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假期读书心得

2022-10-11 心得体会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着假期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着假期读书心得1

  人的一生能有多幸运呢?

  假期,我读了《活着》这本书。

  朴实无华的文字,平平无奇的叙事,像是一块原味饼干,入口无味,却越嚼越香。读毕,思绪翻涌,感慨万千......

  母亲有一个亲妹妹,我唤她一声姨娘。姨娘读书少,只读过一二年级,也许是因为家里没钱,也许是因为外公重男轻女,也许是因为姨娘经常闹出“趴(扒)地瓜”的笑话。总之,姨娘大字不识一个。不过,姨娘是一个干活的好帮手,母亲小时候很懒,常耍滑头让姨娘干活,姨娘也不吭声,闷着头就把活全干了。一个午后,空气黏腻闷燥,知了扯着嗓子卖力地叫喊着,姨娘独自在院里干活。猪草机发出的“嗡嗡”声充斥着整个院子。倏地,声音没了,母亲跑来看怎么回事,当即吓傻了。她看到姨娘的两个指头,掉了,血嘟嘟地往外冒,母亲”哇”地一声哭了,反倒是姨娘,眉头皱得紧,嘴里发“嘶一嘶一”地吸气声,眼泪硬是没掉半滴。外婆刚从田里干活回来,镰刀都来及卸地背着姨娘往诊所赶……猪草洒落了一地,知了也不叫了,只有空气黏腻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天空白云朵朵,桂花飘香满院,姨娘却再也高兴不起来了。姨娘的手不再像原来那样灵活,但她仍时时干活、生火、煮饭、洗衣服、种田……一样不落,只是那猪草机她再也没碰过了。

  深冬时节,天色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过,有点儿冷,也有点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姨娘要嫁人啦,村里的媒人帮忙物色了一个好人选,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下了。那个年代的爱情哪有那么纯粹。结婚办酒那天,姨娘满心欢喜,红着个脸地挨桌敬酒。日子一年年地过去了,姨娘的肚子却迟迟不见动静,母亲问姨娘是不是不打算要孩子,她说不是。也就因为这件事,姨娘成了村里的笑柄。又过了一两年,姨娘的脸色愈来愈差。母亲问是不是身子出问题了,姨娘话也不说的直摇头,那表情说不清是痛苦还是不痛苦。过了几天,母亲黑着脸从乡下回来。原来,那个媒人物色的“好人选”是个酒鬼,成天赌博嗜酒成性,姨娘和他结婚多年,他回家的日子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家里的担子都是姨娘一个人担着。洒鬼每次喝得烂醉时,就对姨娘拳脚相加,打得姨娘只剩下半条命。姨娘从不反抗,即使眼泪在眼眶里骨碌碌的打转,也不吭一声。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可我觉得姨娘是铁做的,比铁都还硬。母亲看不下去,就让姨娘离婚,可那个酒鬼死活不肯离。为此,告上了法院。这事,足足拖了一年。在这一年中,酒鬼愈发不是人了。这一次,姨娘连魂都丢了。村里人路过时,听着里面的撕扯声,都不免摇摇头。凛冬的风,又冷又刺。

  屋漏偏逢夜雨,外祖母死了。外祖母是最疼爱姨娘的人。入殓那天,村里支起了宫殿似的灵堂,各式各样纸糊的小车子小房子,有种褪了色的亮丽,桃红柳绿的彩油纸在风里噼里啪啦地响,脆生生的像是谁在啃着黄瓜。许多人都来了,丧事一直都是他们无聊生活的调味品。在灵堂外,我看到姨娘。她个子矮小头发凌乱,还披着白布,可那条白布太长了,从她的肩膀一直垂到脚上。她的目光由于经受了水的浸泡而浮肿发散,我看到她麻木的摇晃着身体,整人散发出溺水般悲伤的气息。我知道,姨娘心里的最后一根弦崩了。

  多年以后,姨娘二婚,生了一对龙凤胎。村里人都说姨娘命真好,真幸运。我却觉得姨娘命不好,也不幸运。

  姨娘的故事令人同情,和书中的福贵一样,生活不幸,却仍坚强地活在这世上。人这一辈子,活着才是大事!

  所以,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幸远呢!就像余华笔下的福贵,从一开始的败家子,到最后的孤独终老,一路上,经历了太多太多地生离死别。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在我一度以为福贵要随家珍去了的时候,福贵活下来。这就是生命的韧性,是无法用时间和长度去衡量的。当书中的人物相继离福贵而去的时候,方才领悟到了活着的真谛。

  于我,于福贵,于姨娘而言,活着是大事,也是最幸运的事!

活着假期读书心得2

  起初是因着著名导演和斩获国际大奖的由头看了电影,被一个接一个命运开的玩笑给气愤到了,一个人怎么能经受这么多磨难,居然还活着,对,还活着。后来找到了原著,余华的《活着》,是一本薄薄的书,一篇并不长的长篇小说,全书约12万字,讲述了一个中国农民的一生,讲述了一个关于苦难与死亡的故事。

  一口气读完它,痛心之至。我确是被《活着》里的故事真真切切地感动了,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生活故事。或者让我流泪的是漫长又沉重的苦难。在这个故事里,福贵一家仿佛上帝从乐园中赶出来的受难者一样,其人生就是为了曾经的出逃而赎罪,在经历一番苦难后进入坟墓的关口。富贵的家人相继去世,死亡的原因常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的消亡都给我强烈的震撼。生命坚强而又脆弱。除了母亲,每一个都是福贵亲手埋葬的,人生最大的痛苦就在于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一个地离去,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最后连眼泪都没有了,连诉说死亡都成了无感情的麻木。《活着》把人生的苦难写到了极致,死亡与苦难在书中像原罪一样如影随形,尽管死亡不可预知,尽管人火灾苦难的纠缠和死亡的恐惧中,但是人(福贵)还是一如既往地活着,并且代代延续。那么,人是如何面对这种生的困境呢?

