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2023-06-20 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技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技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1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日新月异,在科技的帮助下我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五年前,轻轨只有2号线路,人们出行大都是乘坐公交车或开私家车,如此一来,不仅城市道路拥堵,还增加了尾气排放量,使人们的出行和健康都受到严重影响。然而仅仅五年,轻轨就由2条线路迅速发展到10条线路,将重庆的两江三岸连接起来。原来我们去大学城驾车需要一个小时,现在乘坐1号线20分钟就能到达,大大节省了人们的出行时间。由于轻轨以电为动力,所以不会排放对人体有害的废气,减少了空气中成份,使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了保证。

  轻轨的一节车厢能容纳100—200人,一列轻轨有5—8节车厢,相当于一列轻轨可以容纳1000—2000人。我以前上学,都是妈妈驾车送,因为我家去学校必经过渝澳大桥,这桥高峰期经常拥堵,导致我常常迟到,现在我改乘轻轨上学,一次都没迟到过。所以,很多上班族、学生都选择乘坐轻轨出行。这样,城市的交通压力大大得到缓解,使驾车出行的人们也能畅通无阻,节省大量时间。

  轻轨大都建设在地下或空中,而且轻轨又窄又长,有效节省了轻轨的占地空间,让生活在重庆的人们不会有紧张和压迫感。轻轨依附在两根粗壮的铁管上,靠电进行移动,全程无音,让生活在轨道旁边的人们也能享受无音生活。

  轻轨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但还有“神器”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大大提升,它就是家喻户晓的——支付宝、微信。

  五年前,支付宝、微信大都只有年轻人使用,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都在用它,连路边卖水果的小商贩也在使用支付宝、微信。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看到一位阿姨想买水果,却因接小孩,身上没带钱,只好向水果盯了几秒钟,卖水果的小商贩洞察到说:“可以用支付宝或微信。”阿姨一听高兴坏了,连忙选了心仪的水果,然后“扫一扫”就买到了称心的水果。

  支付宝、微信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叫车、叫外卖、交水电费、手机充值等等服务一有尽有,人们只要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能解决你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支付宝、微信操作简单易懂,我家65岁的外婆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学会了如何使用,现在外婆出门只需带手机,就可以把菜和生活用品带回家,外人都叫她时尚老太太了。

  我们的国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出行和生活都越来越便捷。我们无法想象未来再过五年生活会变得多么便捷,但我们感谢这便捷的生活把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篇章。

  科技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2

  在市教研室、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今年于5月13日14日在市中区鑫昌路小学举行的我市第三界小学科学教学年会。来自全市的优秀小学科学教师代表峄城区底阁镇甘沟小学参加这一盛会。会议共安排了三项内容:

  1、进行小学科学优良课展现,研讨课堂教学。

  2、进行优秀课堂评课。

  3、科学优秀教案经验交换。科学,一个崇高的词语,经常敲击着我们的心灵。神七的问天更是我国科技气力的最好见证,这是让每个中华儿女非常自豪的盛事。科学教育,一个沉重的话题时时敦促着我们的脚步。回看我们的教学现状常令我们叹息,只重结果、轻进程的教学方式还经常存在,枯燥无味的接受式学习,取代了自主式探究。学生的科学爱好何来?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题目,急待改变的现状。所以,怎样用好新教材,更好的使三维目标在每节课上得到落实,切实进步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增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成为此次研究活动的主题。作为从事科学教学的我来讲,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我倍加珍惜,认真听取了每堂课,并做了详实的记录,感受深入,收获很大。这势必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起侧重要的指导意义,增进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综合两天来的听课和学习情况,现总结以下:

  一、教学进程精致。

  从每位教师的教学进程来看,教师都做了精心的预备。从导入到拓展,每句话都很精炼,每个题目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知识的深度、难度的掌控上处理的好,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二、重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科学探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主解决题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善于独立思考的思惟习惯和思惟能力。在所展现的课堂教学中都遵守了这一理念,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研究。教师课前也做了充足的预备,为学生提供了所需的实验材料,可见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视。

  三、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薛城区临山小学的陈文老师执教的《地球上有甚么》为例:他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探究基本方法为支持,采用生活情形提出题目实验探究解释题目的教学模式。透过与生活息息相干的教学情形,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生活的经验的反思中发现题目,培养学生解决题目的思路、方法和能力。最后再利用所取得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类似的生活题目。在这一进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惟品质。其他的科学学习的方法,如:整理处理资料的方法、讨论与交换的方法等在课堂教学中都有所体现。

