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教学自我成长心得体会

2023-03-23 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年教师教学自我成长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年教师教学自我成长心得体会1

  我园进行园本教研制度建设课题的研究已进行了一年多,作为教研组长在面临压力和挑战的同时,也时时刻刻感受到园本教研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现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教研组长角色和教研工作方式新《纲要》以新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研究空间,它使我们每一位教研员与教师共处同一起跑线,共同经历着观念转变和思想革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冲击着我们关于教研指导工作的传统认识,刷新着我们关于教研员角色、教研工作方式的原有观念,促使我们以研究的眼光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身的教研过程。

  一、从我们亲身经历的小故事而引发的思考说起:

  故事一:“如果不是非看不可的话还是不要看了。”

  --引发我们对教研关注点的反思

  我们到实践中应该关注什么?是单纯地关注“问题”,还是应关注教师的心理感受、关注教师的自主发展。新《纲要》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我们来说就应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所以,如何为教师创设一种敢想、敢做、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宽松的心理氛围,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和开放的心态?这是教研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故事二:“你们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我们该听谁的?”

  --引发我们对自身角色和教研工作方式的反思

  我们应该调整我们的教师观、自身角色和教研工作方式,关注教师的研究经历,真正与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关系,变评价者为共同经历者,以了解教师的原有经验、需要和困惑,尊重教师的原有经验和他们自身的学习方式,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够激发其自主思考、体验和研究的空间,从而使教研更好地为教师服务,为教育实践服务。所以,在落实《纲要》的过程中教研员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提供什么样的支持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问题。

  二、解决问题,从改变自身角色和教研工作方式做起

  (一)反思过去的教研工作方式

  过去的教研工作中,教研的主体是教研员,教师只是在相关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既定研究程序的操作者。形成了以“我(教研员)看你(教师)做”、“我说你听”、“我评你改”为主的教研工作方式。这种教研工作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不能有效地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二)尝试新型的教研员角色和教研支持方式通过两个案例来对比我们过去和现在在教研工作方式上的变化,然后再进一步提炼出我们现在在教研支持方式上的新尝试。

  1 变讲授者为倾听者

  (1)倾听教师的教育目标和设计思路;

  (2)倾听教师的自我评价;

  (3)倾听教师的真实想法和困惑。

  2 变检查者为挖掘者

  (1)挖掘教师的原有经验;

  (2)帮助教师挖掘行为中的闪光点;

  (3)与教师共同挖掘行为背后的原因。

  3 变评价者为质疑者

  (1)在质疑中促进教师学会自我反思;

  (2)以质疑引发教师认识上的冲突;

  (3)以质疑减少我们的主观评价。

  4 变要求者为建议者

  (1)以建议的方式,为教师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2)依据教师的.实际需要,提供多种、可选择的建议;

  (3)以建议的方式,提供专业化的导向综上所述,我们本着“育人为本”的思想,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尝试着由过去“我(教研员)看你(教师)做”、“我说你听”、“我评你改”的单向指导方式,向“你说我听”、“我置疑你反思”、“你回答我追问”、“我建议你选择”的双向对话方式转变。

  三、我的体会和感悟

  1、开展探究式学习,共享专业经验

  教研组是教师学习新理念、分享新经验的合作共同体,使极具个性色彩的教师在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开放对话,分享对《纲要》与《指南》的认识和体会,通过开展探究式的学习,使教师感受和体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问题式学习中,总结交流经验、研讨问题困惑,在互动式学习中,共享教育资源、拓展思维空间;在体验式学习中,转变角色意识、注重实践操作,促进教师的主动学习和建构。

  2.注重行为反思,提升专业技能

  促进理念向行为的转化,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教研组活动的另一重要要目标。二期课改对教师在换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包括预设计划的能力、观察反思的能力、捕捉回应的能力等等。我们认为,提高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反思与实践。教师通过质疑法、微格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以典型案例和问题为主题的开展研讨活动,在真实活动情景中交流对话,不断促使教师的视角和思维变得敏锐与客观,从中学会分析质疑、学会选择和运用,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技能。

  3.开拓信息途径,丰富专业内涵

  在幼儿园教师群体中,开拓信息途径,建立和谐、民主的非正式的对话系统,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非正式对话是指教师因自身需求而自发与同伴产生的对话,幼儿园积极倡导教师的非正式对话,有效整合非正式对话信息,推进正式与非正式对话的转换,不断地充实了幼儿园的研究氛围,丰富了研究内容,提升了研究质量。

  在课改新理念引领下的教研活动,营造的是开放、合作、互动的氛围,搭建的是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提高的是教师的专业技能。诚然,我们对教研组建设的探索只是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小台阶,我们相信教研方式的变革也是一个动态、持续发展的过程,对此我们将不断反思,积极探索,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青年教师教学自我成长心得体会2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而教,教是为了乐学而教”。情境教学是一种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向未知领域不断探索的教学策略。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活泼、愉快、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让幼儿身临其境,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的学风,促进幼儿协调发展。而许多年来,体育活动中教师们已习惯于把体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直接地灌注给幼儿,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场地器材的单调与枯燥使得体育教学活动很难成为儿童的主要需要,更难达到素质教育对幼儿提出的要求。

