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工作心得体会

2023-05-19 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者采访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刚刚参加了全省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会议的电视拍摄采访报道,较为辛苦。辛苦之余,觉着有必要把自己从业几年来的重大会议电视拍摄采访报道的经验心得总结于此,以便自己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也是和广大同行及博友交流切磋的一个平台。

  重大会议新闻开始之前,电视记者和其他媒体记者一样,需要提前到达会场。时间相对讲越早越好,以便做好现场的熟悉工作,机位的选择、最佳拍摄角度的选择,熟悉会场光线、搭设脚架及其他情况等。应该收集好会议相关文件,了解会议议程,做到会议各个环节及时间掌握上心中有数,在拍摄时也就能从容不迫了。

  如果会议主办方事先没有安排摄像机位的空位,在有必要前提下提前到会场,可以及时跟会议筹备方沟通协调,调整座次,留出摄像区域。如若不行,则必须退而求其次,另外选择机位区域了。

  拍摄前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调整摄像机白平衡。很多记者(包括很多老记者)往往没有选择最佳的调整白平衡的位置,一般在会场的任意一个位置完成校白。这样做其实是不恰当的,应该到会场主光源的中心区域进行校白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充分还原会场色彩,避免色偏等情况的出现。

  拍摄之前还应该检查摄像机的声音拾取的按钮选择。如果没有插话筒采访线,也就是直接用摄像机外接话筒拾取声音,最好事先预录一段听声音正常否,不正常则须立即调整摄像机声音拾取按钮(一般的摄像机声音拾取按钮处于调整范围的中间处,差不多是摄像机出厂的设置标准),或沟通主办方调整会场讲话声音等设备。

  拍摄之前还应仔细检查录像带、磁卡(如P2卡)等记录设备是否正确安装,是否有足够录制空间(很多记者同行往往在拍摄中间出现录像带或磁卡已满等情况),且应备足录像带或磁卡,因为现场有许多事先不能预料的情况发生。如果拍摄中记录设备已满,基本不可能返回单位取,如果在乡镇或者出差的情况下,更是难以完成采访报道任务了,陷入无比尴尬的局面。

  在拍摄时应该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应从全景、大景、中景、近景、特写这样一个顺序进行。会议新闻一般拍摄顺序为:会场全景——领导席——主要领导近景——其他领导近景台下方参会人员全景、近景(如人物拍摄左一排、右一排)。领导拍摄其实很有讲究和学问。主要领导景别相对较小一些,在画面中要突出一些。其他领导在画面中则稍微小一些。据同事讲,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常常会在节目直播过程中临时加入一些刚刚收到的消息,这种新闻对电视摄像记者的要求就很高。因为要运用到“无剪辑拍摄”模式,后期基本不用剪辑,直接可以供导播播出。这种拍摄对镜头、领导拍摄的先后顺序,镜头时长等有着相当严格甚至近乎苛刻的要求。

  在拍摄中还应该注意和同行之间的默契配合。比方说别的电视摄像记者正在拍摄,你又想经过他的面前去另外的角度拍摄,就需要等待同行一个镜头完毕之后或者示意其你要经过,否则你的大脑门或者上半身充斥于同行的镜头当中,造成别人的废镜头。还有在有的重要时段或领导讲话等情况下,很多记者会一哄而上,这时候你必须“冲上去”抢占最佳位置,但是需要特别注意不要相互挤压阻挡,应该注意采访安全和职业道德。

  在会场拍摄需要来回走动时,应该尽量做到步伐轻、速度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过慢,有时需要弯腰则弯腰,弯腰不代表你低人一等,相反你会赢得别人的肯定和好评,别人会认为你“懂事”,与会场气氛和谐相融。

  在会议正式开始之前,你需要打开摄像机,进入录制模式,架好机器,选好景别,聚焦清晰,随时准备按动“REC”键。另外会场光线暗,可以用手动光圈适当补光。拍摄背景为明亮的窗户的人物时,需要打开背光模式。

  不光会议新闻电视记者需要做到这些,其他的采访任务也是如此。在包括重大会议新闻等新闻报道之前,应该充分休息好,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展现出新闻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个人气质。

  总体上讲你需要做一个有心人,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做到事情了然于胸,胸有成竹。自己还需要关注和“审视”自己的镜头,注重总结不足、汲取经验,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重要会议等电视新闻的拍摄采访报道任务。

  • 相关推荐

【记者采访工作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记者采访我的作文10-05

关于采访的作文800字 小记者采访大记者09-10

小记者采访作文12-11

关于记者采访我的作文07-27

记者采访我优秀作文08-26

记者采访作文600字01-28

小记者采访日记06-14

记者采访我作文500字10-09

记者采访活动方案范文(精选18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