  四、进程扎实有效。

  这是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如此重大的课堂比赛中能做到扎扎实实,不走过场,足见教师的课堂教学素质和教学意识在进步。看到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细致、反复地观察、分析、记录信息数据,将探究活动进行到底,真是难能可市北关小学张英老师执教的《斜面》。课开始放映怎样搬运物体。再比如山亭区北庄中心校的陈静老师执教的《苹果为甚么回落地》,在上课开始时播放了一段关于牛顿思考苹果落地的视频,让生调动各种感官初步知道地球引力的发现情形,引发起探究苹果落地是怎样回事的欲望。现在多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倍受师生的青睐。

  科技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3

  今天,我们五年级坐大巴车去少年宫参观科技馆。在那里让我开阔眼界,学习了很多知识,我真是开心极了。一进展览厅,使我眼睛一亮,桌上摆放着一个个引人注目的展览品。好奇心强的我们,一股脑地冲过去看。我们首先观察到的是一个电动的仪器,它是由两根铁棍组成的。只要按一下仪器前的那个绿色按钮,两根铁棒的中间便会由上到下的发出一种白光,并传出一股股烧焦味,我们非常好奇,仔细地观察着,小声地讨论着。

  经过我们的一番揣摩:终于知道它是通过摩擦而发出白光的,我从中明白:如果一个人想要知道知识,就必须寻根问底,这样才能知道。我还想到了巴甫洛夫的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真是太奇妙了!

  我们又带着好奇心来到下一个科学展览品,这是一款需要我们自己动手去试验的游戏,要团结一心才能把小球从起点安全的送回到终点,我们几个同学慢慢转动着转盘,开动机关使小球一次又一次的通过重重困难,这是一款能考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心的科技品。

  我们来到下一款展览品面前,这是一款靠手与球之间的摩擦力来将小球放进管内,先把球放在充气管上,再将手放在离球10厘米处,将手慢慢抬高,这时小球会跟着你的手向上,想办法将小球弄进管内。

  之后,老师将我们带入一个黑色的充气球里看电影,通过一个投射台将电视上的情景投射在充气球的周围,就像把我们带入了电影里的情景了一样,周围的`景物就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情景一样栩栩如生,有时会出现恐龙出来,会恐吓到我们。其他的展览品也吸引人,也很好玩。

  这次参观,让我学到了课本上从未学到过的知识,亲眼看到了前所未见的科技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爱好科技的人用心观察生活,用智慧和心灵感受所创造的成果。

  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用心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探索科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创造。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相信通过钻研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也能创造出新的科技作品来。然而这次科技馆之旅也让我领略到了人类发展的奥秘、科学的伟大,我一定好好学习,不断探索新知识!

  科技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4

  幼儿是科学探索活动的主体。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小班幼儿是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来实现认识了解周围事物的最基本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科学实践能力,是通过师生共同搜集材料,幼儿运用所投放的材料主动尝试,自主探索,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实现的。为了培养小班幼儿热爱科学,能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去探索,去发现。根据《纲要》的总目标特制定了本学期得培养计划:

  一、让幼儿在实际的操作中初步感知沙、水的特性。引导孩子们用沙、水玩一些简单的游戏;

  二、让孩子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水果。能说出水果的形状、颜色、口味。

  三、孩子要知道自己各个感官的功能,并能主动地运用它们做一些小律动;

  四、培养孩子利用废旧材料去制作各种小乐器和玩具,从而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从小要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良好品德。

  五、通过观察秋天天气的特点,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探究的欲望;

  六、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一物多玩,体现出孩子在玩中有发现,发现中有创新。

  七、在《冬天来了》的主题中,要让孩子去观察天气的特点,通过实践发现水的不同状态。

  八、幼儿认识简单的数字,知道空间、数量、对比、对应、形状等一些贴近孩子生活的数学关系。

  以上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根据《纲要》总目标结合教材中的各个活动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孩子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大自然中的奥妙,在操作中去探究、去发展。

