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2022-09-13 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书籍《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书籍《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

  当我第二次捧起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时,拿在手里的是20周年纪念版,李老师当年写《爱心与教育》时还是个小伙子,如今已经退休了。20多年来,这本书一直是教育行业中的畅销书,很多教师、家长、学生、学者都被感动过。之所以经久不衰,大都因为那个“爱”字,第一次读《爱心与教育》中,曾努力理解何为教育之爱,在此不再赘述。重读这本书,让我了思考最多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能为学生留下怎样的生命记忆?

  李镇西老师当班主任时,无论是优生杨嵩、程桦、王铜,还是普通学生宁玮、伍建,甚至于问题学生万同,以及从未谋面的杨守丰、冯珉娟,他们都把李老师当成了知心朋友,且常年保持着联系,距离拉开了,心灵上却越来越近了。为什么这些学生即使毕业、成家了还不忘当年的老师呢?为什么其他大多数老师没有这样的待遇呢?再次阅读,我发现李老师真正把教育做成了心灵的艺术,陶行知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李老师把每个学生看在眼里,让每个学生能够抬头做人。他在伍建的心里种下了善良、勤奋、认真的种子;他在万同的心里点燃了“我是一个好人”的愿望;他在杨嵩心中树起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心;他在王桐的心里培养了谦虚、宽容、礼让的格局。这些学生带着李老师送的特殊礼物,为社会交上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李老师也欣慰不已。李老师曾多次在讲座中,讲他和学生的故事,每讲一次,都会被幸福冲击一次,因为他幸福着学生的幸福。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孩子们上车时没有什么行李,如果我们能在他们的行囊中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会感到幸福。”作为一名教师,除了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能不能也像李老师一样送给学生一份美好的回忆呢?我想,我们应热爱每一个学生,永远不放弃任何一个,以研究的心态看待每一个特殊的学生,以最真诚的内心与学生建立沟通的桥梁;放眼未来,培养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行业,都是最善良最努力最上进的那一个;教会学生自我教育,不断改正缺点,真正认识自我,最终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也许我们不能像李老师一样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学生,但至少可以像李老师一样培养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学生;也许最终也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始终牵挂着我们,但至少我们在他们的成长路上,洒下美丽的种子,他们一定会记得曾经有位教师用心做过、真正爱过。

  李老师在《回望20年,重新审视爱》中这样写到:“希望再过20年,拙著《爱心与教育》不再畅销,甚至无人问津。因为到那时爱已经是教育的常态,每一个教师的生活都是一部属于自己的'《爱心与教育》。”书写自己的“爱心与教育”,就是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书写和学生一起留下的生命印记,始终带着“我能给学生留下什么”的思考,便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书籍《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2

  寒假期间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立刻被他的深邃和激情所打动。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震撼着我的心灵深处。这不是论文的长篇大论,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充满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

  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思自身,反思自己与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我还进一步感悟到:教师应该善于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教育良机,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每个孩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现状和接受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如同一棵棵小树苗,需要我们小心地呵护和扶持,方能茁壮成长。

  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教师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心中只有装满爱学生、爱事业的情感,才能闪现智慧的光芒,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早上第一节是五一班的数学课,讲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课堂上,同学们都争先举手上台演板。这时,王斌大声喊到:“老师,叫我。”我说:“你看你不举手就大声说话,而且声音还那么大,你还是在练习本上做吧!”于是我叫了其他同学上台做了。我心想:王斌,刚上课时你还和别的同学偷说话不认真听讲,才点名批评过又大声喊叫,怎么会叫你上台做题。这时,同学们都在练习本上做题,只有王斌在乱动。我便走过去说:“王斌,把本子拿过来让老师检查一下。”他把本子递过来,果真写的字歪歪扭扭,没带单位名称,也没有答。我让他补上,他极不情愿地写上了。我心想:真是没救了。原来王斌是上学期从武术学校转来的,纪律、学习一直都不好,而且还经常欺负班里的同学,老师们一提他直摇头。随着下课的铃响,同学们的课堂作业都差不多写完了,我说:“可以自由下课了。”我刚跨出教室,王斌飞似的跑到我面前说:“老师,这次我的课堂作业如果没错,你给我得个优吧!”我还没来的及考虑回答,他便没了踪影。

  下午我改作业时,打开王斌的本子,做了几次作业,没得过一次优。今天的作业又是拉拉抹抹,歪歪扭扭,怎么会得优呢?以前规定过:作业写的又干净又正确,才能得优。我又细细检查了一遍,真是全对了,虽然看起来很脏,但每个字显然是认真写了,比原来的作业有所进步。给王斌的作业打个什么成绩呢?我想:为了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今后能好好学习,给他打一个“优”又何妨?于是我在他的作业本上郑重写了一个“优”字。

  第二天,上课我一进教室。一眼看见王斌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脸上带着笑容。这一节,他纪律很好,发言也很积极。这件事,让我感触很多。我们应该给所谓的后进生创造一次机会,多替他们着想,了解他们的内心需要,满足他们的需求。例如:一次演板、作业得一个“优”等等,给他们一次机会,相信他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爱心与教育》让我明白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有爱才有教育”。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

【书籍《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范文01-05

《爱的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09-06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04-29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04-28

爱心与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06-17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2-22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09-13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08-26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04-27