研工作从开始到结束,都需要经历严谨的准备阶段。这包括对研究方向的深入了解,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制定科研计划。认真准备是科研成功的重要基础。在我的科研项目中,我始终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目标,并通过不断阅读文献和与他人交流,确保自己具备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
科研是追求新知识的过程,因此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在科研领域,创新意味着拓宽思维边界,迈出与众不同的步伐。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充分了解当前的科研前沿和热点,还要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我自己的研究中,我常常会思考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试图寻找与众不同的研究角度,这种勇于创新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的科研工作。
科研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因此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耐心。科研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应对困难的能力和毅力不放弃的品质。在我自己的科研工作中,我发现有时候进展缓慢,但我始终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收获成果。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能够不断克服困难,取得研究的突破。
科研是一个开放而合作的领域,团队合作是科研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一个良好的合作团队中,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共同推动科研项目的进展。在我的科研工作中,我与实验室的同事们紧密合作,相互扶持,共同解决科研中的问题,这使得我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并取得理想的结果。
通过科研的实践,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积极创新,从团队合作中学习和提高,就一定能够取得科研的成功。科研是一门需要反复实践的艺术,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我们能够在这一领域中不断成长。我的科研心得体会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并给予了我新的动力和方向,使我更加坚定了在科研领域中继续前进的信心。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21
科研文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阅读和分析科研文献,我们能够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在阅读科研文献的过程中,我深感到了科研文献的重要性,并从中收获了很多。以下是我对科研文献的心得体会。
首先,科研文献是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科研文献,我可以了解到全球范围内在特定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科学研究是一项需要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而科研文献则是这些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来源之一。只有不断地阅读科研文献,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在科研领域中保持竞争力。
其次,科研文献是科学研究的有效引导。在进行科研工作时,我们常常会遇到问题和疑虑,而科研文献就成为了我们解决问题和疑虑的重要工具。科研文献中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等内容,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仔细阅读科研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科研文献是提升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而科研文献则是我们获取这些基础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科研文献,我们可以学习到前人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了解到科研领域内的'最新进展,从而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在阅读科研文献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文献的内容,更要关注其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学会从别人的经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综合能力。
第四,科研文献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科学精神包括刨根问底的求知欲、推翻旧观念的勇气和批判性思维等。科研文献既是科学精神的表现,也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阅读科研文献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轻易接受他人观点。我们要学会提出自己的质疑和疑虑,并通过读取其他相关文献和进行实验验证,来检验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只有具备了科学精神,我们才能够为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科研文献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阅读科研文献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筛选和鉴别文献的质量和可信度,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这些文献。同时,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我们要学会以科研文献为基础进行写作,合理运用和引用文献,从而使自己的研究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只有在阅读和写作中不断锻炼和提高,我们才能够真正掌握科研文献的精髓,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总之,科研文献在科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学术生涯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重视科研文献的阅读和分析,从中汲取养分,拓宽视野,提高科研能力,并培养科学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科研领域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推动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22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参与了一个为期六个月的研究培训项目。这个项目是由我所在大学的科研部门组织的,旨在帮助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提高科研能力。
参加这个项目,我不仅增长了知识,也提高了技能。我学会了如何设计有效的实验,如何处理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撰写具有影响力的科研论文。我还通过同行交流,了解到了科研的最新趋势和前沿技术。
在项目中,我深刻体验到了科研的挑战和乐趣。设计实验时,我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如样本选择、实验设计等。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也充满了挑战,需要细致入微的工作和严谨的思维。尽管如此,每一次的困难和挫折都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科研的本质,也让我更加珍视每一次的成果。
此外,我还学习到了如何与同行交流和合作。在项目组的.讨论中,我学会了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尊重他人的想法,如何形成有效的团队合作。
总的来说,这个科研培训项目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也更加热爱科研。我深深地感谢这个项目,它让我看到了科研的无限可能性,也让我更加期待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23
从同学口中听到:“科研项目除了让你锻炼能力之外,其实没有什么别的用处”。这话击中了我的心,让我认真去思考:“科研到底有什么用呢?”,更进一步,“科研对于我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呢?”。
在设计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与小组成员对于项目的深度理解上存在偏差,而这些偏差在项目完成后呈现出来,可以说是短板。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工明确,但沟通不足,个人能力仅停留在技术领域,无法综合各个学科知识,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建立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每个团队成员要推进自己负责的领域,同时还要与团队之间保持互动、沟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构建团队协作意识,协同完成项目,充分利用各个成员的'优势,跨学科、跨专业的交流,取得高效地合作。
经过这次科研设计项目,我深刻理解了科研的意义。科研可以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知识、拓展视野等多方面的价值。同时,一个好的科研项目是建立在清晰的思路与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可以提高个人专业水平,扩展个人人脉,积累经验等多重效益。
未来的学习道路上,我会深入探究专业领域,加强学科交叉的学习,协调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同时,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科研活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培养我个人的创新思维。在这样的道路上,我坚信每次科研设计都会使我成为一名更优秀的科技人才。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24
我踏入科研领域已经有五年之久,回首这段旅程,我深感其带给我的成长和收获。在此,我希望能分享一些关于科研的心得体会,希望能激励到更多的人投身科研。
1.科研不仅是学术,更是人生经验的积累
在我看来,科研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从选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到撰写论文,每一步都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这种投入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失败,从中汲取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策略。这种经历和磨难,使我更加明白,科研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耐心和毅力。
2.创新思维是科研的关键
在科研中,创新思维是最重要的。每一次研究的过程,都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寻找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我也深刻体验到了这一点。当我在研究一个课题时,我经常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寻找可能存在的'新的解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使我能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假设,从而推动研究的进步。
3.团队合作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科研工作并非一个人的战斗。从选题、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到论文撰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团队的密切合作。有效的团队合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研究的质量。我学会了尊重他人的观点,倾听不同的意见,同时也将自己的想法有效地传达给团队成员。这种团队合作的经历,使我明白了团队精神和协作的重要性。
4.持续学习是科研的永续动力
在科研领域,每一天都需要我们持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从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到新的数据分析方法,每一天都有新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吸收。持续的学习,使我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保持竞争力。
总的来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研的挑战和乐趣。我相信,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期待着在未来的科研旅程中,能够继续探索、学习和成长。
最后,我想说的是,科研不仅是一项职业,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投入的是时间,磨练的是耐心,探索的是未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收获了人生的体验。每一次的失败,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我们成长的磨砺。只有坚持下去,我们才能感受到科研带来的无尽乐趣和深刻洞见。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心得体会(精选14篇)07-05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通用19篇)03-12
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0篇)04-17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精选19篇)05-17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心得体会范文通用03-2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通用13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