  科技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5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前,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吹响了迈向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集结号。牢牢抓住这一宝贵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努力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新路径,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强大动力。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顺应发展大势,遵循创新规律,积极有效作为,必须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创新居于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是新常态下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科技创新又是第一动力的核心所在,只有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作用,真正实现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的实质性突破,才能加快弯道取直、弯道超车的发展进程和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举措,更好发挥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才能优化供给体系,提升供给质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同时,科技创新也是中高增长新平台的有力支撑,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借重科技创新的强大动能,用活用好这一“国之利器”,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加快推进创新型甘肃和科技强省建设,必须把握主攻方向、抓住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突破,释放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动力和活力。要狠抓兰白龙头创建自主创新示范区,坚持“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创新驱动+改革试验”双拳发力,把兰白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要狠抓科技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拓展科技扶贫的`广度、力度和深度,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要狠抓协同融合健全科技进步新体系,用协同的观念、融合的思维、系统的方法推进科技创新,构建产学研用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科技创新格局。要狠抓成果转化提升驱动发展贡献率,强化科技创新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尤其要在“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要狠抓人才培养增强关键要素保障力,按照人才是“第一动力”“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的要求,做好“引、育、用”的'三篇大文章。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必须要有坚强有力的保障支撑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凝聚起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重点抓好促进科技创新的配套政策的执行落实,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要进一步深化科技评估制度改革,完善以创新为主要指标的科研成果考核评价体系,调动和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

  “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面对新的历史征程,让我们高扬梦想的风帆,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科技创新之路上再接再厉、勇毅笃行,充分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全面加快创新型甘肃建设,不断开创富民兴陇的新境界。

  科技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6

  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其实是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现在,科技创新不仅仅发生在研究机构、高校,也发生在企业,发生在车库、咖啡馆等看似简陋的创客空间。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大都是科技强国,排在前列的跨国企业巨头,大部分也靠科技起步。尤其是近二三十年,一批高科技跨国企业如苹果、谷歌、微软等的崛起,对全球科技产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如华为、腾讯等,也将创新融入技术研发和产品生命周期,通过科技进步和实力提升,使企业规模跻身世界前列。即便是看似比较小的创新,同样能换来在全球科技产业发展方向上的话语权。中国率先并广泛使用的二维码、移动设备在线支付等移动互联网应用,被一些硅谷企业包括顶尖科技公司学习效仿,扭转了中国企业对硅谷亦步亦趋的印象。

  科技大国离科技强国并非一步之遥。对照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中国还面临不少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就科技支撑发展方面,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够高。就像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虽然发达,但高端手机市场仍是国外企业主导,国产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芯片等很大程度仍要仰仗国外。热门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无人驾驶技术等,勉强算在并跑,还远远没有开始领跑。

  抓住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缩小与科技强国的差距,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重要战略创新力量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原始创新的基础研究,还是瞄准前沿的`战略科技,都是拓展前所未有的科技领域。让创新地基越深越实,创新之塔才能够垒得越高。科技创新从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进而在全球创新版图上更具分量,离不开一批战略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的进步和突破。在更具体的行业领域中,这一幕已经开始呈现,比如一家深圳的小型创业公司,一边研发出全球首款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现实眼镜,一边致力于新材料的基础研发工作,保持产品领先的位置。这样的创新,相信以后将遍地开花。

  科技创新五年规划,着眼的不只是五年,而是为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积蓄力量。让创新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我们充满信心和期待。

  科技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7

  开学初,在学校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下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加上自己参加工作两年的实践教学,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1、关于信息技术常规教学课应该怎样上的'心得:

  45“信息技术课堂怎样控制?”、“如何让分钟学生收获的更多?”、“进行教学环节转换时怎样将学生‘‘抓回到课堂?”等等。这些一直是我经常遇见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游刃有余呢?下面提供两种策略以供研讨:

  A、激励策略一一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到课堂上来。

  B、运筹帷幄策略一一提前备好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学准备、备好教学设备设施、备好教学中所用的教学资源)对所要发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关于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心得:

  教师要深入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内涵,针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特点,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优化组合、取长补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确保达成教学目标。

  下面提供几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供研讨:

  吃透教材、拓展教材,合理组织教学资源。

  抓住学生特点,精心运用教学方法。

  A、以“任务驱动”贯穿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B、推行协作学习法。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要求教师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创建协作学习环境。