  作者毕竟不是上帝,无法冷眼旁观人生存中的不能承受之轻。他用不乏温情的笔触在描绘这个关于死亡的故事。福贵全家相互偎依着生活,在贫困饥饿的重压下,相互搀扶着在人生路上艰难地行走,承受着苦难,憧憬着未来。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中国百姓的生活。

  在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为人父的责任,为人母的责任,为人子女的责任,为人师表的责任,有还债的责任,有养家的责任……他们中没有一个人逃避责任,而是勇敢的承担起了这种责任,而在这承担的过程的背后是隐忍,生的隐忍,苦的隐忍,痛的隐忍。作者在韩文版自序中也提到:“《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讲述的不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的悲哀的故事,而是讲述了一个经历种种磨难还活着的人的经历和感受。作者用死亡叙述模式,表达了“活着比死幸福”的思想。福贵说:“我有时想想伤心,有时想想很踏实,家里的人全是我埋葬的,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就不用担心谁了。”应该认为,福贵是幸福的。在人“活着”这一过程中,坚强、勇敢、乐观等一系列为了活着本身而做出的反抗和斗争在福贵看来或许他不懂得,但是他在无形中都已具备了这些品格,他比他自己认知的要伟大,他的隐忍和坚强以一种不显山露水的方式默默存在着。

活着假期读书心得3

  生活中的困难如红太狼手中的平底锅一样层出不穷,但我们再怎么苦,怎么痛都要忍着,这才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意义所在。

  相信许多人看过《活着》之后都感慨万千,一股悲怆的力量沉压在心头,这是艰难困苦将要压倒人们的力量,也是人们在重压之下欲意反抗的力量。《活着》向我们展示了一幕幕生活困难与人们顽强抵抗的生动画面,富贵的好赌导致倾家荡产,家珍的离家出走,有庆的意外身亡,凤霞的难产而终,每一个故事在我们脑中都如此生动深刻,都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生活窘境的突如其来,人们的`悲痛欲绝,人们的顽强活着,让我们领悟了人之所以要活着的伟大之处。

  我看《活着》,仿佛不是在看一部普通的小说,而是在品味一个有血有肉的渗透者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如何隆起,如何光耀万丈。这种精神自然只能从困境的苦海中孕育出来,也只有在困境的苦海中生长出来的自强不息精神才会显出光辉。富贵从败家子变成有担当的一家之主,他在绝境之前执着抵抗,感人肺腑。家珍在富贵被抓之后,以一个弱女子之身养老携子,催人泪下。凤霞难产时,富贵、家珍、二喜的坚持不放弃,不允许凤霞离去,使人动容。以上这些难道还不能说明在困难之前自强不息的重要和伟大吗?

  回顾我们的生活,有多少人因一点点的挫折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选择自暴自弃,有多少人为生活中的一点点不顺意而悲观失望,囚禁自己。其实,无论活在哪一个时期,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毫无波澜的,而总是会激起巨大的波浪来阻碍你生命之船的航行,而且总发生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多数人会因为生活中的诸多事与愿违而选择放弃人生。其实,眼前的困难是有生命的,在你懦弱是它会变得异常强大,丈势凌人,而当你勇于面对它、正视它而不逃避时,困难就变得很弱小,不堪一击。

  在我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小女生,刚进大学时羞羞答答,不敢再生人面前说话,甚至不敢跟熟人大声讲话。到了要面试社团时,她有很多想进的社团,但又由于他胆小怕事的性格,她感到很矛盾,所以在社团面试处左逛右荡,心慌得很。之后,我悄悄的对她说了句:“别怕,里面的师兄师姐最喜欢你那样漂亮的女生了。”听完,她突然如释重负,用明亮的眼睛看了看我,微笑着去迎接面试了。

  通过面试,进入社团之后,自然有很多社团工作,而且大部分是需要人的胆量的。小女生又变得迷茫不已了。我又悄悄地告诉她:“在困难面前,你弱小它就强大,你强大它就弱小,所以你必须正视它,才能击败它。”于是她鼓起勇气,勇敢面对每一个挑战。

  现在,她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任何难题对她来说都是小菜一碟。我们都叫她“女强人”呢。

  所以,每个人一开始都是弱小的,只有经过不断的磨砺和挑战才能逐步强大起来,逐步养成“活着”的自强不息精神。因此,我们要认真领悟和参透《活着》的精神内容,学会它,拥有它,珍视它,让“活着”精神伴随我们一生。

【活着假期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书心得04-22

《活着》读书心得04-05

《活着》的读书心得08-09

活着读书心得经典10-09

读活着假期心得10篇02-28

活着读书心得笔记04-21

活着读书心得大全10-09

中学活着读书心得10-09

假期读书心得04-22

假期读书的心得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