  一、扮演角色,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活动乐趣。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幼儿活泼、好动、易兴奋且形象思维活跃,对某一新鲜事物易产生强烈的兴趣,很爱听故事,并想象故事情节中人物的经历、命运、结果,时时把自己幻想于情节之中,但意志较薄弱、单调,持久复杂的动作技能会使他们易于疲劳、注意力分散、产生消极意识。为了满足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爱玩的特点,并使他们会玩、玩好,应根据不同年龄幼儿具体、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以不同的角色参与游戏。例如:小班体育活动《运萝卜》,活动的要求很简单,要幼儿双脚并拢夹球跳。如果是就这样练习小朋友肯定也能达到目标的,但整个活动会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所以我考虑到这一点,利用小朋友都熟悉的小动物角色--小兔子来设计情境:兔妈妈要带着兔宝宝出去拔萝卜、运萝卜,妈妈要看看哪只兔宝宝的本领最最大,当然是要达到体育活动的要求了。一个如此简单的情境,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创编故事,让幼儿在想象中体验活动乐趣。

  在情境中,幼儿通过假想的语言、动作、表情来实现情境的`转换,表现游戏的主题,而且随着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情境转换程序性和连贯性也逐渐增强,主题也更加统一突出。正是这种带有鲜明主题的连续的、持久的、丰富的情境的转换,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非常自觉和专注地投入其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并从中感受无穷的乐趣。所以,我们可以把教学活动设计带有一定主题的连续的情境活动,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贯彻教学要求,使幼儿置身于故事化的情境中,赋予教学内容以游戏的“生命”,从而使教学目标这一外部要求内化为幼儿行为的愿望和动机,激励幼儿为满足这一愿望或达到这一游戏目标主动付出努力,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在游戏“勇敢的消防队员”中幼儿就是在游戏中根据游戏情节的变化、自我角色的参与,扑灭森林大火,救出被围困的小动物而体验到完成某一事物所带来的成功感。

  三、利用儿歌,让幼儿在模仿中体验活动乐趣。

  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幼儿,把课堂“还给”幼儿,以激活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首先就要给幼儿创造出足够的思维空间和练习空间,只有这样才真正有可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上,要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一方面抓好课堂的个体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想想、说说、练练;另一方面抓好小组讨论,人人又说又练,在和谐的民主参与中,做到所有的幼儿充分活动起来,享受探究的乐趣。就“立定跳远”动作:我们创设了相应的情境,画出一条宽窄不等的小河,让幼儿扮演小白兔,河岸根据宽窄不同放大小不一的萝卜,开始教师只强调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让幼儿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结合口诀“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斜上用力臂前摆,双脚蹬地腿高抬”与教师的示范,幼儿能够较好的掌握动作。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掌握了动作,积极性极高。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同时也提倡“学以致用”,要把现在的体育活动和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开展活动,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与指导,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在愉悦宽松的情境中,充分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青年教师教学自我成长心得体会3

  踏上工作岗位已是第五年,回顾自己成长,既有领导们和身边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也有自己的辛勤付出。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几点我的感悟。

  一、要谦虚地多看多问多学多做

  作为青年教师,要虚心地向其他教师们学习,学习的对象不仅仅只是自己的带教老师,身边的其他老教师或是其他青年教师都应该成为自己学习的对象。要提高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必须要多听课,不仅要听平时的家常课,也要多听一些优质的公开课,不仅要听校内老师们的课,也要走出校门多听区里市里的优质课。听的时候不仅要思考一堂课的长处,也要积极思考一堂课可以改进的地方,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听课。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向其他教师请教,不要让疑惑积累起来。对于学到的方式方法,我们要及时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实践看看,留下适合的方法。

  二、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成长离不开经验和反思,理论上的学习终究不是全部,我们需要的是实践,而实践完后,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材是否吃透了?知识点是否都准备完整了?这些知识点是否有必要一次全教下去?讲解的时候这个方法是否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句话的表述能否让学生听地更明白一些?今天这个管理的方法效果欠佳,应该再想个什么方法呢?今天这个事件处理和教育地很成功,这个成功的关键点是在哪里呢?当我们反思的越多越深刻越频繁,教育教学所达到的高度也就越高。善于反思,才会进步。另外,我们也可以把我们平时反思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样也可以为自己的科研工作留下鲜活的案例和素材。

  三、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一位哲学家说:对于青少年的心灵来讲,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任何力量都不可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我们很年轻,学生们更容易也更喜欢和我们亲近,对于他们来说,年轻的老师们更有吸引力,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我们的优势。但是当然,只有年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这种魅力可以是你的才艺,可以是你为人处世的态度,可以是你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最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有爱心,既要批评他们,也要理解他们,既要严格要求他们,也要包容宽容他们。如果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了你、信服了你,那么我们说的话,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也会更愿意去改变他们自己。

  四、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承担着很多繁重的任务,我们要勇敢地走下去。当工作压力增加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恐惧、会烦恼、会急躁。但是,当有许多问题要去解决时,逃避是没有用的,当有许多工作要去完成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件一件地、有耐心地去把它们做好。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这些弱点也会在工作中暴露出来,所以我们要正视自己的弱点,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自己的心态调节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以上是我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点感悟和体会,如有说的不当之处,还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 相关推荐

【青年教师教学自我成长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青年教师成长自我评价04-14

青年教师成长心得感悟 青年教师成长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07-16

青年教师成长心得体会12-23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04-30

青年教师成长心得体会(15篇)04-15

青年教师的成长心得06-13

青年教师成长总结04-12

青年教师成长总结11-21

青年教师成长感悟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