  C、运用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们的机房大多具备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仅靠教师讲,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中的广播教学,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就听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实例作品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得到感悟,引起共鸣。同时教师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将教案、课件和操作难点录成视频文件(可用“屏幕录象专家”)放在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浏览网页和选取下载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科技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8

  在学习了小学信息科技新课程标准之后,再结合我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日常教学中,我体会到其重要性所在,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

  信息科技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看的见,又能听的见,还能动手操作。

  在组织的这节信息技术课例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上,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整合起来。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必须以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我更深刻认识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所以,在以后的信息科技教学中,我会更好的学习新课标理念与精神,并积极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科技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9

  我通过参加“国培计划”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为期两个多月的培训,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理念上的`更新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二、专业知识方面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合格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再培训会获得的欣慰吧!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

  科技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10

  今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名称从“信息技术”更名为“信息科技”, 信息技术课程向信息科技课程转变,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突显了素养导向的重要地位,体现课程时代性。近期我又一次学习了2022版信息科技新课标,收获颇多。

  一、强化育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科技课程将侧重点置于素养导向,即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度,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描述事物、总结事物、探寻规律。

  二、加强了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系统性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为高级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合理安排不同学习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境界性,适应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和结构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三、倡导倡导真实性学习

  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数字化环境规划自我管理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多样性,个体性发展。

  四、注重评价育人,强化素养立意

  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和应用服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坚持基本知识考核与实践应用考核相结合,综合运用纸笔测试,上机时间作品创作等方法,全面考察学生学习状况,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的实施,会推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的发展,改变其在中小学阶段不被重视或不开课的情况,或者硬件不到位的情况,教师提升学习的'机会将得到改善。

  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教师任重道远,面对信息科技课程的新变化,教师不仅要更新课程理念,更要进一步提升自身信息素养以及教学技能,增强对信息科技课程的全面认知,从思想和行动上为应对课程变革做出新的努力,在信息科技教育领域下苦功、练真功、立新功,成为卓越的信息科技教师。

  科技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11

  科学教育不同于以往的常识教育,而是成为启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有利于终身发展的乐学、会学这种长远教育价值。那么,怎样开展这项教育活动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中点点滴滴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根据探究内容的不同,创设不同的环境

  环境分为自然和人为创设的环境,我们生活的周围,从地上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到天空的太阳月亮、风雨雷电等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都是幼儿感兴趣的,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现象,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例如:雨后组织幼儿去捉蜗牛,观察蜗牛活动的地方及爬行方式:再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颜色、身体有几部分,有没有眼睛?嘴是怎样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什么用?用手触摸蜗牛的壳和身体,让幼儿直接感知壳很硬,身体很软。并讨论:蜗牛为什么爬得很慢?最后,比较蜗牛喜欢哪一种环境,分别将蜗牛装在四种不同的瓶子里,即装有水的瓶子,铺有干沙的瓶子,铺有湿沙的瓶子、空瓶子,带回活动室,继续观察。孩子学起来无拘无束,自然而有趣,大自然是幼儿科学教育最好的课堂和材料,大自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对幼儿充满魅力,为幼儿科技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

  又如:硬币游戏。为了认识5分、1角、1元,在科技教育实验角投放各类硬币,幼儿随意地玩,于是有的让硬币站起来,有的让硬币转起来,有的让硬币走起来,方法多样,在玩中发现这些硬币是不一样的,从而认识硬币,让幼儿边玩边发现边认识边找,面值越大的硬币越容易站起来;转起来也有多种方法,用尺子引着硬币转,用硬币带着硬币转,用手带动硬币转,而且小面值硬币转得又快又久,走起来可用尺子推、嘴吹、拍着走等,让幼儿融入到这个人为创设的环境当中,创设科技教育实验角,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实验工具、实验方式,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认识在“小天地”里大胆操作,大胆尝试,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如:玩磁铁时,不急于将磁铁能吸铁这一特性直接告诉孩子,而是提供纸张、木头、石子、塑料、铁片、回形针、小鸡、小兔等材料,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思考、去发现,最终了解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起,什么东西不能被磁铁吸起。以至活动的延伸,怎样使小鸡会走,小兔会跳?孩子在愉快地探索中兴致盎然,虽然还不懂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

  不论自然环境还是为人为创设的环境,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在活动过程中,始终贯彻“四前四后”原则,即“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活动在前,讨论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而后三个都是为第一个原则而展开的

