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2022-11-16 心得体会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

  贫困地区一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自上而下的重点工作,党的十九大审时度势,更是表明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正因如此,才要更加小心,莫让扶贫误入精神贫困的歧途。

  国家的惠民政策如今不免造就了不少傲娇的穷人。一直以来各级有关部门以及人民群众都将目光聚焦在困难群众身上,一直在寻找扶贫干部们的工作问题,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队伍中存在违法乱纪的行为,存在不合乎规定的地方,正如母亲宠溺孩子一样,对贫困者过多的溺爱促成的是他们的恃宠而骄。部分地区的贫困户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等靠要思想,不配合脱贫甚至抗拒脱贫的现象难以根除。

  精神贫困正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过的坎、难爬的坡。

  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现象屡见不鲜,我是穷人我怕谁的扬言更是让扶贫工作难以推进,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在坐等扶持,符合脱贫条件的拒绝脱贫,这无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上最难啃的骨头。人们相互比穷,相互撕咬,扶贫工作举步维艰,到底该如何扶贫,究竟该如何脱贫。

  精神贫困是最突出的根源。面对当前的困境,最应该做的就是从思想根源上斩断穷根,不仅要为贫困群众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更要厚植贫困地区精神文化沃土,精准对接贫困群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在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双重结合下才能彻底打赢这场攻坚战。当然基层干部转变思想,躬下身子真扶贫是改变贫困群众思想的第一步。让人民群众相信我们的干部,当然必须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让百姓无可攀比,让他们意识到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的真谛。通过产业扶贫手段激发内生动力,是告别贫困的根本性措施。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对接真需求,以扶贫参与感带动脱贫获得感,才能避免贫困群众等待观望。

  脱贫是双方共同完成的,没有任何人可以一劳永逸,用自己先天的弱点来等待别人的救赎,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自我的潜能是无限的,也没有人可以肆意截留挥霍别人的权利,彼此尊重、奋斗才能拥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利器,切莫让扶贫陷入精神贫困的境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三农发展必将开辟新局面,亿万农民更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充满期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发展滞后、农业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日益突出。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然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到20xx年,我国将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并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只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繁荣农业、富裕农民、振兴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如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描绘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和路线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遵循。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3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故乡是精神的依托,是灵魂的归宿。乡情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怀恋,是慈母手中那根缝缝补补的丝线,是造福乡梓的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感召下,在浓烈乡情萦绕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返乡创业就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乡情呼唤青年创业,绽放青春光彩。进入新时代,乡情对于乡村振兴越发凸显出更加积极的意义。在过去,亿万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求职,为获得发展机遇而背井离乡实属无奈。今天,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就业,他们以先进的知识技术、敢尝试敢创新的勇气而成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不论是返乡发展农村电商,还是发展新农业,广大青年在农村必有可为且大有可为。对他们来说,乡情不仅仅是情怀,更是责任。正如许多大学毕业生他们参加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等基层服务,他们毅然选择投身基层建设,在奋斗中实现了个人价值,彰显了青春光彩。

  乡情推动生产力革新,促进产业发展。乡情是一份牵挂,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而言乡情具有不可比拟的情感引力,在这份渴望下,许多在城市打拼的.异乡人在城市站稳脚跟后,最终决定回归故里,因为故乡有新时代的大好机遇:城乡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由城市到农村的流动格局开始形成;这里不愿背井离乡、心系家庭的剩余劳动力正在形成新的人口红利,全新的产业技术组合在农村的生产力革新将发生质的飞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乡土优势是农村不可多得的地理资源,悠久的古树民宅和农业传统是乡村历久弥新的文化资源面对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市场需求,这里是天然的供给侧。正是这种力量,坚定了人们常驻故里的决心,利用这些发展红利,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乡情的感召下,在希望的田野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归家乡,投入并存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汇集成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绽放青春光彩,促进产业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磅礴之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4

  指出,推乡村人才振兴,人力资本开发至关重要。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参与农村的建设,在农村实现自身价值,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一、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的重要保障。

  民是农村的主体,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的义务教育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和教育程度,提高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农民的比重建设具有高学历水平的乡村人才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加强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一是要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可度,在财政资金、土地流转政策等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倾斜,让职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鼓励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新农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加强对农村本土人才的培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三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使农村劳动力资源跟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二、增加乡村人才的存量,留住人才与乡贤

  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增加乡村人才储备,就要坚持留下来和引进来相结合。

  留就是要把录用的人才留下来、把本土的人才留下来。要想留住引进来的人才,要做好宣传工作。让他们了解到乡村人才建设对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二是加强政策倾斜。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扎根农村基层,营造出关心农村工作、爱护乡村人才队伍的社会氛围。三是提高乡村公共服务。针对农村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改善居住环境,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使人才无后顾之忧,专心参与农村的建设

  农民是最了解乡村、最希望实现乡村振兴的人,要通过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乡土乡情的人文力量,吸引各类人才回归家乡。增加农民发展创业的机会,带动农民发展致富,让本土的农民自愿留下来,积极参与乡村的建设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报告(精选5篇)11-04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精选21篇)03-07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报告范文(精选8篇)11-0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报告(通用6篇)11-0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通用5篇)11-14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工作计划(精选16篇)06-08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言稿(精选7篇)11-09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言稿(精选5篇)11-04

20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通用7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