  记得在《有趣的螺旋桨》一课中,通过比较直升飞机与其他飞机的不同,引出主题螺旋桨,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范例螺旋桨,思考制作的材料,并说说是怎样做成的?幼儿根据操作材料,以及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螺旋桨,教师在适当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处处体现“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指导思想,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让幼儿想办法使螺桨转动起来,幼儿边玩边想,有的让叶片在同一平面上,去试试能否转动;有的让叶片一个前一个后的方向去试;有让叶片同时朝前或同时朝后的方向去试,最后大家一起来讨论:螺旋桨什么时候转动最快?通过活动,幼儿获得了知识体验,即一边的叶片向前,一边的叶片向后时,螺旋桨转动得最快,从而使“活动在前,讨论在后”原则得到了体现。又如“不同路面的汽车赛”中,教师引导幼儿提问:汽车在怎样的路面上跑得更快?引起幼儿的兴趣,有的说下坡时跑得快,有的说在高速公路上跑得快,有的说在桥面上跑得快,为了找到答案,请幼儿用自带的小汽车试验,教师事先准备了不同质地的斜坡面,如地毯、木板、玻璃、橡胶等多种材料,幼儿在玩汽车比赛中就发现了汽车下滑的速度与斜坡面,以及斜坡面的质地有关,从而体验到速度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在积极地玩耍、主动地探索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设法思考问题,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在玩中学,玩中发展。

  在《会变色的萝卜》中,先认识紫的萝卜,观察其外部和内部特征,切开萝卜,发现里面是紫色的“与众不同”,然后动手试一试,将开水倒入装有紫心萝卜碎块的'杯子中,萝卜水变成了紫色。紫色的萝卜水倒入装有白醋的杯子中,由紫→红;倒入装有碱的杯子中,由紫→绿,两杯水合在一起,即红+绿→紫色,如在“怎样使笔和纸立起来”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大小、轻重不同的积木、纸盒、沙等大量可供操作的材料,操作前,教师只提了一个问题:你是怎样做的?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选材进行实验,他们有的把笔靠着积木,有的把笔插进橡皮泥,有的将彩笔的大头朝下,笔就立起来了,相反则倒了。将彩笔插进酸奶瓶里,容易倒,放进装有沙的瓶里则站稳了。使“操作在前,结论在后”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在前,教师有后,才能不断激发幼儿尝试、探索、发现,习得的兴趣;幼儿的自信、自主、自立,创造才得以发展,这样的学习才是有创造性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三、提供丰富可供选择的活动材料

  在科技活动中,幼儿只有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才能获得相关的认知,所以我说活动材料犹如科技教育活动的左膀右臂,密不可分,紧密相关,如:为了引导幼儿探索“摩擦起电”现象,我提供了纸屑、塑料笔杆、竹筷、玻璃棒、不锈钢勺子、布等材料,又如:“找空气”活动中,除了提供纸片、塑料袋、吸管、瓦片、手绢、气球,还提供电吹风、扇子、气筒等工具,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探索充气的方法,使幼儿的创新思维更活跃。在科技实验区投入了棉花、弹簧、泡沫、木头等各种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认识弹性的功能和用途,同时还提供了装有醋、水、牛奶、药水、酱油等能发出较浓气味的小瓶,各种装有米、黄豆、沙、小石子、纸屑等发出不同的声音的小罐子,训练他们的嗅觉、听觉。提供制作放大镜的材料:薄膜、皮筋、纸杯、水,通过不同的方法制作“放大镜”,并与平面镜、凸凹镜、三棱镜、万花筒进行比较,探索他们的奥秘。总之,材料的投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中自发学习,主动探索,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科技活动的延伸在区角活动中得以继续,满足幼儿的个别需要在区角活动中得以落实

  在科技活动中,集体教育和个别教学活动是形式上的不同,。而实际上都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表现、自由学习、自由探索的教学活动,但区角活动则更灵活、多样,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活动,即活动的延伸与幼儿的个别需要能得以更好的继续发展。

  “神奇的变化”这一集体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知道了红+兰→紫,红+黄→橙,黄+兰→绿,红+黄+兰→黑,课后,少数幼儿还意犹未尽,想了解颜色的秘密,于是将所有操作材料留在区角活动中,留给幼儿一个解谜的环境和条件,使活动的延伸得以继续,也满足了还留有强烈探索欲望的孩子,给他们一扇开启奥秘之门的钥匙。

  科技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12

  自今年4月21日教育部出台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以来,叶县第二实验学校信息组认真研读新课标,积极参与线上专家课标解读活动,努力把新的理念、新的精神、新的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新课程方案中,信息技术课程变成了信息科技课程,并从综合实践类课程中独立出来单独开课。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我触动很大,可以说,新的课程设计对信息学科的变动是很大的,为这个学科发展提供了相对完备的路径。。

  首先,在义务教育阶段将信息学科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制定课表并分配课时占比,这是第一次。以往,信息技术学科包含在综合实践课程里,学校常常将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削减,加到其他课程上面去。而如今,课程方案中明确了信息科技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开课情况,其他学科再想占用信息课就很难了。而与此同时带来的,便是信息科技课程的重要性会随之提升,它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课程,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并在初中毕业时达到一定的水平。

  其次,信息科技的教学、评价也将逐渐走向标准化、科学化。从前,一些信息技术教师上课内容随意,一些地区完全按照综合实践的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展教学,学习评价的主观性太大,学生的参与度、掌握程度差异很大。学生的水平几乎均匀分布在0和1之间,课堂活动难以兼顾所有学生。

  新课标中对教学和评价都给出了较为具体的方案,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预计信息科技的评价也将逐渐走向标准化统一出题,统一考察,部分地市仿照体育学科的评价方式纳入中考的评价范围。

  标准还对信息技术到底应该以“知识”为主还是以“技能”为主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当前信息技术学习中,大部分教师是以“技术”为主,淡化了信息科学的认识,这样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理解浮于表面。而现在要强调“科”与“技”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在学生体验新科技的同时,也要关注大概念和科学原理的理解,这样更利于学生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最后,本次变动将有助于信息教育中义务教育段和高中段的衔接。在一线城市,虽然信息技术已经纳入高中选考和学考,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还普遍较低,学生到了高中突然接触到复杂的`信息技术知识,自然产生畏难情绪,很多学生在学考前压力很大,选考的学生少之又少。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使学生真正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领会信息科技思想和方法,到了高中以后,学生对编程等复杂内容的学习将变的容易接受。总而言之,经过这次改革,信息学科的独立性、重要性、科学性、连续性都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出来。

  希望每一个信息教师都能共同努力,迎着科技力量的曙光,改变信息科技课程的生态,使其向着更好的地方前行。

  科技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13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信息科技、劳动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原来的信息技术学科改为信息科技,把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在义务教育阶段三至八年级独立开设课程,信息科技课程正式成为国家课程。

  粗略浏览后,74页的厚重标准,真正感觉信息科技课程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科技课程将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六条逻辑主线开展,围绕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一方面,要求从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提升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注重创设真实情境,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项目和问题引领下,运用多学科知识创新地解决真实问题。在具体学习内容上,跨学科主题内容(如:数据与编码、人工智能和无人机互联等)直接呈现在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里。

  4月22日解月光教授开始对《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解读,4月27日、4月29日教育部义教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熊璋教授也对义教阶段信息科技课标进行了解读。熊教授从课标修订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相关情况。他提到从“0”到“1”的变化,信息科技课程正式成为国家课程的艰难历程,信息科技学科体现的“科”与“技”的并重,以及做为一门学科,把“科学”放进去的重要原因。熊教授还提到学科核心素养是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出发点。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维度有各自的特征,同时又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只有从核心素养出发,利用、把握好素养表现培育的学科逻辑,组织好未来课程内容,选择好情境案例,才能落实到课程当中去。信息科技课程还要特别关注课程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相结合,以学科整合的情境开展综合性学习。

  最后他还说,课程标准公布只是一个起点,未来的路还非常长。起点是课程标准,目的地是一个健康的课程生态,中间还有很多路要走。“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我们期待新课程教材的同时,也将会再脚踏实地、深入地学习信息科技课程标准。

  • 相关推荐

【科技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科技创新的心得体会06-06

科技创新心得体会05-09

科技话题作文:科技创新02-02

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实施方案02-27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策划方案05-30

科技的灵魂—创新01-27

科技的灵魂-创新01-28

创新与科技作文07-14

科技创新的名言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